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课 辛亥革命史料探究素养落实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巨变,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事件。【学习目标】(1)通过相关知识梳理,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通过史料探究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2)客观评价辛亥革命,体会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曲折,增强社会责任感。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一、背景——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社会根源(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2.组织准备(1)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东京成立。新政中国同盟会3.思想准备(1)三民主义:同盟会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其概括为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2)革命派同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宣传了革命思想。4.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5.预备立宪:清政府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它将清王朝推向了空前孤立的境地。6.有利条件:湖北新军被清政府派去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武汉地
3、区兵力空虚。民权主义二、经过——武昌首义1.时间:年10月10日。2.首义人:熊秉坤、金兆龙。3.结果:起义胜利后,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三、结果——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1911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湖北军政府1912南京(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①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4、、通信、信仰等自由;规定了内阁制和的国家组织原则。②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3)局限: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全国的混乱局面。2.帝制终结(1)清帝退位:1912年2月,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2)袁世凯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国民全体三权分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宣统帝北京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使观念深入人心。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君主专制民主共和【概念解读】预备立
5、宪:20世纪初,面对国内外的压力,清政府被迫宣布“预备立宪”,其目的并非实行民主政治,而是为了缓解统治危机,最终实现“皇位永固”。“预备立宪”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保路运动:保路运动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四川人民自办铁路,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要将路权收归国有,四川人民奋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造成武昌空虚,为辛亥革命首役——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特别提示】革命阵营里的旧官僚是指辛亥革命中投身革命的原清朝官员,他们大部分是清朝的汉族官吏,很多热衷于洋务运动,他们参加辛亥革命主要是因为反满,而不是为
6、了民主。这些人一般支持袁世凯的反动活动。【特别提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虽加速了革命的成功,但更消极的是把领导权拱手让给骨子里反共和的新军阀,埋下了革命失败的种子。【走出误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探究主题1辛亥革命的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
7、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揽行政事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行使司法权。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辅佐临时大总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问题】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据此分析约法的性质。有何意义?【解读】“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