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20577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关于高校专业调整与就业市场要保持“适度距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校专业调整与就业市场要保持“适度距离”[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为适应市场需求,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对科类专业结构不断地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然而,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大学生就业市场变化与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历史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不要在眼花缭乱、复杂多变的社会变革面前忘掉了大学教育的本质特性。让我们记住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的话:“学校越开放,对外部要求就越敏感,从而过于轻率地适应眼前需要而舍弃长远责任的危险就越大。” [论文关键词]专业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市场;短线专业;长线专业 目前,大学毕业
2、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社会到学校都在极力寻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高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相互矛盾的大讨论,由此引发了一场高校内部科类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这无疑是解决民生大计的当务之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一定要遵循自身的发展逻辑,遵循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专业结构的调整一定要与就业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坚持大学的办学理念,才能够保持大学的本性。否则,将会使大学的发展雾失楼台、月渡迷津。 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结构的矛盾性分析 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是对
3、国家现实经济结构的反映,同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专业结构同文化、经济、社会发展能否适应,是衡量专业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从而必然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任何社会化生产都要求按一定比例分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所需要的劳动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和轻重缓急关系,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种类,既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做到相对稳定,又要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变化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适。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及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专业结构的布设存在着相当的矛盾性。
4、 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专业结构,长期以来偏重理工科类建设。这种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参照前苏联的模式确定的。以后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过多的行政干预等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文、理科两大类专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文、法、商、经等专业比例明显偏低。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西欧、日本等,则是文科多于理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毕业生分配体制的变化,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便凸显出来。 (一)专业设置比例失调首先是短线专业与长线专业比例失调。一些专业供不应求,另一些专业则相对过剩;一些急需的专业规模较小或尚未设立,例如
5、工科的交通、能源、海洋化工;农科专业,目前规模不大,比较薄弱,海洋养殖和捕捞专业还是缺门。5 (二)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过窄不少工科专业设置仍带有行业、产品、工艺色彩,学科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打好基础、拓宽知识面和增强适应性;不利于发挥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功能,影响学生知识更新。 (三)专业重复设置,效益低下有些专业只是名称不同,但其内容则大同小异。地区间专业的重复设置不仅使有限的师资力量人为肢解,也造成教学设备仪器的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使有限的资金、设备没有收到合理的效益。因此,从高校专业结构的现状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矛盾性来看,对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二、目前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凸
6、现的问题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就社会方面而言,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增长带动就业,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决定性条件。另一方面,高校的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做出适度的调整,能够更主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的要求。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市场对接的过程中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同时也引发了相应的问题。 (一)注重眼前利益,短线专业发展过快有些高校根据就业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快速上马。甚至一些综合性大学也在设置技工学校开设的专业,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对近期社会需求量不大的长线专业,却采取了过度压缩与限制招生的办法。这种不顾社会长远需求,不顾学校性
7、质及自身条件开办专业的做法,有悖于大学的办学理念。 (二)更新老专业,快速发展新专业许多高校紧跟就业市场,急速发展短线专业、来满足社会眼前需要。经常更新其教学内容,密切关注“新兴”的学科,忽视了对专业设置的预测和研究。这种“短”、“平”、“快”的办学方式,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盲目拓宽专业口径一些高校本着“通用”人才的培养理念,偏面追求人才的适应性。不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不考虑高校培养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