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房建筑的整体移位技术 .doc

浅谈平房建筑的整体移位技术 .doc

ID:13884031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4

浅谈平房建筑的整体移位技术 .doc_第1页
浅谈平房建筑的整体移位技术 .doc_第2页
浅谈平房建筑的整体移位技术 .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平房建筑的整体移位技术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平房建筑的整体移位技术摘要:近年来,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的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针对平房建筑整体移位技术进行论述。关键词:平房建筑;整体移位;技术1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2工艺原理(1)利用先施工的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

2、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的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的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2)托换梁将建筑物沿某一水平面切断,形成一个平面托架,将上部结构荷重转移至托架上,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形成一个可移位的整体。托换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组成。(3)在托换梁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滚轴,当施加的外加动力克服阴力后,即可实施水平向移位。在建筑物与就位处之间设置临时平移轨道,在就位处建造永久性基础,使建筑物水平向移位至就位处。(4)在托换梁与基础之间安置千斤顶后,当顶升力大于建筑物总荷重时,即可实施垂直直向移位。(5)建筑物就位

3、后进行可靠的连接处理。3施工要点3.1托换梁的施工利用人工或机械在整体移位要求的某一水平面上将建梁底进行处理后,在单元梁段内绑扎钢筋,支撑,浇筑混凝土,完成一个单元梁段。各单元梁段之间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一道封闭的托换梁——托架。(1)托换染单元的划分。单元梁段越长,其连接处理越少,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工效,并可提高托换染的整体墙壁体开凿长度不可能无限制增加,一般应根据建筑物层数、楼面结构、墙体承重的主次关系、砌体本身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墙壁体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一般在1500~2000mm之间。交叉墙壁体处为一个独立单元,各单元梁段应间隔施工,相邻单元梁段混凝土强

4、度达到砌体强度后才能施工。(2)单元梁段的连接。单元梁段之间主筋采用双面焊接,其施工缝的处理,应严格按相关施工规范执行,后浇单元梁段浇捣混凝土前,应清除施工缝表面的垃圾、水泥薄膜及表面松动的砂石和软弱的混凝土层,同时还要将表面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浇水润湿,一般润湿时间不少于24h。在垂直移位时其千斤顶位置应避开施工缝位置,一般应设置在单元梁段中部。(3)单元梁段的混凝土浇捣。单元梁段梁顶面应保证与墙体密实连接。支模,应采用嗽叭口,并超灌200mm高混凝土。3(4)框架柱的托换。框架柱托换施工时应间隔进行,为了保持原框架的柱网尺寸,应在切断柱子前,设置水平杆件定位。相邻柱不得同

5、时托换。必要时应设置临时支撑措施,如采用砖柱或钢管支撑。由于框架柱主要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其托换依靠后浇牛腿实现,因此,后浇牛腿应考虑新旧混凝土的协调工作,在钢筋布置、钢筋锚固或焊接长度方面加强处理措施。3.2整体水平向移位(整体平移)(1)行走机构的安置。根据工序分前置式和后置式两种。前置式在托换梁施工时安置,随托换梁施工进行。后置式在托换梁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整体垂直移位,使托换梁与基础间有一定的空间,从而进行一次性整体安置。前置式行走机构施工时,托换梁单元梁段划分应考虑行走机构中行走道板长度,并保证走道板水平一致。后置式行走机构施工时,由于垂直移位需要,应预留机械千

6、斤顶顶升洞并保证一定的洞口高度。其预留洞口数量应根据建筑物总荷重计算确定。行走机构中的滚轴需承受上部全部荷重,其根数与间距应根据建筑物荷重确定,滚轴材料考虑远距离移位或多次重复使用,一般选用实心钢滚轴。后置式行走机构施工时,行走机构安装完成后建筑物需进行整体下降处理,其千斤顶操作应统一均衡,防止局部千斤顶超载发生破坏。(2)外加动力施加。应优先采用液压千斤顶系统,对千斤顶与压力表进行的配套校验。外加动力按实际作用点分配,其分配原则为:施加在各作用点的外国动力必须与建筑物上部结构传至托换梁的重力成正比。外加动力作用点必须尽可能与建筑物各轴线重合,全用点分布应根据托换梁布置综合考虑,

7、以对称均匀为原则。(3)上下走道板间水平误码率差及处理措施。建筑物在托换时一般分成几十个单元进行施工,必定存在一定的累计误差。实际施工误差最大值可达20mm。其处理措施主要是加强水准测量,反复校核,多点校准。对于远距离水平移位,在条件许可时,优先采用后置行走机构,其水平误码率差可在安置行走机构时利用垫层调整。(4)整体移位偏位及矫正。由于上下走道板之间局部存在不平行,产生滚轴受力不均,在移位时引起滚轴与轨道板轴线不垂直,其结果导致建筑物在移痊时偏位。出现偏位后,应根据偏位方向统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