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54907
大小:359.3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4
《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5级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8.03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大量的儒生成为政府官员,从而影响了
2、政府的选官制度。汉魏晋时期的官僚制度以文人为本,武人作为与文人对立的一个社会群体,其入仕升迁变得尤为艰难。两汉选官制度以察举为主体,主要是举孝廉,孝悌、廉政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大量儒生通过岁举孝廉进入政府。两汉在察举制基础上还形成了“四科取士”的选官标准,德行、通经两科偏重儒生,而明法、吏能两科则偏重文吏。在此标准下,儒生与文吏构成了两汉官员的主要来源,二者只是专业知识背景不同,但都属文人群体。魏晋时期,察举制度的地位与作用已开始下降,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这保证了魏晋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士族成为政府官僚的主要来源。文化是士族形成的必要条件,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他们
3、凭借雄厚文化而世代居官。士族子弟通常先依门第获得较高的品级,然后入仕升迁,易累迁至高位,而文吏和武人的仕途则举步维艰。魏晋士族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者,更成为以文化被授予官职的受益者。作为与士族相对应的武人,往往学识浅薄,既不具备为官任职的条件,也无入仕升迁的资格。东汉末至魏晋,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以将军号为代表的武官官号被大量授予军队的长官,同时也会授予文官和地方官。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以一种加官的形式在国家的官僚体系中扩散。武官官号与具体事务的分离,促使其散阶化进一步地发展。武官的散阶化使武官官号不再是武人的专属官职,越来越多的文人被授予武官官号。对于武人来说,武官的散阶化不仅使
4、武官官号贬值,而且使得他们上升的机会变小。在官僚系统中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较于武人来说更具有优势,更容易升迁。《晋书·甘卓传》中的甘卓被授予前锋都督、扬威将军,凭借军功被任命为豫章太守;《晋书·刘弘传》记载的牙门将皮初虽有军功,却不能被授予太守之职。两人皆有军功,而升迁待遇却大为不同,只因甘卓为文官系统,而皮初为武官系统。总而言之,汉魏晋时期是文人社会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文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升迁流转也较为容易。武人的社会地位则相应地下降,常常遭到文人的排挤和抵制,仕进之途异常艰难。(摘编自潘婷《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升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魏晋
5、时期与文人对立的武人入仕升迁之路异常艰难,主要因为武人学识浅薄。B.汉魏晋以文人为主体的选官制度,使武人很难有入仕的资格,少有升迁的机会。C.东汉末至魏晋,武官的散阶化促使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与具体事务分离。D.东汉末至魏晋,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比其他文官系统的文人升迁流转更有优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汉魏晋选官制度作为立论前提,由此提出武人入仕升迁尤为艰难的观点。B.第二段具体阐述汉魏晋时期以文人为本的官僚制度,从而论证了武人仕进之难。C.文章第三段用两个事例作对比,旨在阐述武官散阶化使武人升迁之路更加艰难。D.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6、阐述了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仕进尤为艰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汉孝悌、廉政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可见当时的选官制度非常注重德行。B.魏晋士族以文化被授予官职,可见,如果武人具有较高的文化就能够入仕升迁。C.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如果甘卓为武官系统,即使有军功其升迁机会也会不大。D.汉魏晋文人和武人社会地位一升一降反差较大,将会形成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老沙抬头看着太阳马慧娟①老沙蹲在田埂上不肯回家。中午的太阳在天空像个大火球,烤着他,也烤着他的玉米。他的脑门上全是细密的汗珠,多了就
7、汇成一滴,顺着鼻尖、下巴滴到脚下的土地里。老沙脸上被汗拉出一道道印记,像一条条弯曲的小河。②玉米底部的几片叶子已经枯黄,顶部的叶子不由自主地拧了起来。干旱让它们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仍然不能避免枯萎。③老沙脚下被汗滴湿了小小的一片,看着玉米无精打采,他的眼睛湿了。他是个勤快的农民,他一直相信只要勤快,土地就不会亏待人。④自从搬迁到这个地方,他在这片土地上付出的劳动是别人的两倍。第一年地不平整,别人都凑合着种,老沙不,他叫了辆铲车把地整了一遍,然后平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