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82622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 文言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教学人员的重要任务。 很多初中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枯燥、难懂、难学。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相当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文言文本身年代久远,有语言障碍外,跟我们教学文言文的传统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大关系。许多教师教法僵化,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没有朗读、领悟和思考的时间,只能“死”学。结果是本应充满诗意与活力的文言文教学变成了一潭死水。 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是活学、活用,应该是多姿多彩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文言文教学“多姿多彩”起来,
2、让学生爱学、乐学呢? 一、观念新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应该改变为考试而学习的观念。其实,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它文字精练、微言大义、文字优美、合于音律,读起来有很大的美感。我们初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名篇,较好地组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要让学生从文言文中汲取文化的精髓,对文言文产生持久的兴趣。 要有新的教学观: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内容
3、新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有些文章写作时间离我们较远,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和文章有关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笔者曾讲了一个刘禹锡的故事: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半年时光,让刘禹锡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捉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立于门前,以示“纪念”。通过故事我们真正理解了刘禹锡,他其实是一个积极入世之人,真正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三、形式新 要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
4、法新奇,好看、好听、好玩,满足多种感官需求或有特殊的心理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合作式 把学生分为几组,通过合作查阅参考书正音、释词、翻译,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一起讨论翻译,一起说体会、说分析、说评价、说疑惑,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斟酌、比较,确定一种最符合文章的理解、翻译、体会、判断和分析。记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再派代表进行全班性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全班再对课文内容、知识点、思想感情,或者参考书给出的观点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并且有根据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最后得出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
5、形式通过互通有无、思想交锋,碰出智慧的火花。很多文言文篇目都可以采用此法。 2.表演式 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以组为单位自编自导小课本剧。学生要想准确形象地再现人物,就必须认真钻研课文,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请教老师解决,并编好剧情,配好台词。表演后进行互评:表演是否准确到位,是否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他们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接受。这一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学习《狼》一课,将学生分为屠夫、狼两组,揣摩心理进行表演。 3.
6、演示式 借助多媒体教学,将抽象化为形象,把“死”的文字变“活”,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感官,便于学生理解。《三峡》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对三峡的旖旎的风光描写得比较客观。教学时投影展示三峡风光高峻的山势,湍急的水流,春冬的美景,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问题式 我们要抓住文言诗文的结构、语言等特点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深层,让学生从古诗文中汲取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持久的兴趣。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问题激起他们的认知冲突,抓住学生
7、不同理解的矛盾,进行辩论,辨清是非。钱梦龙老师在上《愚公移山》时提出了“愚公笨不笨”的问题。学生明显的分为“笨派”和“不笨派”,大家各执一端,热烈讨论。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从文章里找依据,以理服人。学生通过愚公“痛感迂塞之苦”“确知移山之利”“深明可移之理”三个方面论证了愚公不愚,是大智若愚的道理。可见,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求知的热情。 5.延伸式 学习了课内文言文,可以延展到课外。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文言作品,不求他们能读懂多少,而是要求广泛阅读,在大量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