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03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ID:13978595

大小:81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5

03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_第1页
03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_第2页
03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_第3页
03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_第4页
03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03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本章为矿压主要规律之一。介绍全部垮落法开采,回采工作面顶板下沉、断裂、移动规律,使学生建立顶板移动的空间概念。在基本假设的条件下,对顶板破坏进行定量分析。重点:顶板划分及其移动规律、工作面顶板来压产生及其过程。难点:顶板力学结构分析第一节概述本节介绍:工作面顶底板及其力学结构一、工作面顶底板的划分:1、顶板——位于煤层上方的岩层。伪顶——位于煤层与直接顶之间、厚度较小,随落煤而垮落的岩层(页岩、炭质页岩);直接顶——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页岩、砂质页岩);老顶(基本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厚而坚硬的岩层(砂岩、砾岩、石灰岩

2、)。三顶赋存状态对顶板管理有直接影响。伪顶影响煤质,直接顶影响顶板管理,老顶影响来压。顶板划分主要依据岩性(强度、垮落性),与厚度关系不大(伪顶除外)。2、底板——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泥岩、泥质页岩、砂页岩)(古土壤);老底——直接底以下的岩层。直接底的强度对顶板管理形成影响。二、回采工作空间类型:回采工作空间类型依据开采方法不同而异。1、完整空间——刀柱法;2、自弯曲空间——顶板塑性,缓慢下沉闭合;3、充填空间——充填法;4、垮落空间——全部垮落法。三、顶板的工作结构:1、梁式结构——顶板沿倾斜方向较长,变形相差不大,约束条件相同。故可将顶板

3、视为沿走向的梁(组合梁)。按梁式结构承载、变形、破坏理论进行定量分析。(误差较大)2、板式结构——将顶板岩层视为一个板(多块板咬合),按板式结构的变形、强度分析。(计算较为复杂,误差小)目前,提出关键层理论,更加接近实际。无论何种结构,采用全部垮落法,其边界支撑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侧为固定支撑,另一侧为垮落矸石柔软支撑,从而使顶板的原有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形形色色的破坏类型。第二节老顶岩层的力学分析本节介绍老顶的梁式、板式力学分析,了解老顶破坏机理及过程。一、老顶梁式结构分析:1、老顶的支撑条件:开切眼后,直接顶冒落依kP及冒落厚度有如下等式:1}当全部充填满回采空间时:此时,

4、老顶受到冒落堆积矸石的支撑,老顶变形受阻,稳定性增强,对开采有利。全部充填满回采空间,要求冒落直接顶厚度应满足条件。若则2)当不能充填满回采空间时:此时,老顶在回采空间上方悬露,似梁承受上覆岩层载荷,变形甚至断裂,为最不利情况。老顶变形无阻,发生断裂引起工作面来压的条件为,即直接顶冒落后不能充填满回采空间。2、老顶梁式结构力学分析:假设老顶为梁式结构,,梁两端支撑条件为固定支撑,由结构力学知其内部各截面的剪应力、弯矩分布如图示:(剪力符号:截面左段向上为+,反之为—)(弯矩符号:截面处下凸时为+,上凸为—)最大剪力发生在梁的两端,最大弯矩也在梁的两端,次弯矩在梁的中央。1)剪力

5、与弯矩分布:截面上剪力:当x=l、x=0时,剪应力最大。X=l/2时,剪应力为0。截面上弯矩:当x=0,x=l时,当x=l/2时,最大弯矩发生在梁的两端,次大弯矩在梁的中央。若为简支梁,则最大弯矩发生在梁的中央,此时。2)危险截面剪应力与拉应力:两端固支梁危险截面在两端,此时最大剪应力:最大拉应力:3、老顶岩层的极限跨距:极限跨距——老顶岩层在无支撑条件下,所能悬露的最大跨度。1)按危险截面最大拉应力(弯矩)确定:两端固定梁:当时,有两端简支梁:当时,有可见,两端简支时极限跨距小。2)按危险截面最大剪应力(剪力)确定:两端固定梁:当时,两端简支梁:剪力分布与两端固定梁相同,由剪

6、力确定的跨距相同。一般情况,故常用作为极限跨距。梁的极限跨距为:固定梁:简支梁:老顶的破断过程:达到极限跨距时,固定梁两端由弯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岩层抗拉强度,两端先发生断裂,断裂后成为两端简支梁,由于简支梁极限跨距小于固定梁,而此时的跨距已超过简支梁的极限跨距,简支梁必然会在中间部位由于最大弯矩形成的拉应力作用而断裂。断裂岩层可发生垮落,也可由于岩块之间存在相互挤压力,而形成咬合结构,暂时平衡。实际中,由于岩层被裂隙切割,断裂部位有一定的随机性。4、q的确定:由于各岩层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岩层中存在强度较高的“关键层”可以传递、转移载荷,所以q不是上覆岩层的平均载荷。理论分析表明

7、,从下向上第一个“关键层”以下岩层的载荷为q。1)组合梁理论:组合梁各分层变形形成曲率一致(否则会离层);组合梁整体剪力、弯矩由各分层分担(总合相等);组合梁曲率半径较大。2)q计算公式:式中——各层岩层的弹性模量;n——岩层序号;——各岩层厚度;——各岩层容重。此公式需逐层计算,当<时,则以作为作用于第一层岩层上的载荷。例:P81二、老顶板式结构分析:工作面一层顶板一般长150—200米,宽30米,厚2—4米,可视为薄板。1、板式结构边界支撑条件:P81图3—51)四面固支——初采工作面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