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42918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摘要:高职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组成部分,其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人格的使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遵循自身教育规律外,同时应与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特征相适应。高职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为学生健康教育服务,而且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因此,高职体育教育者应积极构建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体育教学的新思路关键词:高职体育现状改革思路21世纪是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高职教育的技术性、实用性和应用性综合能力特征的培养,必须通过高职教育改革来实现。高职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本学科。其课程目标应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相一致,围绕高职职业能力特征的培养,改
2、革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探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设想,最终找到一条符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崭新模式。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1、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育观念还十分落后高职教育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教育理念内化为学生内在信念,学生会受益终生。体育已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把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生活教育和竞技教育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根据查阅的资料和实践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滞后于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教学的观念远远落后于高职教育的理念。大多数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以传授体育教学知识、
3、体育技能为核心。这种观念和理论违背现代高职体育教育的客观规律,忽略了高职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终身体育”的观念没有深入到课堂中,深入到书本中,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忽略了高职体育课程本身的创新性,导致体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改革相脱节,影响高职教育既突出专业技能又全面发展的宗旨。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时空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时空发生冲突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把知识智能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把综合能力培养与健全人格培养相结合、学习钻研能力培养与竞争生存能力训练相结合。在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4、的若干意见》后,高职院校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大幅调整教学时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校课堂授课时间缩短,加大了校内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与目标面临着时数、内容与场地等方面的冲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前开设两个学年的院校仅占25%,甚至高职学生在校学习不足两年,无法完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又赋予体育课程新的内涵,希望通过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技能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今后职业所需的特定身体素质与心理品质。目前的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还没有完全适应高职
5、人才培养模式,怎样在短时间内完成《刚要》的要求,是体育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3、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内容严重的脱离学生职业能力目标要求4高职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体育课程设置应由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向重视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但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现状还没有完全改变;教学手段落后,形式单一古板;体育科技信息落后;教学设施陈旧,且管理不到位;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缺乏体育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我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心,高职院校的体
6、育教学目标应与我省产业技术工人培养目标相一致。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大纲制定、课程规模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职业技能特点、职业特征进行课程设计,缺少对学生创新意识与适应岗位能力方面的培养。在群体互动中忽视对学生健康心理、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完整人格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阻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能动性。4、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知识层次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高职教师是贯彻高职教育目标改革的重要桥梁,教师的观念、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成果。经过对几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调研显示,体育教
7、师社会地位低、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单一,科研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与独立研究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差等。这些因素无法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其知识层次、能力结构和理论结构还很难达到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5、学生体育成绩量化考核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考核还是量化打分一种形式,以学生的体育技能为主,从实践的情况来看,体育教育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体育技能,而忽视了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中心的教育指向性,致使在体育教育评价的具体操作中偏离了高职教育目的。为此,高职体育教育评价中应以差异性“身体素质”的达标、运动机能的测定、“终生体育“意识的测试等综合指标,作为评定量化的尺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