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85990
大小:15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4
《2011--2012学年邯郸一中第二学期期末政 治考试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2012学年邯郸一中第二学期期末政治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小题,共50分)1、“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求卓越,但有尽其所能。”与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最相近的诗句是A.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B.人生在世不满百,谁敢笑我鬓发白C.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D.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爱因斯坦谈到自己发现相对论时承认,“对于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况来说,特别是由于阅读了戴维•休谟和恩斯特•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这句话表明A.哲学是“
2、科学之科学”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思想和一般方法C.哲学和具体科学讲的都是一般的方法论D.戴维•休谟和恩斯特•马赫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4、下列名言、俗语与漫画“三步曲”所要告诉
3、我们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A.吃一堑,长一智B.谦受益,满招损C.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下列选项与引文的哲学意境一致的是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高二政治期末试题第14页(共13页)B.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6、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③万物并育而
4、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沦衡》)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7、下列语句与右图漫画哲学寓意一致的是A.心怀笑脸人生自阳光,心里阴霾生活多失意B.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C.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D.智者手中失败成璞玉,庸人身上成功变木枷8、以下说法与漫画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啊呀!太短了,过不去了!唉!轻松多了!太重了,想办法减轻一点!人生之路…A.阳光总在风雨后B.无知无畏,有知有畏C.聪明反被聪明误D.当断不断,反受其乱9、
5、2012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要来的晚些。韩愈有诗这么描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色烟柳满皇都。下列诗句中与“草色遥看近却无”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B.草荧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高二政治期末试题第14页(共13页)10、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坚持辩证的否定观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即立足长远考虑)、主动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的普遍性②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系统性——联系的观点③增强预见性——立足长远,是全局目光的体现④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主动性——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①②③B.②③④
7、 C.①②④D.①③④12、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在唯物论中,把实践作为整个世界的本原②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③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的本质④在人与世界关系上,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13、2011年,我国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符合的方法论要求是①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物质决定意识③实践决定认识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②
8、④B.①③C.①④D.①②14、有一个实验,以两种方式介绍同一个人,甲方式说他是个“聪明、勤勉、冲动、挑剔、顽固、嫉妒”的人;乙方式说他是个“嫉妒、顽固、挑剔、冲动、勤勉、聪明”的人。结果,甲方式的介绍带给听者的整体印象要比乙方式好得多。这告诉我们①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就不同②以不同顺序呈现同样的内涵会产生不同的观感③构成事物的要素不同,事物的性质就不同④最先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