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七点经验

科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七点经验

ID:13536497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科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七点经验_第1页
科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七点经验_第2页
科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七点经验_第3页
科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七点经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科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七点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七点经验要想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具有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下面七点经验值得借鉴。1.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时,问题是在有关事物的启发下解决的。由于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和所耍解决的问题有着相似之处,通过联想从而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种事例是屡见不鲜的。德国著名科学家克舀默博士因观察海感受到启发,找到了克服空气。湍流。ATMEL代理商造成飞机机男“起泡”现象的方法,解决了航空、航海界几十年一直探索的技术难题。一次,克舀默博士应邀去美国,在横渡大西洋的旅

2、途中,他发现在航道附近游玩的海脉能消除湍流,通过研究海脉皮,找到了对飞机、潜水艇消除湍流的方法。因此,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得到创造性的启发,是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2.对问题做出多种假设假如在你面前放上铁锤、铁钉和木板等物体,问你这些物体具备什么功能,你也许首先想到的是铁锤可以把钉子敲在木板上,而想不到该类物体除了这些熟悉的功能外,还具有其他许多功能,例如铁锤当尺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们遇到熟悉的事物时,往往根据该事物的一般功能,也就是对自己熟悉的功能来解释它,而很少去考虑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3、。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研究解决问题时,根容易根据自己的“常识”来思考,而不大注意突破“常识”的框框,做出新颖的解释。因此,为了提高创造能力,必须善于学习,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从而采用发散思维,对问题做出多种假设,使思维的触角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境地。思维的触角涉及面愈广,对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估计愈宽,解决问题的效率就愈高。1.积极性要高,但不能急于求成事实表明,在动机的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成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曲线关系。心理学家勃尔奇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高处放着香蕉,猩猩身旁有一根竹竿,只有利用竹竿才可取到香蕉

4、。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猩猩受饿不到6小时的时候,由于取食的驱力(即动机)太弱,它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分散,可是,当它受饿超过24小时后,又由于取食的驱力过强,而把注意力过分紧张地集中于食物这个目标,因而忽视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条件,同样取不到食,只有在受饿6—24小时之间时,由于驱力强度适中,它们的行为才是灵活的,注意力也不会被分散,很快取到了食物。同理,对于人来说,如果解决问题时积极性不高,或者急于求成,都不会获得成功。古语所谓“事在人为”“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随时随地受到启示或

5、进行联想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双索问题的实验:天花板上悬着两根绳子,但二者的距离太远,任何人抓住一根就无法抓到另一根,要求实验者把两根绳结在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一根绳头上系一个物体,使之像钟摆一样摆动,等它掐向另一根绳时,Atmel你可以同时抓住两根绳。心理学家让两组人在解决这个问题前,分别识记一些不同的单词。一组人识记的词有“绳索”、“摆动”、“钟摆”等,另一组识记的词则完全同双索问题无关。然后让两组去解决问题。结果发现,第一组总比第二组更迅速地解决了问题。显然,第一组从识记的单词中受到了启示

6、。从这一角度来说,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也就是善于随时随地受到启示或进行联想的人。3.克服电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最忌的就是心理定势。我们知道,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往往受到先前一些经验、观点、动机、需要等的影响。如果过去的经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那固然很好。但实际上,很多新问题单凭过去的经验是无法解决的,或者得不偿失。比如,给一个人三只量杯,容量分别为2l、127、3毫升。要求以最快速度,用最佳的方法量得100毫升水。显然,答案为127—21—2x3=100。假如,再给他容量为15、39、3毫升的三个量杯,要他量出18

7、毫升的水,倘若他再沿用第一题的思路,采用39—15—2x3的方法,则说明他的探究思路是台近求远了。因为第二题只需用l5十3就可以解决。由此可见,当人们采用一种不利的思路并使之固定下来时,采取有效思路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少。要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应放弃原先的定势,重新进行分析,把研究问题的本质条件同其他无关的附加因素区分开来,才能顺利解决问题。1.相信自己的能力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因素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有的探究者属于外力控制型,他们往往将自己研究过程中所得的佳遇或挫折归之于命运或机遇,

8、并在感情上表现出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特征。有的探究者屑于自力控制型,他们往往将自己的佳遇和挫折归之于个人的努力或不足,并在感情上表现出心胸开朗、乐观稳健。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种实验,即把外力控制型和自力控制型的学生分为两组,要他们背诵两份音节单,事先告诉他们,当背诵第二份音节单时,如果背诵错了,便会受到装在他们身上的电击处罚,也就是说,要让这些学生相信,“电击”是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加以避免的。实际上,在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