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35629
大小:10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4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腰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腰痛细目一:概述和病因病机 一、腰痛的主症特点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二、腰痛的常见病因 内因:体虚年衰,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外因
2、:感受风寒湿热之邪。 三、腰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 腰痛的病位:病位在腰,为肾之府。 基本病机,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伤腰痛多因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滋润、濡养、温煦,内伤不外乎肾虚。病理性质,外感属实,内伤属虚或虚实夹杂。 细目二:辨证论治 一、腰痛的辨证要点 辨致病原因:腰痛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与外伤。 外感者,多起病较急,腰痛明显,常伴有感受寒湿之邪的症状; 内伤者,多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程缠绵,常伴有脏腑虚损症状,多见于肾虚; 外伤者,起病急,疼痛部位明显,瘀血症状明显,常有
3、外伤史。 二、腰痛的基本治则 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散寒行湿、清热利湿;外伤腰痛属实,治宜理气通络,活血祛瘀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治疗腰痛应注意补肾固本。但在外邪偏盛时,则应急则治其标,先祛邪,后治本。 三、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1.寒湿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
4、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甘姜苓术汤加减。 常用药:干姜、桂枝、甘草、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 2.湿热腰痛 主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代表方:四妙丸加减。 常用药:苍术、黄柏、薏苡仁、木瓜、络石藤、川牛膝。 3.瘀血腰痛 主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
5、,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虫、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牛膝。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 主症: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 (2)肾阳虚 主症: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质
6、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代表方:右归丸加减。 常用药: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 四、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寒湿腰痛,若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加熟附片、细辛温经散寒;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加苍术、薏苡仁燥湿散邪,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症,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湿热腰痛,热象偏重,舌质红、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加栀子、萆薢、泽泻以助清利湿热,湿热之邪,蕴蓄日久,或热邪偏盛,耗伤阴津,腰痛伴咽干、手足心热,治当清利湿热为主,
7、佐以滋补肾阴,酌加女贞子、旱莲草。 瘀血腰痛,兼有风湿,肢体困重,阴雨天加重,加独活、秦艽、狗脊;腰痛日久肾虚,兼见腰膝酸软无力,眩晕、耳鸣,小便频数,加桑寄生、杜仲、续断、熬地黄,腰痛引胁,胸胁胀痛不适,加柴胡、郁金;有跌仆、扭伤、闪挫病史,加乳香、青皮行气活血止痛;瘀血明显,腰痛入夜更甚,加全蝎、蜈蚣、白花蛇通络止痛。 肾虚腰痛,肾阴不足,相火偏亢,可选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加减化裁;虚劳腰痛,日久不愈,阴阳俱虚,阴虚内热者,可选杜仲丸;肾虚
8、及脾,脾气亏虚,腰痛乏力,食少便溏,甚或脏器下垂,应补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升举清阳,加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白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