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4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4

ID:13937559

大小:1.44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5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4_第1页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4_第2页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4_第3页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4_第4页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聊城模拟)某同学利用下表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土地改革——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B.合作化运动——消灭了私有制度C.宪法颁布——建立了社会主义D.人民公社化——迈步走向共产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材料中两类人的比重及

2、其占有土地的变化等信息可以看出,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广大贫农、中农得到了土地。B、C、D三项结论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答案:A2.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的一张股票,该股票的发行有利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所有制形式进一步趋向多样化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公私合营”这一信息。“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改造措施,以此来达到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目的,有利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故选C。答案:C3.有历史

3、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探索过程阶段特征的理解。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3~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底,故排除A项;1953~1957年我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B项符合题意。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答案:B4.下图所示

4、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B.大力提倡玉米运动C.高指标、浮夸风盛行D.农业合作化进程加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图片反映了“大跃进”时期高指标、浮夸风盛行的情况。答案为C。答案:C5.(2012·大同模拟)1956年1月15、21、22、29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分别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举行盛大的游行进行庆祝。右图是当时天津市和平区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情景。当时这些城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5、会主义改造C.“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认识。天津市等城市是工商业城市,以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主,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是在1957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是在1954年,宪法只是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答案:B6.图1为歼20战斗机,是中国最新一代单发多用途战斗机,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图2为2011年9月15日首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

6、机博览会开幕式,会上展示了中国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中国军工力量得以快速发展,所依赖的国内工业基础应主要归功于(  )A.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B.“大跃进”运动C.过渡时期的“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的建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时可采用排除法。A项时间不符合要求;B项是中国经济曲折发展时期,不符合题意;C项是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答案:D7.“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

7、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此话中的“乌托邦梦想”指的是(  )A.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三大改造D.“文化大革命”解析:从材料中“仅仅靠精神的力量”来发展经济,即可看出“乌托邦梦想”指的是“大跃进”运动,故选B。“文化大革命”主要是政治运动,经济建设中的空想性不很突出,排除D。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都是正确的决策,排除A、C。答案:B8.(2012·菏泽模拟)1959年春,山东曹县县委规定发给农民每人每天半斤口粮,但经过各乡留“机动粮”、各队扣除“

8、夜餐粮”、给做重活的多配一点之后,老人、小孩和半劳力每人每天就只有三两粮食了。就连粮食问题在全国不甚突出的陕西省也是“人人喊饿”。发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严重的自然灾害B.“左”倾错误的发展C.西方的经济封锁D.人口快速增长解析:1958年,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犯了“左”倾错误,发动了“大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