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18852
大小:14.88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8-07-23
《危机、变法与革命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单元危机、变法与革命——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1894-1912国际环境: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背景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中日天津会议专条》1.议定两国撤兵日期。2.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3.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1885年4月18日,朝
2、鲜“甲申政变”后,清政府与日本在天津就朝鲜问题签订的条约。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背景2.过程与结果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1894.1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割地割香港岛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2亿两白银开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特权协定关税等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后
3、开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这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反映出列强侵华程度有什么变化?“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马关条约》签订六天后,俄罗斯、德国与法国向日本提供“友善劝告”:“三国干涉还辽”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
4、1895)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资本输出政治借款投资铁路开设厂矿开设银行瓜分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门户开放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甲午战争《马关条约》香港新界1898年英国租借地胶州湾青岛薛家岛黄海胶州胶南1897年,德国强占青岛和胶州湾。1842年割占香港岛1860年割占九龙大鹏湾深圳湾深圳河高岛蒲岛南丫岛1898年租借大屿岛九龙司地方一区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三、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戊戌变法1.背景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民族危
5、机加剧戊戌变法维新思想传播(思想基础)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败甲午战败赔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维新思想得到传播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孔子)生于乱世,乃据乱世而立三世之法,而垂精太平。——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看康长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以为刘歆古文无一不伪,窜乱六经,而郑康成(郑玄)以下皆为所惑云云。真说经家一野狐也,惊诧不已。——翁同龢日记1894年五月初二日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
6、,……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康有为就是这时代中的这样的人。——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思想超前,不合国情②推进过程急躁冒进,树敌太多③策略为借助孔子和皇帝的权威④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
7、②③④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三、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戊戌变法1.背景2.维新变法①公车上书(1895)②创办刊物、学会、组织宣传变法③确定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④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⑤戊戌政变我们近六十年来的新政都是自上而下,并非由下而上,一切新的事业都是由少数先知先觉者提倡,费尽苦心,慢慢的奋斗出来的。在甲午以前,这少数先知先觉者都是在朝的人。甲午以后,革新的领袖权慢慢的转到在野的人的手里,却是这些在野的领袖都是知识分
8、子,不是民众。严格说来,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大阻碍之一。——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绝。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国人意识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层受到维新思想影响维新派缺少政治经验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