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重术轻学传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试论重术轻学传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ID:13848239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试论重术轻学传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_第1页
试论重术轻学传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_第2页
试论重术轻学传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_第3页
试论重术轻学传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_第4页
试论重术轻学传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重术轻学传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重术轻学”传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带应用意味的道理只是术,算不得是学。凡是中国的学问大半是术非学,或说学术不分。——粱漱溟詹克明一、一个迫切值得检讨的“第零科学问题”据学者统计,按一般情况,立国30年就会出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平均数是35年。新中国建市已近47年了,至今仍无迹象。原因何在?应该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评定基本上是公正的。虽说世上没有绝对的公正,但历来在科学上作出开创性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基本上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绝谈不上是意识形态歧视。至今苏联得到过16项诺贝尔奖,东欧的波兰和捷克也都得过了。也不是因为我们国力太弱。自1978年起,

2、中国经济每年都有超过9%的增长,已出现了现代科学的“本土化”。我们已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科学家、教授和工程师。据报道,直接参加科学技术工作的约为2000万人。相比之下,得了14项诺贝尔奖的瑞士总人口才650万人。中国已自行研制成功了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火箭、卫星、核电站、正负电子对撞机、超大型计算机……国力不算太弱了。相比之下,国力并不算强盛的阿根廷都得了5项诺贝尔奖。也不是由于古文明、大河文化的没落。古罗马的意大利得了11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故乡——埃及也得了。尼罗河文化、恒河文化、印度河文化……都得到了。也不是因为地理因素的不利。与我们同处

3、亚洲的几个重要国家差不多都得到了。日本得了6项。文明古国、同样的家底贫穷、同样的人口众多的印度,也得了3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连那个人口、国土、经济实力、综合国力都远远逊于我国的巴基斯坦都得了一项。我国的科学家并不笨,甚至可以说相当优秀。短短30几年在境外就出了4位诺贝尔奖得主,这就是个明证。为什么在境内47年都没有得到呢?作为一种历史责任,我们应当认真检讨其中的得失。对一位中国科学家来说,新中国建立47年都未能获得诺贝尔奖,这种精神压力也是很大的。我们应该从文化特点和科学政策方面进行反思,特别是那些关系到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方面的政策。美国学者朱克曼在

4、《科学界的精英》一书中就已明确指出,一个国家获奖者人数的多寡,“某种程度上是科学政策成败的标志”。特别是对像中国这样一个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科学技术潜力丰厚的大国来说,科学政策的影响就更为关键。二、我国传统文化的偏向5/5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未曾断裂或嬗变、具有超稳定性的独特文明,因此它有着最为丰富的文化淀积。但这种淀积具有两个明显的不均衡性:在自然与社会这两方面中有明显的“重文轻理”倾向;在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着“重术轻学”倾向。重文倾向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绝大多数都是文史方面的,如79337卷经史子集《四库全书》,3479卷《

5、二十五史》,23000余卷的《中华大藏经》,5485卷的《正统道藏》与《万历续道藏》……而科学技术专著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明确指出:“带应用意味的道理只是术,算不得是学。凡是中国的学问大半是术非学,或说学术不分。”在人类文明史中首先产生的是“术”(巫术、艺术、生存技术),“学”是有了文字以后才产生的文化现象。可见,“学”是比“术”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正是这种“重术轻学”偏向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古代科学的正常发展,更难以向现代科学发展。虽然我们祖先拥有极为丰富的各种实用技术,在科学原理上却寥寥无几,更没有形成完整的

6、科学体系和重大的科学理论。李约瑟博士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的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而发生在西方,有两个基本原因:第一,在哲学思想上,中国哲人并不具备作为西方科学开端所具有的自然观。第二,中国在中世纪的一些发现,纯粹是实用的,并总是停留在经验阶段。他指出,中国有许多技术发现,但这还不是近代科学,也不是理论科学而是经验科学。(文中黑体字着重点为李约瑟所加)“重术轻学”必然导致过分注重实用性,轻视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也难以产生严格缜密的科学理论。发现科学规律需要完整的实验方案以及设置特殊的实验条件,并用排除干扰来简化研究体系,这些都不是单纯实用目的所能容纳的

7、,但舍此就不能走向现代科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再者,注重实用性就难以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李政道教授说:“体系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现。”如果只重实用、只求解决某种应用具体技术,就会只以合用为限,不可能对探索其中的未知现象产生浓厚的研究冲动,也必然缺乏探求自然规律所要求的足够宽阔的科学视野。因此,也就不可能把触及到的一些个别

8、发现拓展成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科学规律,更不可能进一步把它完善成严谨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黑格尔认为,中国古代的各种科学“缺少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