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徐秀梅在扬州教研发表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徐秀梅在扬州教研发表

ID:13648156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徐秀梅在扬州教研发表_第1页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徐秀梅在扬州教研发表_第2页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徐秀梅在扬州教研发表_第3页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徐秀梅在扬州教研发表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徐秀梅在扬州教研发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扬州市东关小学徐秀梅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形成,能力的提高,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一步一步培养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并积极地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广阔的驰骋空间。一、在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严肃的。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形有色的学具操作时,他们会倍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学生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后,

2、设计下面的操作练习:师:(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个角。后问:摆一个角,要几根小棒?(生:2根)(2)用三根小棒能摆三个角吗?(生疑惑不解)(3)试一试,看谁能摆出来?(大部分学生摆出了一个三角形)(4)(鼓励)还有不同的摆法吗?(讨论,气氛热烈,师巡视指导)(5)请摆好的上来摆给同学看一看,并指出3个角。(生纷纷举手,摆出了下面图形)(6)课后,请再试一试,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可摆立体图形)可见,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这样的教学既深化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在讨论中引发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

3、摆到主体地位,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合作研讨,富有创造性地去思考,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4如:教学《分数、小数应用题》时,用投影片出示:果园里苹果树和梨树共24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数的1/5,苹果数和梨树各有多少棵?师: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数的1/5,你对这个条件是怎样理解的?你有几种解答方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交流后汇报如下:)生(1):把苹果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苹果树棵数的1/5就是梨树的棵数。解:设苹果树有X棵。X+1/5X=24生(2):把苹果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苹果树和梨树一共的棵数相当于苹果树的(1+1

4、/5)。解:设苹果树有X棵。(1+1/5)X=24生(3):根据生(2)的想法还可用算术方法解。24÷(1+1/5)=20(棵)20×1/5=4(棵)生(4):把梨树的棵数看作1倍数,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5倍。24÷(1+5)=4(棵)24-4=20(棵)。生(5):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1∶5,列式:24×1/6=4(棵)24×5/6=20(棵)生(6):解:设梨树为X棵,苹果树的棵数就是X÷1/5,列式:X+X÷1/5=24。生(7):老师,我还可以根据”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1/5”,这个等量关系来列方程。我设苹果树为X棵,梨树为(24-X)棵,列式:24-X=1/5X;1/5

5、X+X=24,或设梨树为X棵,苹果树为(24-X)棵,X=1/5×(24-X)。上述的这个过程,学生间相互学习,互有启发,得到了共同的提高。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学会创新的过程,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三、在猜想中培养创新精神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尽管不可能产生如:“歌德巴赫猜想”那样伟大的发现,但对于提高他们自身数学素质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首先,猜想要有一定的依据,但并不苛求有充分的依据,这就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次,大胆的猜想,常常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跳出常规思路条条框框的束缚,从更多、更新的角度对问题作出试探,因而常常可以从中产生新颖别致的想法。例如

6、:在趣味数学课中,要求学生计算:“前200个奇数的和”就在学生边动笔逐个求和并抱怨太过繁杂之际,教师引导学生先研究前几个奇数的和有什么特点。前1个:1=14前2个:1+3=4前3个:1+3+5=9前4个:1+3+5+7=16前5个:1+3+5+7+9=25…………有学生发现这些和实际上都是某序数的平方数,即1=1,4=2,9=3,16=4,25=5……从而萌发学生的猜想:前200个奇数的和是否就是200,这个猜想成立吗?在小学范围内我们无法对其进行严格的论证,但可以用图直观地加以说明(如图1)从而使问题获解。前200个奇数的和等于200。无疑,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

7、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四、在争辩中发展创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争辩,让生演:“正方”,“反方”的角色进行争辩,方法巧,效果好。如:“工程队要开凿一条长1200米的隧道,前5天完成了总数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批任务一共需要多少天?让生独立解答,结果出现了这样的一种解法:1200÷(1200×20%)×5,生对这种解法出现了异议,我借此组织学生争辩,认为正确的为正方,认为错的为反方,于是一场精彩的辩论就此拉开。反方(1):1200÷(1200×20%),这部分算式毫无道理,所以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