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7575
大小:7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1
《论传统育种技术的生命力及其所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植物育种概论课程论文论我国传统育种技术的生命力班级:植物学姓名:廖孔凤学号:120130008632013年12月论我国传统育种技术的生命力廖孔凤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摘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作物育种技术也取得了大大的突破,各种新兴的育种技术在动植物育种上应用研究也日益深入,本文通过对科技期刊上发表相关的育种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解,定义了什么是传统的育种技术,阐述了育种技术的发展状况和传统育种技术的特点,分析了传统育种技术在各类作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的概括;探讨了传统的育种技术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发展趋势,论述了与现代生物技术相比较传统育种技术仍有生命力以及它的生命力所在,展望了我
2、们传统育种技术发展的新未来。关键词:作物育种,传统育种,育种技术,发展状况目录1作物育种技术的历史发展32解析传统育种技术的活力存在42.1传统育种技术的定义及优点42.2传统育种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多种作物育种工作中取得的成果42.3现在作物育种研究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育种技术的贡献62.4育种技术发展现状看传统育种技术仍然具有强大的活力63展望7参考文献7动植物育种的科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期建立起来[1],所谓育种,就是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生物的遗传结构,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2]。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遗传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作物育种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引
3、种,系统选育到后来的杂交育种方法、杂交优势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3]。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过进入了现代多样化育种阶段,方法的创新呈现和发展迅速,现在进本形成了杂交育种为主,还发展了辐射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育种,细胞核移植,抗性育种,染色体工程以及基因工程等,多种育种技术并存的局面[4]。近年来,各种育种技术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与各类动植物的遗传改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培育出了各种新品种,大大的扩大了生物遗传改良的方法和范围。本文就作物育种技术及其发展动态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分析了传统育种技术在各类作物上的应用概括,探讨了作物育
4、种的发展趋势,概括说明作物育种研究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育种技术的贡献,而现代生物技术虽然是利用的新热点,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他的发展也离不开传统技术的支持;并且在当代传统育种方法仍然是许多作物,取得育种成就的有效方法,生生不息;最后展望我们育种技术发展的新未来那也是有传统技术的一席之地。重点对传统育种技术仍然具有生命力,仍然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进行了论述。1作物育种技术的历史发展作物育种,就是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以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的技术。又称作物品种改良。它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植物生态、植物生理、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很久以前,人类就注意到选择较好植株上的较好种子
5、来播种,实际上,育种就从那时候开始了。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根据《尚书》记在,在周代我国农业在生产实践已采用选择优良单株的方法,其后创造了选择优良单穗、混合收货等选留种的方法,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国内的外国西瓜,蚕豆等栽培作物。但是在以后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古代作物育种工作基本上是处在黑暗中摸索阶段,到了17世纪后半叶才开始了育种相关的科学工作[5]。而近代育种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始于西欧,自1719年,T.费尔柴尔德进行石竹人工杂交实验并获得世界上首例杂种,到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到1927年美国,Hayes和Garber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地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
6、著《作物育种》之后,育种工作真正进入科学[5]。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60年代以后,由水稻,小麦的矮化和抗病虫育种引起的“绿色革命”,不仅推动了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作物育种科学的发展,促使育种目标要求的提高,不仅是要求高产,稳产而且要求进一步提高抗病虫,抗环境的特性,还要求耐机械操作,抗逆性育种,加强重视种子资源,大力拓展新技术用于植物育种[4]。中国应用现代育种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始于20世纪初。先是在稻、麦、棉三大作物中进行引种、纯系育种和杂交育种,育成了许多推广示范品种。1949~1979年间作物育种事业发展迅速,育成并用于生产的粮、棉、油、糖、麻、烟等25种大田作物品
7、种达2729个,其中推广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有265个,现在主要农作物已基本实现良种化。作物育种的目标以增加产量为重点,在此基础上注意优质,抗病、抗逆,稳产等。至于育种的途径与方法,则任何时候都有常规与非常规之别。常规为主、多种方法互相配合,综合运用,将使育种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利用专性无融合生殖系等固定杂种优势,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细胞融合、分子探针、单基因克隆等新技术都可能使作物育种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产生新的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