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83705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梁伍七一、引言中期评估之前,我校加强网络教学的同时,逐步形成了“面授辅导+网络教学+小组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模型,该实践模型具有普适性,它没有考虑到具体课程的特点和差异。中期评估之后,我校根据教育部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着力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的整改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适合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2004年7月,我省电大总结提炼出“双主为纲,两个课堂,多元互动,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框架,
2、该框架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该框架所要求完成的教学环节较多,比如面授辅导、期中考试、课程实践、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教学、小组讨论和网上答疑等。由于电大开放教育学员的特点,若要求每位学员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上述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上述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指导下,应该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设计相应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笔者结合开放教育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具体实践,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将学员分为四类进行管理和评价,并强化课程上机考试这一教学环节,在2004年12月
3、份的全省电大教学工作会议上,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在全省进行推广,实践证明,该模型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如下。二、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框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电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后续课程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先修课程。以学校“双主为纲,两个课堂,多元互动,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指导,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总结如下。“双主为纲”指的是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导学为主。我在课程的第一节课安排导学课,根据课程一
4、体化设计方案,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多种媒体资源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帮助每个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学习计划。5第5页共5页改革面授辅导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面授辅导主要是梳理教材,透析教材难点和重点,对学生预习、做作业、阅读资料和使用其它媒体进行学习给予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元交互”指的是师生之间,省校与分校,省校与中央电大,三级平台之间的互动。除了面授辅导以外,开展多样化和交互性的教学活动,如积极开展网上实时答疑、在线讨论、电话答疑和直播课堂等实时的交互活动。以网上答疑为例,课
5、程每学期安排至少两次实时答疑。实时答疑不仅面向自己所辅导的教学班,还可以面向全省进行辅导,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央电大在线平台的课程答疑记录可以及时导入省校在线平台,省校在线平台的课程信息可以随时下发给分校的在线平台,这保证了三级平台之间的互动。本课程主要是在电大在线的课程答疑区进行答疑,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答疑活动中,我事先确定答疑内容,把一些通常的复习内容如综合练习题、复习题、往届试卷的讲解等上网,这样能激发学员参加网上教学活动的兴趣。通过几年的实践,参加网上答疑活动的人数逐
6、渐增多,学生参加课程网上答疑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两个课堂”指的是传统课堂和虚拟课堂。传统课堂中的集中面授辅导要求教师主要是梳理教材,透析每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是在电大在线的课程讨论区内完成的,属于虚拟课堂的教学环节。我事先精心设计好小组活动内容和主题,如在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中将第一次小组活动安排了三个内容,即项目的多文件结构如何构成,变量和函数的作用域及生存期的概念以及形参和实参的结合方式。小组讨论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打消学生不适应这种
7、学习方式的顾虑和紧张感,以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立体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对教学资源的应用评价等。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15%,形成性考核包括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情况考核,学习内容考核主要环节包括课程作业、期中考试和课程实验等,学习情况考核主要环节包括小组讨论、网上答疑和电子邮件等;上机实验考试占15%,要求完成一个指定题目的程序开发,这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期末笔试占70%,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期末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知识和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对教师
8、教学效果评价时,以问卷调查法为例,设计的问卷栏目如对教师面授辅导的满意程度、教师是否能及时回答网上答疑的内容和本课程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否满意等。5第5页共5页三、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并未理解课程所学内容,在实际上机实验时,学生只是机械地将书本上的源程序拿来进行上机实验,而并未理解源程序的实质,所以一旦上机发现错误,学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调试源程序,也就达不到排错的目的。所以本课程不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