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64840
大小:16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4
《中国氯碱市场全景及未来趋势报告(2015-202010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5-2020年中国氯碱市场全景及未来趋势报告 氯碱行业产业链分析2014年1-7月全国烧碱(折100%)产品表观消费量测算表单位:万吨产品名称年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产量/表观消费量(%)进口/表观消费量(%)进口依存度(%)烧碱(折100%)2014年1-7月1839.70.641.61798.7102.30-2.3上年同期1657.4077.861579.6104.90-4.9同比±%111933.9-46.613.9-2.602.6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2013年中国氯碱行业又经历一
2、个严冬。在世界经济于弱增长中起伏不定,国内经济继续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作为基础化工的氯碱行业,举步维艰。综观全年,行业格局出现了三个变化。一是产能增速明显放缓。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国烧碱产能3850万吨,同比增长3.05%,聚氯乙烯产能2476万吨,同比增长5.77%。其中:新增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分别为361万吨和286万吨,退出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分别为247万吨和151万吨,整个氯碱行业有进有退,去产能的特征开始明显。二是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在上游资源价格略有上升的成本压力下,终端产品烧碱价格全年跌跌不休
3、,下降幅度约2015-2020年中国氯碱市场全景及未来趋势报告 氯碱行业产业链分析2014年1-7月全国烧碱(折100%)产品表观消费量测算表单位:万吨产品名称年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产量/表观消费量(%)进口/表观消费量(%)进口依存度(%)烧碱(折100%)2014年1-7月1839.70.641.61798.7102.30-2.3上年同期1657.4077.861579.6104.90-4.9同比±%111933.9-46.613.9-2.602.6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2013年中国氯碱
4、行业又经历一个严冬。在世界经济于弱增长中起伏不定,国内经济继续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作为基础化工的氯碱行业,举步维艰。综观全年,行业格局出现了三个变化。一是产能增速明显放缓。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国烧碱产能3850万吨,同比增长3.05%,聚氯乙烯产能2476万吨,同比增长5.77%。其中:新增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分别为361万吨和286万吨,退出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分别为247万吨和151万吨,整个氯碱行业有进有退,去产能的特征开始明显。二是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在上游资源价格略有上升的成本压力下,终端产品烧碱价格
5、全年跌跌不休,下降幅度约2015-2020年中国氯碱市场全景及未来趋势报告 氯碱行业产业链分析2014年1-7月全国烧碱(折100%)产品表观消费量测算表单位:万吨产品名称年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产量/表观消费量(%)进口/表观消费量(%)进口依存度(%)烧碱(折100%)2014年1-7月1839.70.641.61798.7102.30-2.3上年同期1657.4077.861579.6104.90-4.9同比±%111933.9-46.613.9-2.602.6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201
6、3年中国氯碱行业又经历一个严冬。在世界经济于弱增长中起伏不定,国内经济继续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作为基础化工的氯碱行业,举步维艰。综观全年,行业格局出现了三个变化。一是产能增速明显放缓。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国烧碱产能3850万吨,同比增长3.05%,聚氯乙烯产能2476万吨,同比增长5.77%。其中:新增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分别为361万吨和286万吨,退出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分别为247万吨和151万吨,整个氯碱行业有进有退,去产能的特征开始明显。二是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在上游资源价格略有上升的成本压力下,终端
7、产品烧碱价格全年跌跌不休,下降幅度约15%;聚氯乙烯价格一蹶不振。原有的以碱补氯的盈利模式更显脆弱。氯碱行业惨淡经营,亏损面过半。其中聚氯乙烯产品全面亏损已成不争的事实。三是竞争格局有了新改变。缺乏资源优势及产业链优势的孤岛型企业已逐步消失出局,具有资源优势和下游需求优势企业以园区型、一体化型循环经济模式为立足之本,并购重组风声水起。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氯碱市场全景及未来趋势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氯碱相关概述、中国氯碱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氯碱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氯
8、碱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氯碱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氯碱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氯碱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氯碱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