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ID:13525670

大小:136.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3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_第1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_第2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_第3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_第4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讲“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一、启蒙与现代性1、什么是启蒙?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启蒙必将导致一切价值的重新估量,我们完全有权力、有自由对同样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回答。由此,传统的统一控制的社会必将崩溃,一个新的时代必将来临。2、何为现代性?现代性的价值实际上是由一对矛盾所构成的,那

2、就是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前者追求科学的进步、民主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完善、现实的种种功利,而后者则看到科学、技术、现代社会制度对人的伤害,对心灵的扼杀,对欲望的扭曲。甚至民主,在消灭了少数人的暴政后也可能带来多数人的暴政;这两方面合在一起才是现代性。现代性从社会向度来讲,就是民主制度、市场经济、科技进步;从精神向度来讲,就是个性解放、价值重估,是不断的反思,是对现在的肯定与否定的相互交织。在我的理解中,现代性和古典性的最大区别并不在于具体的观点、信仰,而在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对世界的不同态度。“现代性”正是我们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

3、史,理解现代中国人情感、心灵、思想钥匙。二、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危机与思想文化转型趋势:先从两个欧洲对中国的“预言”说起。马戛尔尼拿破仑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的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器物文化的转型2、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制度文化的转型3、从晚清到新文化运动:精神文化转型的两个阶段——不自觉与自觉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乱象与反击“定孔教为国教”的活动拉开了自觉的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三、《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产生、发展。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就是面对着千古未有之变局提出千古未有之问题,开辟千古未有之境界。1、新文

4、化运动的推进方式:以杂志、社团、学校为机制、以平等讨论为言说方式。2、胡适与《文学改良刍议》3、周作人与《人的文学》4、以“白话文学”的旗帜:言文合一的运动5、新文化运动早期的创作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蝴蝶》叫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

5、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沈尹默:《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周作人、冰心的散文鲁迅的小说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批判陈独秀:《东西民族思想之根本差异》、鲁迅:《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五、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对外国思想文化的引进(1)为什么要引进外国的文学与思想?(2)引进内容(3)引进特点:开放、多元、杂糅。六、文学研究会及其代表作家与问题小说、乡土小说、人生派写实小说文学

6、研究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提倡“写实主义”文学精神,强调文学关切社会和人生的必要,反对游消遣的文学观。(1)问题小说。1919年下半年,冰心发表了《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所谓问题小说,就是用文学的方式来探讨当时青年人、知识分子关心的社会问题,比如子女问题、婚姻问题、劳工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等等。(2)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乡土小说以

7、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笔墨描写富有特色而同时又是愚昧落后的乡土文化形态,以及生活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往往形成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同时在批判的同时又怀有对故乡的眷恋,这眷恋又往往与他们在都市的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由“问题小说”开始,越来越多的作家在“为人生”的宗旨下,开始更加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并企图为社会“开药方”。相对于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抒情小说的自我表现,我们可以将之称为“为人生”小说。以叶绍均的《潘先生在难中》和《倪焕之》为代表,其中更包含了知识分子冷峻

8、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七、创造社的浪漫抒情小说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塑造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零余者”的形象。男主人公都是正在日本留学、孤身漂游的青年男子,有些神经质,孤傲多疑,经受着孤独、贫困、性苦闷的煎熬,精神焦虑;才华出众而愤世嫉俗,却又自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