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77984
大小:4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4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财务管理理论课程论文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时 间:2009.09.01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凸现。盈余管理是双刃剑,但在我国由于盈余管理常被上市公司滥用,它的负面作用就显得比较突出,成为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新会计准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某些盈余管理手段的应用空间,但也产生了新的盈余管理空间,况且会计准则的改进也不可能根除盈余
2、管理。基于此,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上市公司的逐步增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愈来愈严重,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要解决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盈余管理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并在上市公司的施行,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带来重大的影响。某些规定对上市公司以前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规范了企业
3、盈余管理行为,使会计信息趋于真实。但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资本化等准则的新规定中,给了企业管理当局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以及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更多地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总的来说新会计准则在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同时,也为一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这也给盈余管理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故研究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一、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方法会计准则并非完全为防范盈余管理而设置,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主要是与国际接轨,更强调会计信息的
4、可靠性、真实性。很多具体的新准则增加了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的运用,不可避免地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操纵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多地使用公允价值,会增大企业管理层有意识地借助公允价值新的运用领域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二是会计选择方法过多,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灵活性、主观性更强。三是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界限模糊,非经常性损益更可能成为其盈余管理的手段。(一)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不同程度的应用在17个具体准则中。因我国的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上
5、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容易被利用应给以特别关注的有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等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从“公允价值”的实质来看,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都需要人为的判断,其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因素大于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所以,其本身公允不公允其实很难判断。何况目前我国并不完全具备采用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这些因素都导致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话,上市公司有较大的操纵空间,将会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利用的重要手段。比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灵活运用”资产
6、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弹性,对未来收益的估计以及折现率的确定按自身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人为调整;或者买通评估机构,与相关评估人员合谋,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公允价值,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二)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无形资产准则中第七、八、九条关于研发费用处理的规定以及第十六、十七、十九条摊销年限和方法的规定给上市公司留下了盈余管理的余地。1、调控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和资本化为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新准则规定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其中研究阶段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人当期损益,
7、开发阶段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准则中从理论上定义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于研发支出中符合资本化的条件也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务应用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明确区分仍有一定的难度。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比如提供虚假证明资料将其按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调整。当企业需提高业绩时,提高资本化支出,当需降低业绩时,就增加费用化支出。2、调整摊销年限、净残值和摊销方法新的无形资产准则中不再限制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摊销方法都有选择性,都是依据企业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作出的估计和预期。所
8、以上市公司只要可以证明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方法需要改变,就可以利用会计估计变更,对业绩进行调整,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比如可通过减少摊销年限和加速摊销来提高公司业绩。而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不计摊销,但每年年末需作减值测试,这样更增加人为估计和调节的空间。部分公司可能出于不同考虑,随意选择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确定摊销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资产实际损耗情况不符,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三)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是计提减值准备的前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