竹溪茶叶起源和发展

竹溪茶叶起源和发展

ID:14046421

大小:71.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25

竹溪茶叶起源和发展_第1页
竹溪茶叶起源和发展_第2页
竹溪茶叶起源和发展_第3页
竹溪茶叶起源和发展_第4页
竹溪茶叶起源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竹溪茶叶起源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茶叶之乡---竹溪茶叶起源和发展一、茶树原产地竹溪县是古庸国的属地(1),后为武陵县、新丰县、上庸、孔阳县。先后属汉中郡,先隶益州(2);后又属上庸郡,隶荆州(3);再又后又隶梁州。而古益州、梁州、汉中均属古巴蜀地区(4)。巴蜀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地带(5),汉中郡,古荆州地则是中国茶叶主产区。陆羽《茶经》中记载:“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秦巴山脉,包括川东、重庆、湖北西部(6)。在地域上与神农架相邻又地处秦巴山区的竹溪县自然也是茶树原产地。山茶植物在竹溪县广有分布。“1980年前在天宝乡小桂、大桂,百年以上的茶树到处可见(7)”。现在岱王沟林场仍有野茶树。因此,

2、地处秦巴山区的竹溪当属茶树的原产地。二、竹溪历史茶事竹溪自古产茶。古庸国建都于现竹溪、竹山境地。庸国在殷商末年,巴、蜀、庸及其周围的许多部落,参加了周武王领导的反纣同盟。巴、蜀、庸这一带成为西周的属国,据史料记载,与周王朝保持着纳贡关系,贡品中包括了漆、茶和蜂蜜这类地方特产。当时作为“庸”的竹溪己开始以漆、茶和蜂蜜这类地方特产纳贡(8)。西周时竹溪已有茶叶产出。汉朝,竹溪出土文物中有三足铜鼎、双耳陶罐、盘口长颈壶、甑等(9)。这些出土文物,尤其“甑”是古代蒸茶的用器(10),“茶器或茶具,是茶叶生产和饮用的一定发展产生的”(11),汉时竹溪己出现茶叶加工和饮茶。三国时期,据张揖《广

3、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史料所说的“荆巴间”,是指“荆巴间”交界地区。这条记载表明三国魏时期,包括竹溪内的荆巴一带不仅产茶,而且茶类生产和制茶技术,已达到和巴蜀相同的水平或程度。晋时,《荆州土地记》就有:“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的记载(12)。西晋茶道大师-杜育的《荈赋》,是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荈赋》说“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如文中所写“灵山惟岳”,指的是产地。“灵山”是指与竹溪接壤的巫溪灵山(宝源山)”(13),说明竹溪是不仅出产茶,而且出好茶。唐时,陆羽《茶经》列举了我国产茶的一些州县,其中“八之出”中上庸(竹溪)等4县

4、属山南道(14),山南称作山南茶区。竹溪茶在唐时由僧人传入良种,开始人工种植,并由武则天钦定为贡品(15)。宋朝,据《卢氏家谱》记载:宋江起义失败后,一位精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卢俊义后人隐名埋姓定居竹溪梅子垭,以茶为业。梅子垭至今仍保留着四十七株宋代古茶园。明朝,《竹山古县志》中记载;上庸地物产中有茶。从竹溪出土的明朝青瓷茶具可证竹溪饮茶己相当讲究。清朝,《竹溪县志(同治版)》艺文、祠祀、善行等,均有茶的记事。茶已溶入竹溪人男女婚恋、生产生活、民俗嫁丧仪式、传说叙事、劝善戒喻之中(16)。“一去二三里,家家都有茶”,茶已成为大众饮品,饮茶风盛,民间茶俗巳经形成(17)。同时茶已作为

5、土产上市交易并纳税(18)。宣统元年(1909年)竹溪茶叶在武汉召开的中国第一次博览会,即“湖北省武汉劝业奖进会”参展(19)。民国时,公元1937年,茶叶面积320亩,产量10000公斤(20),公元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受战乱影响,茶叶面积减到60亩,产量5000公斤(21),1948年茶叶372.8亩(22),产量约6000公斤。综上所述,竹溪历史茶事起源于西周,迈步于唐、宋,普及于明、清,受战乱影响,衰于民国。由于竹溪处于巴蜀和荆楚的特殊地域使竹溪一直处于古茶业中心地位,是茶文化由巴蜀向全国传播的承接地与中转站。尤其在唐、宋、明、清时期,因移民因素和唐后佛教

6、(23)、道教的传播(24),为竹溪带来了优良茶种和制茶新技术,给竹溪茶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因子。竹溪在唐前为山南茶区,现代为江北茶区(25)。茶叶在唐前主要是野生和飞籽成林散落繁衍,唐后出现小面积人工种植。产品汉前叶茶为“鲜叶烹煮而食”,汉时有加工茶产品出现(26),唐后宋前为饼茶(27),宋未明初后为散茶。三、竹溪现代茶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当时茶叶面积小、产量少。1949年,茶园面积1200亩(28),茶叶产量7500公斤(29),零星分布在水坪的纪家山、油房梁,鄂坪的罗汉垭,天宝的白鸡垭、孔雀垭、关山、杨家坪等地(3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人民政府支持茶叶发展,

7、使茶叶生产得恢复和发展。建国后竹溪茶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54年至1985年。这一阶段基本上茶叶生产启动基础时期。1954年汇湾乡建立农茶叶社,入社农户367户.发展茶园250亩(31),后其他乡又建茶叶社2个。1954年中共襄阳地委召开入社农村支部书记会议,梅子乡的茶叶生产作为典型在会上作经验交流(32),1956年1958年至兴办了林农、林茶兼作的国营龙王垭茶场(33)、杨家扒综合农场、国营标湖林场、国营双竹林场。1966年龙王垭茶场成立了茶叶试验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