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

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

ID:13892077

大小:27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4

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_第1页
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_第2页
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_第3页
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_第4页
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刘源一国家博物馆所藏甲骨中有三版和“子某”有关,卜辞内容分别涉及“子”、“子央”、“子”“”字,裘锡圭释“發”,也有学者释“弹”,未有定论,此处为子某之名,暂依原字形隶定。请参看:裘锡圭《释“勿”“發”》,《古文字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2605页,中华书局,1996年。、“子”和“子戠”,这些材料对于认识商代后期“子某”的身份有着重要意义。在讨论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这三版甲骨及相关卜辞。“子”见于一版龟腹甲(第28号),该版摹本曾由胡厚宣先生发表(《甲骨续存》下·224),拓本发表在《甲骨文合

2、集》(以下简称《合集》)第3187号。从贞人与字体看,其上的文字属于宾组或第一期。现将其释文写在下方:丁卜,贞:勿(禦)子〔耳〕……?王(占)曰:吉。亡(无)〔疾?〕……贞:于女(母)庚,螾?“螾”字原作“”,从唐兰先生释,朱凤瀚先生认为可训为延,见朱凤瀚:《说甲骨文中的“龙”字及其相关诸字》,《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6期。“螾”用在本条卜辞中,是卜问子的疾病是否会加重。于匕(妣)己子,螾?于女(母)……?其内容是商王武丁卜问举行祭祀为子禳除耳疾事,祭祀的对象有母庚和妣己。母庚是武丁之父小乙配妣庚,而妣己很可能是武丁祖父祖丁配。“子央”、“子”和“子”见于同一版牛胛骨(第56号),该版即

3、著名的《殷虚书契菁华》(以下简称《菁》)第1、2号,拓本发表在《合集》10405号(源案:应为《菁》3、4。2008年5月4日补记)。这一版上基本是卜旬卜辞(从癸亥至癸卯五癸日所卜)且有占辞、验辞,属于典型的宾组或第一期,其中与上述子某相关的是如下几条:癸亥卜,贞:旬亡(无)(祸)(源案:字,裘锡圭先生读为忧,李学勤先生读为咎。2008年5月4日补记。)?王(占)〔曰:ㄓ(有)(祟)〕,其亦ㄓ(有)来(囏)。五日丁卯,子,不蕴。“蕴”字从张政烺先生释,训为“埋”,引申为“死”。张政烺:《释因蕴》,《张政烺文史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癸未卜,贞:旬亡(无)(祸)?王(占)曰:乃玆(兹

4、)ㄓ(有)11(祟)。六日戊子,子蕴。一月。癸巳卜,贞:旬亡(无)(祸)?王(占)曰:乃玆(兹)亦ㄓ(有)(祟)。若偁甲午,王(往)逐兕,小臣甾(载)车,“甾”字从于省吾先生释,读为“载”。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69~71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马硪,王车,子央亦坠。(源案:也有学者将“小臣甾”读为人名,将“小臣甾车马硪”连读不断开。2008年5月4日补记。)上述卜辞中有一些难识的字,如“”、“”等。可能从歺、女表意,从黽表音。考虑到甲骨文“死”从歺、人,“黽”、“免”音近可通,二字中古音都是明纽仙部,上古音又同属元部。参看:郑张尚芳《上古音系》,第421字,上海教育出版社,20

5、03年。也许是表示妇女分娩难产义的字。如果这一推测不错的话,子就是女性。,姚孝遂先生读为“薄”,训“迫”,可备一说。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1615页。(源案:李学勤先生认为字从“丂”声,可读为“靠”。2008年5月4日补记。)总之,这几条卜辞中的验辞都记载了有关“子某”的灾祸,如子分娩有危险,子死亡,子央随商王武丁田猎时坠车。“子戠”见于一版牛胛骨(第117号),此骨是侯官何遂旧藏,其拓本先后著录于《卜辞通纂·别录一》3·7、《殷契佚存》(以下简称《佚》)194、《合集》32775,该版文字从字体上看,属于历组或第四期。甲午卜,又(侑)于子戠十犬,卯牛一?十犬又五犬,卯牛一?很明显,其

6、中的子戠已故去,成为祭祀的对象。二据上文对国博所藏甲骨有关子某材料的介绍,我们可看到商代后期社会中子某是具有独特身份的一类人,他们与商王的关系亲密,受到商王的关心,其中有已故者,还可能有女性。下面打算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一下有关上述子某身份的若干问题。在论述之前,先对以往学界研究“子某”的成果作一番回顾。最早细致考察卜辞中子某身份的学者是董作宾先生,他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一文指出子某即“王子某”,并认为凡有关卜辞能断定在武丁时者,都是武丁之子,举出武丁之子20人,不能断定者2人。他还推测子渔、子央、子是武丁嫡子,即祖己、祖庚、祖甲。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7、研究所集刊外编第1种》上册,1933年。他还在《五等爵在殷商》一文中说,子某即王子,亦简称“子”,多位王子称“多子”,王子后裔称“子族”,许多子族称“11多子族”,而“某子某”或“某子”之子为封爵,并修订前文指出的武丁之子,仍得20人,不能断定确属武丁之子的子某3人。董作宾:《五等爵在殷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本3分,1936年。董先生对子某的考察对后人启发较大,但他可能认为“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