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二十)含解析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二十)含解析

ID:13771347

大小:4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4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二十)含解析_第1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二十)含解析_第2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二十)含解析_第3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二十)含解析_第4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二十)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二十)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试卷含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Ⅱ)1.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遗传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解析: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首次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赫尔希与蔡

2、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两者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答案:C2.(2018·贵州铜仁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成功,是因为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研究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解析: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

3、是培养时间太短,DNA还未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就被离心到上清液中去了,也可能是培养时间太长,大肠杆菌裂解使含放射性的噬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去,A错误;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所有的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而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培养基中有S菌出现,B正确;艾弗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7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试卷含答案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

4、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就可以把DNA与蛋白质分开,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这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但是后者提取的DNA上仍然有0.02%的蛋白质,D正确。答案:A3.(2018·安庆联考)为了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是(  )A.P 培养时间过长  B.S 培养时间过长C.P 搅拌不够充分 D.S 搅拌不够充分解析:由题干信息

5、“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上清液应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说明标记的是P。上清液出现了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从而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答案:A4.(2018·湖北高三模考)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白质B.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C.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D.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解析: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说明甲组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乙

6、组刚好相反,说明乙组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根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特点,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没有侵入,因此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D正确。答案:D5.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理论上,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7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试卷含答案B.实验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C.实验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D.实验结果,ad中有少量的放射性,bc中有大量的放射性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离心后,理论上b中

7、不应具有放射性,32P标记DNA进入到细菌体内,分别在沉淀物中,因此上清液c不含有放射性,A正确;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B错误;试验2,由于外壳没有放射性,因此搅拌不充分,上清液也不会含有放射性,C错误;实验结果,bc中有少量的放射性,ad中有大量的放射性,D错误。答案:A考点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6.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