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18734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第五册 考点对应训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对应训练【课内语段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
2、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恒:长久,常B.罔民而可为也罔:陷害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制:规定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赡:赡养答案 D解析 赡:足,充足。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D解析 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那么;B项连词,来/介词,用;C项介词,引出“死亡”/介词,在;D项助词,的。3.下列属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原
3、因的一项是(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D解析 照顾老人属于“孝悌”教化的内容。4.下列对本段内容的层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证无恒产就会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D.这一段从制民之产、实施仁政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
4、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生存。答案 B解析 “古今对比”应为“正反对比”。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答案 (1)所以贤明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够奉养他们的父母,下足够养活他们的老婆孩子。(2)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的衣服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
5、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6.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举疾首蹙而相告曰举:全,都B.吾王之好鼓乐好:喜爱C.此无他他:指百姓D.夫何使我至于
6、此极也极:极坏的地步答案 C解析 他:代词,别的,另外的。7.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举疾首蹙而相告曰B.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C.何以能鼓乐也D.见羽旄之美答案 D解析 D项见:看见。A项使动用法,使……痛。B项名词作动词,称王。C项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形象描写叙述了王娱乐后在百姓中引起的不同反响。B.百姓“举疾首蹙而相告曰”的原因是王不能与民同乐。C.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技巧,观点鲜明,寓意深刻。D.本文阐述了治国之道:统治者的喜好和百姓的生活
7、息息相关,只有与民同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答案 B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答案 (1)我们大王喜好打猎,怎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呀!(2)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课外语段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
8、书对。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赏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