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

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

ID:13997530

大小:3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5

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 _第1页
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 _第2页
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 _第3页
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 _第4页
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论文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研究一定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如何配置和利用,以提高效率,进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学问。这里用“学问”而没用“科学”二字,是因为至今关于经济学是不是一门科学

2、尚存在争议。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大体上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二者都采用数量分析方法,考察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区别在于前者研究经济总量,后者考察经济个量。除此之外,还有非主流经济学,它反对单纯的数量分析,主要运用非数量分析方法、以所谓“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如制度经济学等。本文主要以宏观经济学为主线,对宏观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综述。  一、宏观经济学源于何时  “宏观经济学”这个术语,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于1933年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问题与推动问题》一文中提出的;作为与“微观经济学”相对称的术语在教科

3、书中被首先使用,则是在美国肯尼斯·博尔丁的《经济分析》一书中。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以1936年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为标志,这一点在西方经济学界是没有争议的,但对宏观经济学到底源于何时却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看法认为,重商主义者最早研究了宏观经济问题,因为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考察了国民财富问题,并认为流通领域是国民财富产生和增加的源泉。第二种看法认为,宏观经济学最早产生于重农学派,理由是法国重农经济学家魁奈分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把国民财富产生和增加的源泉从流通领域中转移到了生产领域中。

4、第三种看法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是宏观经济学的最早研究者,因为他们不仅从普遍的物质生产领域考察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增加,而且还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考察了宏观经济的运行。  这三种观点中,厉以宁教授认为,第一种观点是不恰当的。尽管重商主义学说作为最早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确实考察了国民财富问题,但由于其研究对象仅停留在流通领域内,停留在对交换对象的观察上,因而它建立的不是一种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的理论体系,并没有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因而也就谈不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源头。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一书中认为,第二种和第三种看法都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如

5、果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角度看,法国重农主义者在宏观经济学说史中的贡献不可忽视;如果从国民收入核算和国民财富增长的角度来看,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成就同样不可抹杀。因此,可以认为法国重农主义者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都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和先驱,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是互相补充的,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源头。  就代表人物而言,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被认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他在1662年出版的《赋税论》一书被看作是西方经济学中第一部以宏观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从时间顺序上看,早期宏观经济学则经历了一个从威廉·配第到魁奈、再到亚当·斯密、大卫·

6、李嘉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除这些人物之外,西施蒙第等也在宏观经济学说史中有过重要贡献。  二、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线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的西方经济学说,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学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为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即从早期宏观经济学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产生这一时期;第三阶段:以1936年凯恩斯《通论》出版为起点,到20世纪60年代,这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时期;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是现

7、代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时期。  在第一阶段即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古典学派和重农学派虽然已经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了,并且已经运用了总量概念,但是与19世纪晚期以后的各种宏观经济学相比,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仍有一些重要区别:在古典学派和重农学派那里,宏观经济研究和微观经济研究的划分是不明确的,还谈不上有什么分工;其总量分析方法还没有建立在边际概念基础之上;其理论基础仍然是劳动价值论,而不是后来的以边际效用论为依据的价值论;后来广泛采用的均衡理论在当时还没有产生和运用。  在第二阶段,即从19世纪晚期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危机的频

8、繁出现,宏观经济学主要集中于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上,形成了许多种宏观经济学说,如瑞典经济学家的动态均衡理论,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英美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