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

ID:1379469

大小:553.01 KB

页数:108页

时间:2017-11-11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人体的主要结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三、构成人体的物质-----精、气、血、津液四、中医对疾病过程的理解-----邪正斗争提纲中医学(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转化的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

2、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1)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生理系统简表心系统:心—小肠—脉—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肝系统:肝—胆—筋—目—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脾系统:脾—胃—肉—口—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2)病理上的整体性内脏有病可反映于相

3、应的形体官窍;脏腑之间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形与神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3)诊治上的整体性诊断:由外察内----验舌、望面、切脉。治疗: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病变部分进行调节。—治内愈外。如泻心火治疗口舌生疮。(4)养生康复的整体性----形神共养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天”,指整个“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和地域环境。人以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variation)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

4、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证,即证候(syndrome),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的四要素:病位、病因、病性和病势(邪正关系)证候反应疾病的阶段性本质。辨证,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步骤:1、四诊收集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2、用中医理论分析、综合;3、辨清病位、病因、病性和病势(证);4、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根据辨

5、证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步骤:●因证立法:依据证候,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随法选方:随治法选择相应的处方。●据方施治:即按照处方,对治疗方法予以实施。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其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不同。如感冒:可出现风寒、风热、风湿、风燥、气虚等不同的证候,因而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辛润解表、益气解表等相应的治法。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不同的病变,在其

6、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致相同的“中气下陷”的病理机制,表现为大致相同的证候,故皆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来治疗。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脏腑----五脏、六腑、奇恒之府形体----五体(皮、肉、筋、骨、脉)官窍----五官九窍(眼、耳、口、鼻、舌、二阴)经络(略)第二节人体的主要结构一、五脏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脉:又称血之府,即血管。涵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2)主神志A.主宰和协调全身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B.

7、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一)心2、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开窍为舌(3)在液为汗(4)在志为喜(二)肺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宣发肃降-----是肺气的运动形式:①宣发:指肺气向上、向外的布散作用②肃降:指肺气向内、向下的输布作用(2)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清浊交换的场所。主管气的生成吸入清气生成宗气。调节全身气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3)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行水)是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8、的作用。肺为水之上源(4)助心行血(朝百脉)百脉百脉全身血液肺全身血液(浊气)(清气)助心行血气体交换生成宗气2、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开窍于鼻(3)在液为涕(4)在志为悲(忧)(三)脾1、生理功能(1)主运化脾具有消化饮食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到全身的功能。A.运化水谷: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的功能。①促进胃肠消化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②促进胃肠吸收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