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ID:13735851

大小:2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4

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1页
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2页
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3页
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4页
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年来,小麦白穗现象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并呈上升趋势,尤其沙地麦田受害严重,个别田块甚至造成大面积早死,对产量影响很大。通过大田普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病害、虫害、药害、以及机械操作等。病害有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等,前三种病害在小麦播种前采取一些栽培和药物处理措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后一种病害需要选用抗病品种或在小麦抽穗时药物防治。虫害主要是金针虫。药害。部分麦田使用劣质除草剂或除草剂使用较晚,个别农户在小麦拔节后仍使用2,4—D丁酯除草剂。一、病害(一)主要症状:1、小

2、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基部病害,白穗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病菌为害引起的。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幼苗期感病,根茎变为黑褐色,重者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轻者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节期病株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状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2、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也称斑点病、黑点病等。主要表现为苗期芽鞘和根变褐腐烂,严重时不能出士。病苗矮

3、小丛生,植株逐渐萎黄,不能抽穗即枯死,或部分抽穗结实不良,成为白穗。3、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病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小麦受害后在不同生育阶段表现的症状不同,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杆状,并继续沿叶鞘向上部扩展至旗叶,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

4、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病害的发展受日均温度影响大,20℃~25℃时病情发展迅速。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在茎基部1节至3节的叶梢上形成椭圆形纹状褐色病斑。抽穗期症状最明显,主要特征是在叶梢上形成大量萝卜籽状的菌核。菌核表面粗糙,成熟后容易剥落,重病株主茎枯死,产生“白穗”,易倒伏,减产严重。4、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病原为镰孢属真菌若干个种,如禾谷镰孢菌,燕麦镰孢菌等。从幼苗到抽穗期都可发病。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其中影响最严重的是穗腐。穗腐发生在小麦扬花时,发病初期在小穗和颖壳上产生水渍状浅褐色斑,逐渐

5、扩大至整个小穗,导致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发病后期在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子粒干瘪并伴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位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一般来说,小麦抽穗后的温度条件都是满足病原菌发育生长的。流行的关键是阴雨天气。另外品种的特性也有关系:①植株高矮。矮杆品种接受土表弹射到穗层的子囊孢子比适当株高的品种要多得多。②抽穗整齐与否,齐穗时间长短。如果抽穗整齐,齐穗时间短,遇到降雨的机会就少,可以减轻流行。③花药残存时间长短。花药对病原菌的入侵起到一

6、种协助作用,可能残存的花药能给病原菌提供象培养基那样的营养,从而帮助病菌侵入。④灌浆速度快慢与否。灌浆速度快,降低病菌的扩展范围。小麦赤霉病流行与栽培管理和种植方式也有密切关系。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造成麦田湿度高,降低小麦根系呼吸和抗病能力。玉米小麦轮作地,翻耕不深,玉米杆还田量大和带菌残渣为小麦生长后期赤霉病流行提供大量菌原。赤霉病发生的轻重与品种抗病性、菌源量及天气关系密切,品种穗形细小、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期短的品种较抗病,反之则感病;上年发病重的麦区为下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菌源;小麦抽穗至灌浆

7、(尤其扬花期)内雨日数的多少是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抽穗扬花期遇3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可能发生严重。(二)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1)轮作倒茬,前三种病害均由病菌引起,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降低发病程度。可与甘薯、棉花、绿肥、大蒜、油菜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2)深翻土地,减少土表层菌源量。(3)对于小麦全蚀病可采取增施磷肥和适当晚播措施。增施磷肥有利于鞭毛秆菌的繁殖,鞭毛秆菌对小麦全蚀病菌有拮抗作用,从而减轻病害发生。小麦早播全蚀病重,晚播病轻。小麦全蚀病侵染小麦的适宜土温为12℃~20℃,

8、播种期推迟,土壤温度下降,缩短了病菌侵染期,从而减轻了病害。2、药剂防治。可用于防治前三种小麦病害的化学药剂有多种,一般来讲用于防治真菌病害的农药多数有效。常用的农药及用量:25%羟锈宁粉剂、15%粉锈宁、2%立克莠、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