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6789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6789

ID:13996306

大小:14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5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6789_第1页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6789_第2页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6789_第3页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6789_第4页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6789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678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结构抗震体系的基本要求6.1结构体系的一般要求6.1.1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板柱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巨型结构体系。6.1.2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抗震性能目标、建筑的平面形状和体型、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后确定。6.1.3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良好的变形和耗能能力;3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体系丧失承受重力荷载、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的能力;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

2、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6.1.4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要求:1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2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出现薄弱部位。3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两个主轴方向的第一自振周期的比值不宜小于0.8。6.1.5结构宜采用高性能部件和高性能结构材料,填充墙体宜采用轻质材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筑自重。6.1.6为实现多道抗震防线,结构体系尚需满足下列要求:1对于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轴压比不小于0.25的墙肢高度范围内均需按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设置箍筋,以增强第一道防线的抗震能力。2在钢筋混凝土外框架

3、-核心筒结构中,对于高度较大的结构,小震计算时外框承担的剪力宜取底部总剪力的20%和计算框架承担的最大剪力的1.5倍两者的较大值,中震计算时外框柱承担的剪力也需进行类似适当的调整,外框梁不需要调整,以增强第二道防线的抗震能力。3对于某个主轴方向上单肢墙到顶的情况,需设置耗能连梁或全高提高墙体的承载力,以增强结构的抗震安全性。4在钢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钢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也应采用类似于钢筋混凝土外框的加强方法,根据超限程度适当增加外框的地震剪力。6.1.711对于楼板开洞,出现长短柱共用的结构,应考虑中震、大震中短柱先破坏,随后地震剪力转由长柱承担的可能,需保证长、

4、短柱的安全,并要求楼板也应具有传递地震作用的能力:1开洞很大时,应与相邻层并层计算,复核并层后相邻楼层的刚度和承载力,检验是否存在薄弱层和软弱层。2开洞较大时,局部楼板宜按大震复核平面内的承载力。3竖向构件按大震安全复核承载力。4外框长短柱的数量相当时,其内力分配可在多道防线调整的基础上,按各个击破的最不利情况考虑。6.1.8对于细腰位置设置楼、电梯间的结构,连接部位很弱,端部的扭转效应很大,应采用考虑楼盖非刚性的分块模型等计算模型,并采取措施保证结构大震下的安全性。6.1.9加强层的数量、位置和结构形式应合理选择。加强层宜采用钢构件,伸臂应贯通核心筒的墙体(平面内可有小的斜交

5、角度),上下弦和斜腹杆均应以钢板构造的形式伸入墙体内。6.1.10对于连体结构中的连体和连廊本身,应注意地震的放大效应,确保使用功能和大震安全。采用刚性连接时,应注意复核在两个水平(高烈度时含竖向共三个)方向的中震作用下被连接结构远端的扭转效应,提高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支座部位构件的承载力复核,水平向应延伸一跨,竖向宜向下延伸至嵌固端。采用滑动连接时,除了按三向大震留有足够的滑移量外,支座也需适当加强。6.1.11应加强装饰构件平面外与出屋面电梯井筒的连接构造,形成有效的空间工作状态。由于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已在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6、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中有明确的要求,以下仅对板柱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巨型结构体系作进一步说明。6.2板柱结构体系6.2.1本指南所适用的板柱结构体系是在指在框架—剪力墙、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部含有板柱节点的结构体系。6.2.2结构应布置成双向抗侧力体系,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均应设置剪力墙。6.2.3结构的周边必须设置有足够刚度的框架梁或连梁,以形成闭合框架或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6.2.4楼、电梯洞口的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或剪力墙。6.2.5剪力墙的两侧附近楼板不宜开大洞。当由于建筑

7、功能的需要而无法避免时,必须从构造上保证楼板和墙体间有可靠的传力途径,从计算分析上保证楼板在协调同一楼层竖向构件变形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6.2.611房屋的屋盖和地下室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当把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分析的嵌固端时,地下室顶板应采用梁板结构。6.2.7板柱结构体系中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或筒体,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层板柱应承担不少于各层全部地震作用的20%。当板柱数量少于10根时,每一根板柱应承担各层地震作用的2%。6.2.8剪力墙之间楼盖的长宽比应符合表6.2.8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