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要求1.读懂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模范、风和日丽”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继续培养抓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重点难点1.在阅读中借助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具准备周总理的图片、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dì)国主义列强❶在华争夺的焦点❷。[句导读:这两句话写了12岁的周恩来从江苏省淮安来到东北沈阳,概括介绍了当时
2、中国东北的社会状况。]他在沈(shěn)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那是外国租界❸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段导读:第1~5自然段写12岁的周恩来来到了东北,伯父告诉他“中华不振”。?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fàn)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
3、惑(huò)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①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段导读:第6自然段写了周恩来决定去弄清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想去看个究竟。?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❹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②“背”和“闯”能够表现什么?]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知识点详解☜ ❶列强:同一时期内并存的众多强国。多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资本主义各国。❷焦点: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本课指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
4、一个重点地区,是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地方。❸租界: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城市和口岸划出的由其侨民居留、经商的区域。它不受当地政府管辖,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进行侵略的据点。 ①过渡,既承接上文周恩来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一心想弄明白,又很自然地引起下文。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xún)警。[句导读:“大不相同”是说差别大,租界的“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反衬出别的地方冷冷清清、商业萧条,同样是中国的土地,差别却很大。]段导读:第7自然段讲周恩来背着大伯,与同学闯进租界,看到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场面。?正当周恩来和同
5、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rǎnɡ)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表现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yà)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chēnɡ)腰,惩(chénɡ)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④为什么大家只“紧握着拳头”而不敢站出来说话?]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⑤“只能”一词说明
6、什么?]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句导读:租界里令人气愤的一幕为“中华不振”写下了注解。]段导读:第8自然段讲周恩来真正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讲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见一个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巡警也帮外国人压迫中国人,这使他真正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⑥这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zhū)生❺为什么而读书
7、?”同学们踊(yǒnɡ)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⑦从“静静地”一词可以看出什么?]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⑧❹背,在这里读bèi,指“瞒着”。 ②这两个词充分地表现出周恩来一心想到租界看个究竟的好奇心和决心。 ③对比,将衣着破烂正在哭诉的妇女与得意扬扬的大个子洋人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