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52293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李翠玲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事例说明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知识与能力: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辨证地看待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难点: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200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现在我们重温
2、这一充满了豪情壮志与欢声笑语的时刻。(看视频“同一个世界方阵”)这是一支由118名国际友人组成的队伍,他们来自五十多个国家,代表了所有为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请问这与我国实施的哪一基本国策有关?学生:对外开放。教师:猜测一下,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解读我们的基本国策?学生:什么是对外开放?为什么对外开放?怎样对外开放?一、国策解读──由点到线,全面开放1.教师出示幻灯片:对外开放大事记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明确我们开放的范围;知道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有步骤、有计划在全国范围,面向全世界实施的开放。2.小
3、组活动:我是发言人模仿发言人通过具体的事例进一步对我国的基本国策进行解读,明确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全面开放,通过对外开放我们扩大了与世界的交流与联系,得出结论──对外开放的含义二、对外开放──高瞻远瞩,必然选择1.谈古论今·交流:盛唐和圆明园情况对比。教师:思考:我们为什么会由盛转衰呢?历史以铁的事实证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见课件)。2.回到阅兵式·看材料教师:我们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于1978年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30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60周年庆典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关
4、注的焦点,(出示材料:阅兵式当天,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观看)得出结论: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地球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教师:你能从我们生活的周围感受到这种联系与交流吗?学生:举例(略)总结:我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上海世界博览会获得了与会人士的一致好评,即将于2010年举办的新一届世博会,270多个国家的场馆已经开始动工布展,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情况。(出示课件)思考:1.为什么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次世博会?2.举办这样的
5、活动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小组活动。三、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基点,“走出去”与“引进来”──对外开放的正确选择教师: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宽领域的。我要问大家,是不分青红皂白全盘接受吗?不是,那应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根本基点是什么呢?我们应如何把握这个度?在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两种观点:见书P49各发表建议。学生:略一种观点是“独立自主,自创品牌。”另一种观点是“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学生讨论后辩论。教师:(出示胡锦涛主席阅兵时乘坐的座驾并简单加以介绍)上述观点都不对,在国产汽车的发展上,我们究竟怎么办呢?(
6、独立自主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即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小结:怎样坚持对外开放?1、全方位,宽领域;2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对外开放。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总之,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四、拓展延伸──设想2049年的中国五、课堂练习六、课堂收获: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略。师;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地提高对外
7、开放水平,共创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学反思: 1本节课关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教材的体系安排是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什么是对外开放,怎样正确地实行对外开放?,结合初三历史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接触对外开放,把它设计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既符合学生的学情,又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既尊重了教材,又超越了教材,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2运用多媒体上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充实,补充了很多课本外的材料,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中,对学生的提问也比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 能力,
8、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在具体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的过渡上,还有点欠缺,如果能结合教学要求,做些适当的过渡,积极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整节课的知识脉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提问过于集中,忽略了一部分同学,如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