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9讲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9讲

ID:13759010

大小:58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4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9讲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9讲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9讲_第3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9讲_第4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9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9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黄金时期: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3)调整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小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

2、全。(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评价①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②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3)作用①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②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4.“新经济”的出现(1)背景: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

3、革命的推动。(2)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问世。(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概念阐释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8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2.“滞胀”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经济“滞胀”的新特点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了“滞胀”阶段

4、,重创了各国的经济。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2)措施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业部分权利。(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此模式。图示总结 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2)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注重发展重工业。(3)结果: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但军备竞

5、赛导致经济负担增加,1975年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3.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动荡。(2)措施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所有制18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结构,实行租赁制,开始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和家庭农场。(3)结果经济改革未取得预期成果,开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归纳总结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1.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供给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6、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2.货币学派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作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之中。3.“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20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

7、后,各国政府纷纷寻找医治这一新疾病的药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担任英国首相,率先采纳了货币学派的主张。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也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由于两人的经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经济危机,并有一套理论体系支撑,因此经济学家们分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实际上,“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节作用,反对国家干预;二者都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因此都曾被攻击为“劫贫济富”;二者都大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