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86442
大小:1.19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启东吕四古镇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启东吕四古镇分析建筑0xx嘻嘻嘻07140320xx论文摘要:吕四镇又名鹤城,紧靠南黄海畔的吕四渔场和吕四渔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吕四有浓郁的“吕祖文化”氛围,八仙之一吕纯阳四次来此故得名吕四,相传吕四又是仙鹤驻足的地方故又名鹤城。吕四拥有1300多年历史,有建于明朝的集庆庵,建于元末的三清殿、天主教堂宗教场所;具有启东最古老的500多年的银杏树、吕四古井、清代进士李氏父子故居等文物古迹;是著名建筑大师陶桂林的故乡;吕四的渔歌号子享誉中国。关键词:古镇历史沿革、古镇空间格局、古镇建筑特色、古镇人文、古镇典型建筑。1、吕四古镇历史沿革吕四历史悠长,其镇名来历传说纷纭,主要与吕洞宾四至有
2、关,并留下了“洞宾楼”、“纯阳桥”、“洞宾大饼”等遗迹和名点。盛唐时,骆宾王因讨伐唐武则天失败而遁迹于此,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发现这里是天然制盐场所,便屯兵烧盐。后周显德年间,正式设置政场合的地方行政机构吕四场。嘉靖三十六年,修筑吕四城,名曰:鹤城。古城周长462丈,城高1.5丈。城分东南西北四门,两个水关。内设烟墩36个,一有倭寇立即燃烟报警。后因多次海潮侵袭,鹤城早已坍塌,大部分的吕四先民死于海啸,海啸过后朝廷从江南常州抽调“彭毛朱周成袁成”,史称七姓移民,且镇区南迁重建。清时所产“真梁”盐晶莹鲜洁,“色味甲天下”,曾作“贡盐”,并在国际上两次展览获奖。吕四背负富铙的吕四渔场,自从麻勒吉
3、开“海禁”,后,成为南北五省渔船民集散之地。盐渔之利,商贾云集,店家摊贩充塞大街小巷,一度有“小扬州”之称。二三十年代,屡遭海匪蹂躏,1938、1939年日军飞机三次轰炸,把一个千年古镇糟踏得商业萧条,建筑物破败不堪。建国后,1952年6月定为具属镇。2、吕四古镇空间格局1、吕四古城池《淮南子》曰:“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可见中国古代建造城池的目的就是“卫君”和“居人"。吕四古城—鹤城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建造的。明代嘉靖年间,朝纲混乱,海防空虚。与吕四一海相隔的日本倭寇屡次登陆吕四,烧杀抢掠。吕四大地狼烟四起,烽火不断。礼部侍郎崔桐巡查家乡,发现吕四面对倭寇,无兵可挡,无城可防
4、。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建城以御倭寇。嘉靖三十六年(1558年),皇帝下旨拨银4300两,修筑吕四城。名曰:鹤城。吕四古城,城周长462丈,城高1.5丈。城分东南西北四门,两个水关。内设烟墩36个,一有倭寇立即燃烟报警。在空间布局上,它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城池,四方的城墙,各面开门,中轴对称。它以海防为主要的设计目标,与明代沿海修建的一系列海防城镇类似。鹤城,是吕四历史上第一个城池,也是吕四人民抗击倭寇的历史见证者。由于历史上多次海潮侵袭,鹤城早已坍塌,化为历史烟云了。2、南迁后的吕四在古城被海啸冲毁后,吕四镇由海边向内迁徙了十数公里,在通吕运河和三河港河交汇处开始了新的发展。吕四镇以现在的鹤城路为主
5、要街道展开布置,中心为主要的商业区,四周则是居民生活区。小镇三面环水,丰富的水系为它提够了良好的内外交通联系,使其成为了本地区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3、吕四古镇建筑特色 因为古城的毁坏,现在遗留下来的多为明清两代的建筑,且以木结构为主。1、外观简单朴素。作为一个海边的城镇,与江南那粉墙黛瓦的苏式民居不同,硬山屋面,盖灰色的蝴蝶瓦。屋脊用磨砖垒叠成一道又一道平行线,精工细作,俗称清水脊。做脊的望砖每块都要加工磨面,抬头望去,宽窄相间,有暗有明。早期的脊头,较为简洁,素面无花纹,后来雕刻有暗八仙、蝙蝠、寿桃等图案,再后来不断增高,用磨砖搭起双喜或多寿字形图案,很是气派。正脊当中,俗称龙口,大多数
6、龙口用的是扇形方砖,起初为素面,后来也雕刻有吉祥图案。砖墙用青砖,大多用三顺一丁格式包皮砌筑,俗称清水墙。砖墙很厚,厚厚的砖墙给人以稳固的感觉。2、结构科学合理。镇上明清民居采用穿斗或抬梁式框架木结构,檩、梁、柱节点紧密配合,坚实牢固,有人称作是“圆作扁做”。柱头有卷杀,柱下垫木础。墙体只起挡风避雨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如果拆去砖墙,能把整个屋架抬走,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地震来临时,地面摇晃,震波传到房子基础,因基础不深,影响较小。当地震发生时,质量好的古建是比较安全的,最多是屋上瓦片掉些下来,整座房子不会轻易倒坍。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中多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代建筑。3、守封建定制。明洪武二十六年定
7、制规定:“凡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有斗拱,饰彩色。”镇上的民居严格遵守了定制,不论主人官阶多高,资财多富,一律三间一进,结构五架梁。为增大室内的进深,就在五架梁前后加一个轩廊或一个单步梁,没有一间是七架梁的实例。但五架梁的梁架粗壮惊人,远远超过结构需要的许多倍。4、结合自然环境环境因为当地冬冷夏热,所有民居的主体建筑一律朝南而建,冬暖夏凉。三间一进,少则三进,多则五进、六进,最多的达七进,从前往后建在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