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08786
大小:1.02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4
《没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没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课题专题一大气的组成、大气环境保护、垂直分成及逆温现象执教吴旭明班级高二(7、9)时间05.9.15高考方向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环境保护。逆温层现象的产生及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2.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大气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对策。4.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复习策略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应用原理解决问题。通过各种图形的判读
2、巩固知识点。学习策略结合思考,理解原理的本质,通过各种形式的图形,归纳判断的一般思路。学习和复习过程知识和能力目标教和学的互动过程目标检测一、大气的组成特点1.低层大气和干洁空气的组成2.大气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分主要作用基本不变的气体氮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稳定大气性质。氧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氩―――――可变气体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基本原料,对地表有保温作用。臭氧使地表免受紫外线伤害。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和水体的存在形式。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
3、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的机械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其中干洁空气也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占99%。-15-学习和复习过程知识和能力目标教和学的互动过程目标检测3.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成分比例变化二、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3.酸雨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并造成了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燃烧矿物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用冰箱等产生氟氯烃,造成臭氧含量减少,引起大气环境问题。成因:
4、二氧化碳增多(自然、人为原因)危害:海平面上升,改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防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造林成因: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氟氯烃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的破坏防治:形成: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危害:河水、土壤酸化、危及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防治:根本途径: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有效措施: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如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我国主要为硫酸型我国的重酸雨分布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川黔桂湘赣等省。温室
5、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臭氧等为什么我过主要是硫酸型酸雨?分布区-15-学习和复习过程知识和能力目标教和学的互动过程目标检测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小;在80-150km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大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大气层名称温度变化特点(温度变化原因)对人类的影响三、大气的垂直分层0204060801001201
6、40高度:千米温度100500-50-100注意变式图形四、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影响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平流层: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主要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的地面-15-学习和复习过程知识和能力目标教和学的互动过程目标检测1.辐射逆温长波辐射的热能就愈多,气温愈高。愈远,愈低。其次,水汽和固体杂质基
7、本集中在近地面,因而吸收热能的效率越高。高度上升100m,温度降0.6摄氏度。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变化基本稳定,而对流层下层气温受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等条件的变化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逆温现象。常见逆温类型:辐射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等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图表明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图中a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
8、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中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图中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还会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低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