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34871
大小:10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大滨菊的栽培管理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滨菊的栽培管理技术大滨菊的栽培管理技术【摘要】:由于大滨菊生存能力较强,耐严寒、宿根、露地越冬、花期早而长的特点,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且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在四川采用播种繁殖的方式对大滨菊进行栽培种植。结果表明:大滨菊适宜在四川温热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关键词】:大滨菊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播种繁殖栽培种植【正文】一.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1.形态特征:大滨菊(Leucanthemum maximum)为菊科滨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长根状茎,茎高40至100厘米。叶长圆状披针形,叶边缘具细锯齿;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直径5~7cm;很少茎生2—5个头状花序。异型
2、,边缘雌花1层,舌状,中央盘状花多数,两性,管状,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边缘膜质。花托稍突起,无托毛。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顶端5齿裂。花柱分枝线形,顶端截形。花药基部钝,顶端附片卵状披针形。瘦果有8—12条,但通常10条强烈突起的等距排列的椭圆形纵肋,纵肋光亮。舌状花瘦果显著压扁,弯曲,腹面的纵肋彼此贴近,顶端无冠齿或有长o.8毫米的侧缘冠齿;管状花瘦果,顶端无冠齿或有长0.3毫米的由果肋伸延形成的钝形冠齿。花期6至7月;瘦果,果熟期8至9月。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寒性较强,耐半荫,适宜于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品种约
3、20种,主要分布于中欧和南欧山区。近年引进我国,大滨菊返青早、花期长,并且具有耐严寒、宿根、露地越冬和花期早而长的特点,是美化环境的优良花卉品种。2.生长习性:喜光植物,性喜阳光,喜水阴,忌烈日,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适应性很强,耐寒性较强,耐半阴,适生温度15至30℃,较耐干,最忌积涝,适宜于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不择土壤,园田土、沙壤土、微碱或微酸性土均能生长。二、栽种优势1.喜光性根据观察,栽植在光照充足地段的大滨菊,不论长势、花色、花形、叶片较庇荫地段健壮。2.喜凉爽性秋季气候凉爽适宜,气温相对稳定,大滨菊的花色正常,生长健壮,且分
4、蘖能力较强。3.自繁性大滨菊自繁能力很强,在生长开花后,花梗顶端抽干,地下部可以分蘖生长新株继续生长,自繁比例为1∶10-15,繁殖成本低,易推广。4.花期长大滨菊花期长,本地区平均可达5个月左右,开花天数占全年的1/3,观赏价值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三.栽培繁育技术:1.土壤选择大滨菊喜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园田土,沙壤土、微碱或微酸性土均能生长。栽前土壤保持一定湿度,并与珍珠岩,蛭石等混匀成培养土。2.播种繁殖大滨菊为菊属花卉,播种繁殖在秋季进行选择10月为宜,在穴盘中先覆盖上培养土,然后浇一次透水后再进行播种,由于种子太小,所以可采用牙签等工
5、具进行辅助播种。接着覆一层薄土,并再浇一次水,浇水时水量不宜过大,以免将种子冲走。因气候温度较低,约7—10天发芽,发芽整齐。3.栽后管理①萌芽出土后浇水量须充足而均衡,掌握好气温低少浇水,气温高多浇水,为保证植株观赏价值。浇水宜于上午9时前或下午5时后。②当幼苗长至2-3片幼叶后对其进行移栽,要择阴天将幼苗移栽至花盆中。先配置好培养土,然后在花盆中首先覆盖二分之一的培养土,在其中央挖一个2厘米的坑,将幼苗移栽进去,并在其周围覆盖一层培养土,覆土不宜超过花盆的三分之二,然后再浇一次透水,叫水是因注意水不宜过大,以免水量过大将幼苗根部冲出土壤,不利于幼苗成活。
6、浇透水后放荫凉处,幼苗期气温不宜过高,否则易发生徒长现象,待植株生长正常后逐步移至向阳处养护。③浇水。要求做到适时、适量合理浇水,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大滨菊的生长、开花的好坏。阴雨天要少浇或不浇;气温高蒸发量大时要多浇,反之则要少浇。浇水最好用喷水壶缓缓喷洒,不可用猛水冲浇。水量过多会造成烂根、叶枯黄,引起植株死亡。④施肥。根据大滨菊生长习性,生长期每月施氮、磷、钾均衡的稀薄液肥1次,严格控制氮肥用量,对于开花较早而花又较小的植株,为使其多发枝、多开花可进行基部采枝,以扩株增蘖。每次施肥要待盆土干时再施,施肥前先松土,后要浇水。不要把肥液浇到植株和叶面上,以
7、防叶片枯黄、发烂、最好在施肥后,用喷壶向植株喷水,冲去植株叶面上沾染上的肥液。⑤光照大滨菊喜光照,在栽植地点,清除影响光照的障碍物,确保大滨菊接受足量的光照。⑥病虫害防治。大滨菊常有叶斑病和茎腐病。叶斑病,常发生于秋季多雨季节,尤其是天气闷热,空气潮湿和通风不畅的条件下易发生。病初起时,叶片上出现暗褐色斑点,由基部叶片开始,逐渐传染至上部叶片,至使叶片枯死败落。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虫害有盲蝽和潜叶蝇,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杀。也可采取剪除患病枝叶的方法来预防。【参考文献】:1.中国种植技术2 河北植物志[M].石家庄:河北
8、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中国植物志[M].北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