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1230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4
《以学生权利本位为视角论析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学生权利本位为视角论析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学生权利本位;法律意识;权利义务 [论文摘要]由于传统的误区使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界限不明,学校、学生权利义务不分,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应将学生权利本位观点纳入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及权利义务意识的培养。在20世纪末关于权利、义务何为法律本位的争执中,权利本位论渐占上风,它主张:权利是目的,是第一性的因素,义务是手段,是第二性的因素,义务是权利的引申和派生物。当人们提出依法治校时,便引人了“学生权利本位”的观点。所谓的“学生权利本位”是指学校在对学生的管
2、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学生权利为本位,注重并保障学生权利的实现,加强制度建设,以防止学校权力的扩张,健全学生权利的救济。一、高校学生权利意识的误区在高校开展普法教育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学生的维权意识逐步觉醒且渐趋强烈,但高校学生的权利意识仍存在着明显的误区,主要表现为: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有些学生只要一谈到权利,马上联想到的是个人权利的本位性及至上性,他们只强调个体的利益,而忽略集体、国家、社会的利益;或者他们想到的只是无义务的权利,而没将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忽略了权利义务间的联系。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2.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虽然我国《教育法
3、》《高等教育法》或其他相关法律中明文规定高校学生享有教育权、学习权、申诉权等基本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当学校侵犯了学生权利时,学生并未意识到,因此,也未采取有效的方式防止权利的侵犯,或学校对学生权利的救济未采用有效的方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生权利的实现。我们只有在明确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将学生权利本位观点纳人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培养以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为主的法律意识。二、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高校普法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优秀公民。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高校普法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公民人
4、格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如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法治观念、义务(责任)观念等。31.主体意识。高校学生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主体,他们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除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外,还享有作为特殊主体身份学生而存在的权利,它们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两部分。第一,实体性权利。即人们对某种实体利益所具有的受法律保护的资格和权能,这些利益包括生命、名誉、人格、自由和财产等。这种权利对学生而言,表现为受教育权、学习权、隐私权等。这就要求学校要满足学生学习、受教育的权利,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受教育权等权利的实现。第二
5、,程序性权利。程序性权利是相对于实体性权利而言的,它可以归结为人们以自己的行为享有和获取某种实体利益的正当性,以及享有作为道德主体、捍卫其人格尊严权利的正当性。而学生的程序性权利主要表现为申诉权、告知权和诉讼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42条规定,学生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学生享有对学校处理的知情权及申诉权,并且教育部第21号令将这一规定具体为: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的处分时,必须提供受处分学生或其代理人进行陈述和申辩的机会(如提供听证会程序),并且需要将处分决定书直
6、接送交受处分学生本人,并告知相应的权利和期限。高校学生诉讼权主要体现为当学生的利益受损,需要通过诉讼来保障自己的利益时,学校应在日常工作中为学生的诉讼提供帮助或资助。2.平等意识。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它既表现为行政法律关系,又表现为民事法律关系。前者是学校行使权力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日常教学活动,后者是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民事关系。因此,在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中,除了传统的学校对学生行使管理的行政法律关系外,它还包括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学校与学生在同一民事法律关系中时,学校与学生同为法律意义上的主体
7、,因此学校与学生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任何主体没有任何理由享有特权,更不应当利用白己的职位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中谋取私利。它要求学校在这一平等关系中要尊重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不得随意侵犯他人的权利。首先,学校与学生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承担规定的义务。这表现为学校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就业指导等,学生按要求缴纳学费、完成学业、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等。其次,学生在适用法律、规范上一律平等。这一规定不仅要求学校在评奖、就业等获利行为中要平等对待学生,还要求在对学生的管理、处罚中也要平等对待。3.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意味着依法治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