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设工程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古代建设工程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ID:13537679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古代建设工程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_第1页
古代建设工程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_第2页
古代建设工程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_第3页
古代建设工程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_第4页
古代建设工程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建设工程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建设工程论文建筑材料论文唐代殿堂建筑到金代厅堂建筑  摘要:现存建筑实例最早不过唐代,亦即中国建筑成熟时期以后直到20世纪初的建筑。唐代以前的建筑,我们只能从专家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些建筑遗址,以及各种艺术品所描摹的建筑形象等间接资料中知其大略。  关键词:殿堂建筑佛光寺厅堂建筑文殊殿    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特征    所谓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特征,是指从现存中国古代建筑实例中所概括出来的、普遍存在的独特之处。根据实例论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方面

2、尽木材应用之能事,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并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同时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也是正因为使用木材作为中式建筑的主材料,直接导致了建筑物的不易保存,以至现存唐代建筑全国发现仅有两座。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特别是“大木作”),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相对开门或是开窗形式比较自由,而且一直有着“墙倒屋不塌”之说。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用纵横相叠

3、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和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中国古代一组建筑中的主要建筑物通常是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这一点可以从形体、装饰等看出来。中国建筑的完整形象要从组群院落整体去认识。每一个建筑组群至少有一个庭院,大的建筑组群可由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成,组合多样,层次丰富,也就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建筑组群的一般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大规模建筑组群平面布

4、局更加注重中轴线的建立,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甚至城市规划也依此原则)。  5.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中国建筑的室内间隔可以用各种隔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或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使室内空间既能够满足屋主自己的生活习惯,又能够在特殊情况下迅速改变空间划分。建筑组群的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是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庭院可以栽培树木花卉,可以叠山辟池,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二、唐代殿堂建筑——佛光寺大殿实例    现在知道最早的关于具体的结构形式的记录,是宋代《营

5、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厅堂结构、簇角梁结构三种。根据现存实例,可以推断这三种结构至少在唐初即已普遍应用。  殿堂结构,全部结构按水平方向分为柱额、铺作、屋顶三个整体构造层,自下至上逐层安装,叠垒而成。借用梁思成先生的原话:“唐代殿堂,承汉魏六朝以来传统,已形成中国最主要建筑类型之一。其阶基,殿身,屋顶三部分至今仍为中国建筑之首身足。其结构以木柱构架,至今一仍其制。殿堂本身内部,少分为各种不同功用屋室之划分,亦只依柱间间隔,无依功用,有组织如后世所谓平面布置也。”佛光寺大殿构架特点如下:  1.阑额与由额间之矮柱  大雁塔石楣石所

6、画佛殿,于柱头间施阑额及由额,二者之间施矮柱,将一间分为三小间,为后世所不见之做法。  2.普拍枋之施用  玄奘塔下三层均以普拍枋承斗拱。最下层未砌柱形,普拍枋安于墙头上。第二第三两层砌柱头间阑额,其上施普拍枋以承斗拱。最上两层则无普拍枋,斗拱直接安于柱头上。可知普拍枋之用,于唐初已极普遍,且其施用相当自由也。  3.内外柱同高  佛光寺内柱与外柱完全同高,内部屋顶举折,均由梁架构成。不若后代将内柱加高。然佛光寺为一孤例,加高做法想亦为唐代所有也。  4.明栿与草栿之分别  佛光寺大殿斗拱上所承之梁皆为月梁,其中部微拱起如弓,亦

7、如新月,故名。后世亦沿用此式,至今尚通行于江南。其在此殿中,月梁仅承平暗之重,谓之明栿。平暗之上,另有梁架,不加卷杀修饰,以承屋盖之重,谓之草栿。辽宋实物亦有明栿以上,另施草栿者,明清以后,则梁均为荷重之材,无论有无平暗,均无明栿草栿之别矣。  5.大叉手  佛光寺大殿平梁之上不立侏儒柱以承脊榑,而以两叉手相抵,如人字形斗拱。宋辽实物皆有侏儒柱而辅以叉手,明清以后则仅有侏儒柱而无叉手。敦煌壁画中有绘未完之屋架者,亦仅有叉手而无侏儒柱,其演变之程序,至为清晰。    三、金代厅堂建筑——文殊殿实例    辽代建筑承唐风;金代为辽宋

8、之结合,秀美纤细、色彩华丽,金代与宋代的建筑特色十分相像,梁思成先生在初次见到文殊殿时,认定“殿建立确实年代无可考,揆其形制,似属宋初”。文殊殿为佛光寺的北配殿,在寺门内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此殿梁架使用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