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98867
大小:9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1.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枢密院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2.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3.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
2、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颁布“附益之法”4.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转运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B
3、.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7.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8.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9.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三司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11
4、.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4.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将耿
5、、魏两地分封给异姓大夫赵氏、毕氏,使赵魏两国得以建立。这种现象反映了①旧有的统治秩序被打乱②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5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④晋国国君已取代周王室成为天下共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1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6、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17.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是由于:A.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C.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8.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19.古人对秦朝短期而
7、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C.四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0.《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剥夺王国的封地B.推恩令C.夺取诸侯的爵位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二、非选择题(共2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5秦朝政府的组织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
8、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