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94663
大小:666.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24
《60 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果推荐书 成果名称: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郗安民 刘 颖 王志良 刘鸿飞 牟世堂.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获奖等级:二等. 序号:60. 推荐单位:北京市. 推荐时间:04/12/06. 成果科类:工学. 二级科类:机械类. 代码:085122. 编号:911161. 省(部)名称:北京市. 教育对象:本科. 教育类型:普通教育. 成果属于:教学改革. 是否教材:False.. 用户名:LG07. 组名:理工7组. 分组序号:06. 获奖分组:LGHJ. 特一等奖组内序号:成果简介:起始时
2、间:1994-09-01.完成时间:2004-10-20.主题词:机电类;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实践....曾获奖励情况:2004年12月教学成果一等奖6000北京市2004年6月教学成果一等奖1000北京科技大学2002年12月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1000北京科技大学2001年1月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1000北京科技大学1999年1月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300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内容:主要内容创新点应用情况成果的主要内容:(1)建立全新培养模式建立全新的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首次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认识—理解—联想—创造”的工程教育模式;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出师生参
3、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办法、制度及实施细则。1)组织形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由机械学院、信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和团委共同领导建设;设立日常管理办公室;聘请指导教师,两学院的机电系统实验室、电子操作室等7个实验室作为学生的制作场所,创新基地下设学生竞技机器人工作室、综合科技发明室等8个单位。2)创新教育平台第一层:基础训练,一二年级通过实践课程完成认识过程的基础训练。第二层:机电系统训练,二三年级通过机、电类系列课程实验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完成机电系统的理解训练。第三层:科技幻想训练,三年级通过自拟创新课题、电子产品整机制作和参加摇篮杯、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完成科技幻想的联想
4、训练。第四层:科技创新训练,三四年级通过各种大中型竞赛完成科技创新创造训练。(2)改革教学计划重点研究了教学体系与改革目标的矛盾,增设“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必修课;增设“应用电子技术”等5门选修课程;在实践性课程中,将原来的三周专业课程设计改为“机电系统综合实验”课;把五周的实习调整为两周工厂企业认识,三周校内个性创新实践。将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科技竞赛作为毕业设计课题。(3)编写适用教材先后出版发行了教材和讲义7部,即:《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测试技术》;《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质量检测与控制》;《应用电子技术》;《现代制
5、造新工艺》;编写实验指导书4部:《电子创新工艺实验室实习指导书》;《应用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机电系统实验台操作及实验指导》;《可编程控制器PLC实习指导书》;制作了6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在于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的机、电、液、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基础,强调系统思想,引用大量工程实例;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实验设计。三本教材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被国内一些高校选用。(4)建设实验基地多方筹集资金,其中包括教师的科研经费,建成7个实验室;自行设计开发的实验装置有:“机电系统实验台”;“多功能机器人教学试验台”;“工业机器人
6、教学试验工作站”;“大型工业机械液压仿真实验平台”;“变频调速试验装置”,“步进电机试验装置”;“PLC试验柜”等。其中,三个项目在连续三届的学校实验技术成果奖评选中排名第一,获得一等奖,两个项目获得二等奖;一个项目获得三等奖。“机电系统实验台”还被江西理工大学等三所高校定购。(5)开发创新教育项目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摇篮杯,综合科技发明等;并屡获国家级竞赛大奖。成果的创新点:(1)首次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认识—理解—联想—创造”的工程教育模式;建立了全新的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
7、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完善教师学生参加该体系教学活动的奖励机制。(2)以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体系的教育教学为目标,改革教学计划,增设机电类技术基础和系统综合课程,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动手训练,以创新教育体系为主线,将课程讲授、实验实践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融合为一体。(3)编写适用于科技创新教学的系列教材,突出基础技术、系统知识融合和工程意识训练;开发出7类28套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强的学生创新教学实验装置和系统,实现开放训练。(4)不断挖掘和扩展学生科技创新教学项目,重视跨专业、大门类、交叉型的项目建设,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科技创新学风,并在多项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显著的
8、实施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