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廖显伯3

329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廖显伯3

ID:13709789

大小:2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329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廖显伯3_第1页
329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廖显伯3_第2页
329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廖显伯3_第3页
329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廖显伯3_第4页
资源描述:

《329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廖显伯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微晶硅电池的计算机模拟郝会颖1,2孔光临1曾湘波1许颖1刁宏伟1廖显伯11.中科院半导体所表面物理实验室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要:计算机模拟了不同结晶比硅薄膜电池的伏安特性及光谱响应;模拟结果表明非晶/微晶叠层电池的底电池采用晶相比为40%-50%的两相硅薄膜材料是最佳选择。关键词:太阳能电池晶相比计算机模拟0引言非晶硅薄膜电池具有低温工艺、耗材少,便于大面积生产等优点,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单结非晶硅太阳电池由于受到其材料的禁带宽度的限制,只能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短波部分。a-Si/

2、a-SiGe/a-SiGe三结叠层结构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电池在太阳光谱中的长波吸收,因而创下了光电转换效率初始值14.6%,稳定值13%的最高记录[1]。但是,a-SiGe的带隙宽度最低只能到1.45eV,而且GeH4价格昂贵,国内目前尚不能生产。近年来,非晶/微晶叠层电池(micromorph)逐渐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2—6]。用微晶硅(带隙可到1.2eV)代替a-SiGe不仅增加了底电池的长波光吸收,从而增加了整个电池的光电流;而且价格低廉,比较适合国情。微晶硅薄膜是一种晶相和非晶相的两相混和材料,

3、其性能参数如迁移率寿命乘积、隙态密度、吸收系数、带隙、光暗电导比等等敏感的依赖于结晶比。本文运用美国宾州大学发展的AMPS程序[7]模拟了不同结晶比硅薄膜电池的伏安特性及光谱响应;根据模拟结果选择了micromorph底电池的最佳本征层材料。1参数设置模拟分析的太阳能电池采用PIN结构,I层微晶硅薄膜是一种微晶颗粒镶嵌在非晶无规网络的混和相材料,这种两相结构的迁移率寿命乘积、吸收系数、光学带隙等参数是按下述方法确定的。1.1迁移率寿命乘积随晶相比f的变化根据有效介质理论[3],无规分布的两相结构的广义电导与

4、晶相比f的关系如下(1)(1)式中sc和sa分别是典型的晶体硅和典型非晶硅的电导。由(1)式可以解出(2)当时,s=ehmtF(1-R)/d(3)式中e是电子电量,h是量子产额,m是载流子迁移率,t是载流子寿命,F是光通量,R是反射系数,a是吸收系数,d-是样品厚度。如果我们不计反射系数R和量子产额h随晶相比的微小变化,将(3)式带入(1)式得到:(4)将非晶的和晶体硅的带入(4)式就可以算出不同晶相比材料的1.2吸收系数随晶相比的变化具有两种独立的吸收中心材料的总的吸收系数可以认为是两种吸收中心之和,所以

5、,两相结构的微晶材料的吸收系数可表示为:(5)式中是典型非晶硅的吸收系数,是晶体硅的吸收系数。根据(5)式可以求出不同晶相比的吸收系数,和的数据分别取自文献[8]和[9]。1.3光学带隙与晶相比的关系根据Tauc关系:(6)将(5)式带入(6)式中,可得:(7)当时,,带入(7)式可得:(8)我们用实验数据对该式进行拟合,如图1所示。最后得到:(9)利用(9)式可以算出任意f时的光学带隙。图1不同晶相比硅薄膜的带隙宽度的拟合2模拟分析与讨论2.1I层硅薄膜的晶相比对太阳电池特性的影响运用AMPS程序,通过输

6、入不同晶相比(f)硅材料的特征参数模拟分析了太阳电池在AM1.5,100mW/cm2光照条件下的J-V特性。I层厚度最优化后的结果如图2所示。图2a:不同晶相比硅薄膜电池的开路电压图2b:不同晶相比硅薄膜电池的短路电流图2c不同晶相比硅薄膜电池的填充因子图2d同晶相比硅薄膜电池的效率由图2a可以看出随着本征层中结晶成分的增大,电池的开路电压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对于pin结构的电池,其内建电势主要取决于两掺杂层的费米能级的位置及有源层的禁带宽度。设p层的激活能为Eap,n层的激活能为Ean,有源层的带隙为Eop

7、t,则内建电势V0=Eopt-Eap-Ean,因此,随着禁带宽度的减小,内建电势将逐渐减小。而一般认为开路电压小于内建电势。图2b所示的短路电流随晶相比的增大而增大,是由于随着微晶成分的增加,材料的Eg减小,乘积增加。同时,为更有效的吸收阳光的长波部分,本征层的厚度应逐渐增大,根据Crandall发展的模型[10],短路电流应等于,其中G为产生率,L为本征层厚度。因此随厚度的增大,短路电流应增大。由图2c可以看出填充因子随晶相比的变化。影响FF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材料的光电性能,p/i、i/n界面的能带匹配等

8、等。综合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这三个因素,可以得到电池的效率随晶相比的变化,如图2d所示。随着晶相比的增大,电池的效率逐渐减小.2.2不同晶相比硅薄膜电池I层的最佳厚度运用AMPS程序,对同一晶相比硅薄膜电池输入不同的本征层厚度,模拟电池的性能,最后得到最佳厚度,如图3所示。随晶相比的增加,最优化厚度逐渐增加。在我们的模拟计算中,没有考虑上下电极织构化的影响。如果计入陷光效应,本征层的最佳厚度应当远小于此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