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级(下)期复习:单元古代诗文

沪教版八级(下)期复习:单元古代诗文

ID:13778657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4

沪教版八级(下)期复习:单元古代诗文_第1页
沪教版八级(下)期复习:单元古代诗文_第2页
沪教版八级(下)期复习:单元古代诗文_第3页
沪教版八级(下)期复习:单元古代诗文_第4页
沪教版八级(下)期复习:单元古代诗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级(下)期复习:单元古代诗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下)1-4单元古代诗文【理解】《小石潭记》1,本文的作者是    ,字子厚,河东人,曾被贬于柳州,世称柳子厚、柳河东、柳柳州等。他是   代著名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2,本文作者贬官永州时,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合称“       ”。3,为下列个字注音:篁    坻    屿    嵁    蔓    佁    俶    邃   。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近岸      (        )②斗折蛇行    (        )③斗折蛇行    (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 (        )5,说说下列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水尤清洌”表现在哪里?(用文章中的语句回答)(                 )7,小石潭的奇特之处体现在哪里?(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句中的“其”指代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                 )9,为什么作者认定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3、10,“小石潭”有什么象征意义?(                 )11,小石潭是个美丽宜人的地方,还是令人忧伤的地方?为什么?(                 )12,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白洋潮》1,本文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   。2,为下列个字注音:戊    遄    踵    擘    蹴    镞    龛    赭   。3,写海潮起来时,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找找课文相关的词。(                 )4,课文是怎样衬托海潮之大的?(                 )5,本文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描写白洋潮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                )6,下列句子的“之”分别指代什么?①岁岁如之。  (         )②怒雷鞭之…… (         )③飓风逼之…… (         )④看之惊眩…… (         )7,举例说明本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8,“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句中的“雪狮”为什么不能改作“雄狮”?(                 )9,如何理解“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的作用?(                 )10,摘录一个佳句,并且作简单的品析。(                 )《天目》1,本文作者是  朝的 

5、   。2,为下列个字注音:邃    峭    迂    壑    缟    竦    逾    霁   。3,从下列句子找出通假字:①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②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③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4,作者游历天目,共逗留了几天?(用文中的词语作论据)(                 )5,天目山有什么特征?(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                 )6,文中正面表达作者对天目山喜爱之情的句子有哪些?7,文章第1句有什么作用?(                 )8,第2段的内容是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            )9,举例说明本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0,分别写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喻词和类型。①飞流淙淙,若万匹缟(        )②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  )③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  )④奔腾如浪(            )⑤尽大地作琉璃海(         )⑥诸山尖出云上若萍(        )⑦松形如盖(            )11,概括“七绝”内容及其特点。(                 )《孔孟论学》1,为下列个字注音:论(语)    罔    殆    譬    篑    鹄    杵   。2,本

7、文六则语录,内容涉及哪些方面?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孔子的四则语录,有什么特点?(                 )4,哪些成语由本文的语录演变而成?(                 )5,下列语录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敏而好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