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59728
大小:4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3
《浅谈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研究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研究[企业内联网)和extranet(企业外联网)等各种不同形式网络在内的一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所有商贸活动都归属于电子商务。(二)电子商务的特点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方式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精简流通环节。电子商务不需要批发商、专卖店和商场,客户通过网络直接从厂家定购产品。2.节省购物时间,增加客户选择余地。电子商务通过网络为各种消费者提供广泛的选择余地,可以使客户足不出户便能购到满意的商品。3.加速资金流通。电子商务中的资金周转无须在客赝户、批发商、商场等之间进行,而直接通过网络在银行内撷部账户上进行,大大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同时减少了商业纠纷。4.增强客户和厂商的
2、交流。客户通过网络臭说明自己的需求,定购自己喜欢的产品,厂商则可以很快贼地了解用户需求,避免生产上的浪费。5.刺激企业伸间的联合和竞争。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对手的产品ㄘ性能与价格以及销量等信息,从而促一进企业改造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二、电子商务给我国法律制度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一)电子商务对合同法提出的挑婵11/11战及对策电子商务的成长首当其冲会给作为商法基础的合肪同法带来严峻的考验,涉及到电子合同的法律规定、电子冕签名是否有效等问题。1.交易双方的识别与认证。黝这主要是针对b2b(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busin谫esstobusiness的缩写,即商业对商业,或︾企业间的
3、电子商务模式)而言。电子合同与书面合同的一脞个很大不同是交易双方不一定见面,而是通过互联网来签瘅订电子合同。lOCALHOsT通过互联网订立电子合苎同的最大难点就是交易双方的身份确认问题。这个问题可媾以通过认证中心来解决,并且很多国家都已经实施了该项洲措施。由于认证中心所处的位置,要求它必须具有公正、愠权威、可信赖性,并且它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必须得到法曜律的承认。我国应完善立法以促使电子签名的使用及认证陲机构运作的标准化。2.交易的合法与合同的生效。秉电子商务中许多交易是在互联网上执行的,并不需要现实ε的实物交割。这就涉及到交易是否合法以及对这样的交易弑监管的问题。另外电子合同的生效问题
4、也与此有关,如果苫合同违法,那么必然不受合同法保护。同时合同的生效还龉涉及到如何才算生效的问题。电子商务的交易要符合法律借的要求,不能是采取非法手段牟利的商务行为。所以首先把应使商家做到避免违法的行为发生。另外国家也应该加大谶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防范于未然舀。在合同生效问题上,现在基本也达成了一致认可。电子承诺到达速度很快,投邮和到达几乎11/11同时,因此在生效时算间上一般不会存在很大分歧。对于生效地点问题,因为数据电文的接受地点比较容易确定,所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Ⅴ委员会所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中就是采取承诺到达欧地点作为生效地点。3.电子签名的有效性。我国虽
5、溏在合同法中用“功能等同”原则对电子签名的有效性予以筑承认,但是在证据法中却没有提及,存在着一定的法律漏举洞问题。电子签名采取什么形式才算有效的问题,我们可钭以借鉴美国电子签名法中的技术中立原则,即电子商务法祉对传统的口令法、非对称性公开密钥加密法、智能卡法以侉及生物鉴别法等,都不可厚此薄彼,产生任何歧视性要求し;同时还要给未来技术的发展留下法律空间,而不能停止抟于现状。4.电子合同的确认。电子合同虽具有方便垣、快捷、成本低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网络佝安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论多么安全的加密或其他网描络安全防范技术,理论上都有被攻破的可能。而且网络病莼毒或其他人为因素,都可能
6、导致电子合同丢失,所以尽量算采取书面合同的形式来对电子合同给以确认。(二)草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带来的新挑战茨及对策1.网上买卖双方地位不对等。网上购物中,芍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经营者根据自己的利益预先设定好的格偶11/11式合同。合同的条款往往是经营者利用其优越的经济地位罨制定的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消费者的霸王条款。这些条款娜通常包括诸如免责条款、失权条款、法院管辖条款等,其赛实质是将合同上的风险、费用的负担等尽可能地转移到消嗓费者身上。消费者选择同意后,如果交易后产生了纠纷,腧商家就会以此来对抗消费者的投诉,使消费者处于很不利罚的地位。法律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我们要保护消
7、费铪者的权益,但不能认为所有的网上消费纠纷都应保护消费柠者的权益。在解释格式条款时,应抛弃传统的绝对化的解∝释,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判断标准。同时消费者在进行网络齄消费时,也应尽到一定的义务,否则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并责任。经营者在提供格式合同时,应尽可能地将交易要素锝准确、适当地传送给消费者。这种告知应充分考虑到大多了数消费者的网络知识水平.使大多数消费者无须进行专业莪培训就能读懂或理解其内容。从而避免因误解而产生消费钸纠纷。2.消费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