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邮政储蓄机构现状分析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邮政储蓄机构现状分析论文 一、天津市邮政储蓄机构的基本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 1.储蓄基本情况。2006年9月末,全市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亿元,较年初新增储蓄有款亿元,年增长率为%;较去年同期新增储蓄余额亿元,增长率为%。其中,定期储蓄存款224亿元,占储蓄余额的%;活期储蓄存款亿元,占储蓄余额的%;定活两便储蓄存款亿元,通知存款亿元。2006年9月末,邮储存款余额市场占有率为%,存款余额居全市第5位。 2.中间业务情况。目前,天津市邮政储蓄机构开办的中间业务有代收代付(代发工资、代收电信资费、代发养老金
2、、代发失业保险金、代收水费电费等)、代理保险、代理国债和代理基金等业务。截至2006年9月末,中间业务收入亿元,占邮储业务收入%。其中代理保险业务量亿元,保险业务收入亿元,占中间业务收入的%,市场占有率达到%。目前,已与全市9家寿险公司、3家财险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代理的险种主要有寿险、家财险和意外险、机动车辆险等。 (二)机构设置情况 天津邮政储汇局成立于1989年12月份,隶属天津市邮政局,目前设置综合办公室、市场部、信贷业务部、储汇业务部、会计核算部、稽查安保部、保险业务部、清算中心、储蓄卡部等部门。
3、 目前,天津市邮政储蓄网点361个,其中市内六区邮政储蓄网点155处。共拥有自动柜员机(ATM)176台,其中市内六区106台,塘沽区15台,大港区14台。 (三)人员情况 2006年9月末,天津市邮政储蓄从业人员2076人,其中正式职工696人,占%;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32人,占%。 二、当前邮政储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素质制约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 其一,天津市邮政储汇局为天津市邮政局所辖二级单位,各区县储汇分局为各区县邮政局的业务部门,因此各区县储汇分局与市储汇局并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4、;其二,邮政储蓄独立于邮政局,天津市邮政储汇局作为专业局负责对各区县邮政局的储汇业务经营进行发展筹划、业务指导、业务管理和监督检查;其三,邮政储蓄机构的人事管辖权集中于邮政局,市储汇局对各区县储汇分局并不具备人员管理的权利。这种业务与机构、人员相分离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邮政储蓄的发展。 目前,邮政储蓄从业人员中只有1/3为正式职工,从业队伍缺乏稳定性;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学历层次较低,素质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缺乏金融业务经验及专业化管理能力,难以提供令用户满意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邮政储蓄这种特殊的管理模
5、式,使监管部门无法对邮储的业务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大大削弱了执法力度,监管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二)财务管理模式使现场检查难以延伸 邮政储蓄机构作为邮政局的下属机构,其邮储业务收入按季统一上划天津市邮政局。天津市邮政储汇局作为报账单位,其财务核算完全由天津市邮政局帐务中心负责。邮政储蓄没有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和行政管理机构,无法全面掌握财务收支情况,无从进行成本核算,制约了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 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银行业监管机构无权对邮政部门的账务进行检查,也就使邮政储蓄机构的财务收支完全游离于监管范
6、畴之外,使现场检查难以延伸,为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操作风险是邮政储蓄面临的最大风险 银行业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原因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通过对天津市邮政储蓄机构的日常监管、现金业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状况现场检查发现,邮储机构在现金业务、大额交易、网点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操作风险隐患。如单人进出库房、不严格执行存款实名制、柜员交接时不对现金进行请点等严重违规现象。这些问题的发生源于邮储业务操作流程不完善、内控制度缺失和业务人员有章不循,若
7、不及时进行整改,将极易造成操作风险,不利于防范案件和保证储蓄资金安全。 三、政策建议 (一)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进程 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开始筹建,邮政储蓄改革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邮政储蓄机构应尽快做好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准备工作,重点要在法人治理结构、银行组织体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分账核算、人员专业化管理等基础建设方面做好准备,力争早日达到银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 (二)建立健全操作规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程,科学制定财务管理、业务监督、业绩考核等一系列相
8、关制度和办法,对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监督管理办法,加强事后监督,有效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已不适应当前发展和基层实际管理情况的内控制度进行修订,为无章可循的业务环节制定操作规程;二是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制定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办法,不断提高对各项业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水平,为业务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进和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