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与中国轿车消费政策的嬗变

入世与中国轿车消费政策的嬗变

ID:13719182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4

入世与中国轿车消费政策的嬗变_第1页
入世与中国轿车消费政策的嬗变_第2页
入世与中国轿车消费政策的嬗变_第3页
入世与中国轿车消费政策的嬗变_第4页
入世与中国轿车消费政策的嬗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入世与中国轿车消费政策的嬗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入世”与中国轿车消费政策的嬗变2003-06-12一、轿车消费主体的嬗变及其效应1.私车消费将取代公车消费成为市场主体长久以来公车消费在我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是轿车消费市场上的主流。国家所定义的公车是指由社会集团公款购买、使用的轿车。它一度是严格按照官阶分配使用的“官车”,但1984年这种规定被取消,我国的公车数量随之急剧增加。1985年,全国进口轿车、小客车达到20万辆之多,超过前30年的总和。近年来,公车数量日增,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八五”期间集团购买小汽车的数量每年平均以16.2%的速度增长,购买金额以26.99%的幅度增长,而实际增长恐怕还要高于这一幅度。

2、1993年,我国国产轿车产量22.5万辆,进口轿车18.1万辆,竟有98%是公款购车。1998年,全国新增公车高达82万辆,用于买车支付的金额高达1000亿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1992-2000年全国新增公务用轿车达260万辆,大部分为豪华型轿车,所花费用约4800亿元。因此,我国公车消费可谓极其严重。在《中国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政府明文规定鼓励私车消费,尤其鼓励排量在1.3L以下的经济型轿车走进家庭。国家计委曾向有关部门和汽车企业下发《汽车消费政策》(征求意见稿)。该政策的目标是:“在10年内,实现当年汽车销售量的70%为私人购买,同时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使汽车

3、工业、交通设施和相关服务产业协调发展。”1999年以来,轿车进入家庭开始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国销售了65万辆轿车,其中私家车占37%,出租车占29%,公务车占34%,公车比例明显下降。随着《汽车金融管理办法》和《个人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的出台,私车消费会再上一个台阶。私车的消费在全国各地是不平衡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近年来私车消费不仅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私车购买量已占轿车销售量的50%以上。虽然从公车消费转变为私车消费需要有一个过程,但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所以我国政府开始关注和重视私车消费,希望以此来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2.轿车消费主体的嬗变效应

4、公车消费和私车消费的一个最大的区别是两者的需求弹性极不相同。公车消费是动用公款购买,因此需求弹性小而刚性大;私车消费是个人付款购买,因此弹性大而刚性校这种需求弹性大小的不同,将直接导致轿车的各种价外费在汽车厂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的程度不同。首先,公车消费者要比私车消费者承担更多的价外费,因为后者的需求弹性远大于前者的需求弹性。其次,在公车消费市场上公车消费者要比轿车厂家承担更多的价外费,因为后者的供给弹性大于前者的需求弹性。再次,在私车消费市场上轿车厂家要比私车消费者承担更多的价外费,因为目前我国私车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要大于轿车生产厂家的供给弹性。这充分表明随着私车消费逐渐取

5、代公车消费而成为市场主体的趋势的发展,轿车生产厂家尤其是国内轿车生产厂家,将面临承担更多价外费的压力。价外费将日益前移到轿车生产厂家的肩上。而生产厂家承担更多价外费用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降低轿车的出厂价。这就是中国轿车消费主体嬗变所引起的一大重要效应。3.关于价外费用的分割问题(1)在我国公车消费市场上,公车消费主体几乎承担了全部的价外费价外费在生产厂家和公车消费主体之间的分割比例取决于轿车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比例大校当轿车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生产厂家承担的价外费就会少于公车消费者所承担的价外费;反之,生产厂家承担的价外费就会多于公车消费者所承担的价外费。在我国公车消

6、费市场上,公车消费主体由于使用公款购买轿车,所以轿车的供给弹性要远远大于需求弹性,这样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价外费用必然由公车消费主体来承担,而生产厂家只是承担极小部分价外费用甚至不承担。事实也是如此,1999年以前轿车行业的生产厂家几乎从未降价,因为那时的轿车消费市场几乎是清一色的公车消费,无需为承担价外费而降低轿车的出厂价,况且还有高关税与配额等方面的保护。(2)国产轿车生产厂家将比进口轿车的国外生产厂家要承担更多的价外费轿车厂家随着轿车消费主体的嬗变将承担更多的价外费,而且国产轿车生产厂家将比进口轿车生产厂家承担更多的价外费,这是由进口轿车的供给弹性远远大于国产轿车供给弹

7、性而造成的。同时,无论在公车消费市场上还是在私车消费市场上,国产轿车生产厂家将要比进口轿车的国外生产厂家承担更多的价外费用,因此国内轿车生产厂家都将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二、“入世”后轿车·市场上的两大演变趋势1.轿车市场上的降价趋势“入世”后,中国轿车市场将出现明显的降价趋势。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中国轿车工业的产能过剩超过50%“八五”期间,轿车行业竞相投入巨额资金以扩大生产规模。2000年各主要轿车厂的设备利用率分别为:“桑塔纳”63.81%,“红旗”19.45%,“捷达”62.7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