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玻尔的量子论1

16-3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玻尔的量子论1

ID:1404017

大小:2.28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7-11-11

16-3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玻尔的量子论1_第1页
16-3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玻尔的量子论1_第2页
16-3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玻尔的量子论1_第3页
16-3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玻尔的量子论1_第4页
16-3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玻尔的量子论1_第5页
资源描述:

《16-3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玻尔的量子论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97年,汤姆逊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用实验直接证实了原子中的电子存在。原子呈电中性,说明原子中必有正电荷。对于正电荷是如何分布的,当时提出了不少模型,其中在1904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提出了第一个原子模型。1.汤姆逊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或称西瓜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16-3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玻尔的量子论P210,第三段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分布在原子大小的球体内,带负电的电子镶嵌球内的不同位置上。原子处于最低能态时,电子固定平衡位置上;原子处于高能态时,电子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汤姆逊英国物理学家,因成功测量电子荷质比(e/m),于1906年

2、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卢瑟福模型为了检验汤姆逊模型是否正确,1909年卢瑟福设计了α粒子散射实验(盖革—马斯登实验)。卢瑟福根据盖革—马斯登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P210,第三段附: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放射性元素发射出的高速带电粒子,其速度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带+2e的电荷,质量约为4Mpp。散射:一个运动粒子受到另一个粒子的作用而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的现象。粒子受到散射时,它的出射方向与原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叫做散射角。实验结果:1)大多数散射角很小,只有2~3°的偏转角2)约1/8000散射大于90°3)极

3、个别的散射角等于180°这是我一生中从未有过的最难以置信的事件,它的难以置信好比你对一张白纸射出一发15英寸的炮弹,结果却被顶了回来打在自己身上——卢瑟福的话1英寸=2.54厘米由汤姆逊模型,不可能发生大角散射:对于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事实,无法用汤姆逊模型加以解释.除非原子中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体积内时,排斥力才会大到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根据盖革—马斯登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因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理论获190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解决了原

4、子内部结构的主要问题,即原子内部有一个核,然而并没有说明原子核外围电子的分布情况和运动规律。P210,第4段,倒数第5行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其半径为10-12~10-13cm),它的体积极小但质量很大,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带负电的电子绕核运动。二、原子光谱(线状光谱)简介光谱的一般知识而原子光谱是原子结构的反映,因此观察和研究原子光谱为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在可见区或在可见区外)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2)光谱仪:能将混合光按不同波长成分展开,把不同成分的强度记录下

5、来的仪器。不同波长的光线会聚在屏上的不同位置,因此谱线的位置就严格地与波长的长短相对应。光谱仪的组成:光源、分光器、记录仪。若装有照相设备,则称为摄谱仪。下图为棱镜光谱仪示意图。如: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包含光的波长是连续的,是连续光谱)如: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包含光的波长是连续的,是连续光谱)如: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包含光的波长是连续的——连续光谱)。再如:炽热的固体、液体以及黑体辐射光谱也都是连续光谱。除连续光谱外,还有原子辐射的线状光谱(原子光谱);分子辐射的带状光谱,这些都属于电磁辐射。下面主要研究原子光谱。按波长分:红外光谱、可见

6、光谱、紫外光谱;按产生分: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按形状分:线状光谱、带状光谱和连续光谱3)光谱的类别亮线:发射光谱暗线:吸收光谱实验表明:在通常气压下,炽热气态元素发射出来的光通过三棱镜或光栅后并不分解(无色散),而是在黑暗背景上呈现若干条颜色不同的线状亮条纹,这种亮条纹叫谱线,每条谱线都有一确定的波长或频率,由这些不连续谱线所组成的光谱,叫做线状光谱,由于这些线状光谱是原子受激发后发射的,因此,也叫做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中谱线的数目和位置(波长)各不相同,即具有自身特征的谱线(标识谱线),可见原子光谱中有反映原子结构的重要信息,因此,研究原子

7、光谱是正确认识原子结构的重要方法。P210,二下,第1段4)原子光谱(线状光谱)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紫外红外——从氢气放电管可以得到氢原子光谱1)实验现象: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在可见光和近紫外波段有一组谱线.如图为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范围的四条谱线的波长(深绿色)(红色)(青色)(紫色)其它谱线在可见光之外,波长最短的谱线称为线系限。由图可见,随着波长的减小,谱线间隔越来越小,且强度越来越弱。越过线系限后,变成暗淡的连续光谱。H∞连续光谱其它谱线在可见光之外,波长最短的谱线称为线系限。由图可见,随着波长的减小,谱线间隔越来越小,且强度越来越弱

8、。越过线系限后,变成暗淡的连续光谱。附:人们很早就发现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和近紫外区有很多谱线,构成一个很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