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1714
大小:74.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11-10
《现代商业步行街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现代商业步行街设计方案一、前提与环境 昆明市位于滇中地区,是云南省会城市,也是云南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正义路商业步行街位于昆明市区的中心,也是昆明历史上的商业中心。90年代以后,正义路步行商业街更加繁荣,现有各种类型的商业100多家,既有大型的综合性百货商场如昆明百货大楼、新大新百货、柏盛购物中心等等,又有中小型的专业性商店,如服装店、电器、数码、小吃店等等。从2004年10月建成全步行街来,街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很高的改善。目前正义路商业街文明街区正在改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一个更好的综合环境。二、正义路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理念 1、现状分析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多功能性,成为一个城市最引人注目的空间。这种商业与休闲相结合的新尝试,使人们能在简单的购物之余体味丰富的、多层次的社会生活,从而提高了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吸引力,促进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经济发展。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正义路商业物业一直是商家关注的焦点。正义路商业步行街位于昆明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昆明市城市规划的中心商业区。它的规划与建设借鉴并融合了国内诸多城市商业步行街的特色和成功经验。改造后的步行街的建成将达到云集名牌商品,引领时尚潮流,追求人性环境的多元化、商品味效果。同时给昆明市商业界带来了一个结构上变化与革新。 在对正义路商业步行街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走访了沿路商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正义路商业步行街的商业结构仍以服装销售为主,餐饮、娱乐、服务等经营比例较低,顾客的购物功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但在发展中还将进一步建设完善与生活相关的项目,如文明街整体改造,花鸟市场从新建设,等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要求项目。正义路商业步行街经营将由单一的购物型向集购物、休闲、娱乐、美食、旅游于一体的复合业态转变,这将使它在人们心目中日渐成为昆明市的标志之一。 2、高品质的空间环境22 正义路商业区步行街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商业区,通过重新修整后,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步行街的大树有效地遮挡了阳光。南屏街片区商店的店面及街道铺地,空间的感觉比以前更为开敞。正义路商业步行街建设中还考虑了顾客往来交通的便利性,并在步行街的街中、路口等处设置了造型生动的雕塑,如“明清地图”、“街头卖梨”者等,这些反映了老昆明真实生活场景的雕塑,深受市民的喜爱。 3、对正义路商业步行街结构调整的思考 昆明市商业区步行街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目前根据调查表明,正义路商业步行街休息设施、服务设施、照明设施等的基本环境设置欠佳,沿街商业经营的项目单一,书店及旅游商店小而品种不全,休闲娱乐服务内容相对较少,不利于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三、建筑环境心理调查与分析 现代商业步行街最主要功能便是“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舒适购物、休闲、社会交往和娱乐等活动场所。为今后昆明市商业步行街的建设考虑,笔者根据和平路商业步行街的现状作了以下调查。 1、交通组织设计 人们在步行街中观光散步时,对外界环境的最低要求就是安全通畅,行走不会感到疲劳,游人可以享受步行的乐趣。同时,步行街的位置应是大多数人容易到,交通方便,有利于形成较好的购物和人流的地区。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车分流、商业与居住分流、店前运营与后勤服务分流,形成的多层次交通体系。据调查表明50%以上的游人认为正义路商业步行街的交通组织设计是比较合理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交叉道太多,加上出租车横穿,给游人带来心理紧张,影响了步行街的安全通畅。2、娱乐休闲设施设计 正义商业步行街全长约15OO米,算上毗邻的南屏步行街,长度达到2000米。与其他城市商业步行街相比,较为长一些,如果不在这条街中设置适当的娱乐休闲设施,人们活动后会感到疲劳。目前正义路商业步行街中,没有专门的休闲场所和设施。据专家测试,一般来说,行走200步左右就会感到疲劳,所以在正义路商业步行街使用后增设坐椅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据资料显示“在南京路步行街环境改造之后,步行街中布置了许多坐椅,但仍有将近40%的人认为坐椅不够用,同时希望在步行街广场中提供一些活动坐椅、小桌等设施。即使环境改善之后提供了大量坐椅,仍不能满足人们休息的行为要求,于是人们选择就近觅坐,步行街上产生了各种的休息方式”。北京王府井商业步行街、哈尔滨中央大街及成都春熙路商业步行街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议在正义路步行街中增设适度的绿化休闲带,如花坛、座椅、书报亭、电话亭等各种休闲设施。 3、购物行为22 城市商业步行街中,大小商场是商业步行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老字号商店的汇集无疑吸引了众多的购物观光者。人们一边观光一边购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一生活方式恰恰反映了这一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品味的提高。根据调查表明,65%的人愿意到正义路商业步行街购物,是因为这里集聚近90%的各类专卖店,商品齐全,从而满足了人们的购物需要。 4、特殊人群与步行街的关系 我们所说的特殊人群包括老人、残疾人、儿童等,这群人在商业步行街活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商业步行街的建设规划中,对这类人群的关注状况从一侧面反映着商业步行街环境的空间质量,同时也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明风貌。这类特殊人群对室外活动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他们的在步行街活动中特别需要他人关照,他们的活动对空间安全性、舒适性、畅通性等也有较高的要求。但刚建成的南屏步行街片段,没有在空间和环境建设中体现出对这些特殊人群的关怀。另外,南屏步行街建成使用中还发现,在炎热的夏天,由于设计中没有考虑到遮阳设施,以致游人来这条街观光的很少。在调查中表明,80%的人认为这是南屏步行街设计失败的地方。四、正义路商业步行街单项设计的调查 1、店面设计 商业步行街的店面设计比一般临街店面设计更有特色,不管在建筑风格或者在建筑的色调还是统一的,建筑风格也有一定特色。不过,调查中只有年轻人注意到了商业步行街的建筑风格及装饰,另外有50%以上的游人认为商业步行街的建筑外观虽然对其购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店面的设计更为重要。他们希望步行街的所有店面的牌匾和门面装修应统一设计,使商业步行街有一个统一的风格; 2、灯饰设计 商业步行街的灯饰设计是环境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包括灯饰的造型、亮度、色调等都非常重要,通常90%的人喜欢选择晚上到商业步行街观光购物,尤其是夏天,这对灯饰设计要更高的要求。而正义路商业步行街在夜间的照明设施上不够亮,光源色调不明确,如果用黄、白、绿三种光源为主调,可以突出整条步行街的夜间轮廓线,使正义路商业步行街夜景更美观。 3、雕塑设计 正义路商业步行街道中央及广场附近几处雕塑,大大提高了步行街的文化品位。笔者建议在雕塑的周围增设一些休闲设施,以增加人与雕塑的和谐。22 通过以昆明市正义路商业步行街为例,对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调查研究认识到,在规划建设城市商业步行街过程中,对这一特殊公共空间的建筑环境设计,应根据步行街中人群的性质及公共空间的功能要求。生活空间的设计,正是利用物质的汇集,满足人们的某种欲望,导向愉快和舒适的心理活动。充分重视环境的本质以及深刻理解使用者对环境的需要,这在设计前的调研和使用后的评估尤为重要。试论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建设-以珠海市莲花路为例http://info.tgnet.cn/Detail/200706251319893183/·简介: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改造是珠海市商业布局中的重头戏。本文试以之为例,简述城市规划、城市商业规划及消费者对商业步行街规划建设的要求、环境分析和原则。·关键字:商业步行街,规划建设,珠海市莲花路 一、海莲花路珠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定位 莲花路是处于珠海市拱北闹市区中心的一条著名的商业街。由于位于地价最高、商业最繁华地段及珠海与澳门交接处,又是历史上形成的珠海市最早的商业中心,是珠海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可以说是南粤明珠之龙眼所在。因此,莲花路自然就成为珠海城市商业发展的代表以及体现城市改革开放成果、繁荣城市经济的代表。搞好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的改造,对于进一步改善珠海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进而提升珠海城市的整体功能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珠海莲花路宜作如下功能定位:突出“精品名店街”的特征,建设成为以精品店、特色店、专业店为主,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步行街。其依据如下: 1、珠海市城市建设规划对商业步行街的要求。商业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商业步行街的改造热潮的影响下,珠海市政府部门也充分认识到商业街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由于现代商业街区的多功能性,它的建成不仅有利于实现珠海“三基地一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消费者、旅游者,对于珠海未来的发展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建设资源。因此,珠海现代商业街区的建设可以说得上和珠海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令人欣喜的是珠海市、区两级政府将商业街的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莲花路、香埠路的改造已被列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 从城市建设角度看,改造后的商业街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珠海区域性中心城市、浪漫之城的风采。因此,这就为莲花路国际精品名店街的定位打下了一个基础。22 2、珠海市商业规划对商业街的要求。珠海市三级商业中心体系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组成。但目前市级商业中心尚不明显,拱北莲花路、吉大景山路、香洲凤凰路都只能称其为区域商业中心。 按照珠海市十五规划的要求以及香洲区在珠海的环境和区位优势,决定了香洲区在珠海的城市建设中担负着主要任务,其目标是要建成一个包括金融、保险业等在内的现代化的商贸服务区,一个面向新世纪、新经济的商贸服务区,并在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准上实现大步跨越。而以香洲区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建设高档次的商贸服务区,必须进一步完善珠海市级商业中心的功能,巩固其地位,并逐步发展成为真正的中央商务区(CBD)。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莲花路的商业步行街建设,如能将莲花路真正建成体现珠海区域性中心城市、浪漫之城风采的现代商业街区,一条高品位、高档次的“黄金街”,必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这对于珠海建立起一个市级商业中心和珠澳经贸的发展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每个来珠海的人都来游莲花路,记住莲花路,正如他们记住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苏州观前街一样。 3、珠海市其他商业街区的比较分析。如前所述,珠海市除了莲花路--迎宾南路商业区外,其他著名的还有景山路—水湾路商业区、凤凰路—香埠路商业区、前山商业区、斗门井岸商业区等。一个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内的分工协作至关重要,而商业品位最高、档次最高的商业街一定要位于市级商业中心。 莲花路、香埠路两大商业街区的改造,是珠海市、区十五期间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但两条商业街的定位显然是不应相同的。香埠路位于的老香洲,是珠海行政中心和最大的居住中心,在珠海原有的城市格局中处于区级商业中心位置,历史上的商业经营就具有符合百姓日常生活的经营特点。因此,香埠路定位不应追求太高档次,将其定位于本市居民特别是“工薪家园”商业街区较为合适。而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浪漫之城,应该有一条能够体现珠海风貌的高档次的商业街区。综观珠海目前的商业街区,只有处于珠澳交接处的拱北莲花路适合建成一条高档次、高品位的商业街,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文化沉淀,都是其他街区不可替代的。 4、消者费因素。首先从目前莲花路客流量来看,与市内其他商业街相比是最多的,特别是澳门居民和外地游客是市内其他商业街区望尘莫及的。从客流年龄构成看,中青年人的比例相当大,他们可谓是消费的前卫群体、领导群体,往往追求时尚新潮,希望通过特色化的商品显示出个人的特色。因此他们对新商品、特色商品的需求较旺。尤其是一些家庭收入较高、事业上较成功的消费者更希望通过特色化的精品名牌来体现自身的素质与地位。而珠海市目前正缺少这样一个集国内外精品名牌的地方。这也为莲花路的改造定位提供了依据。 二、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规划的环境分析 (一)、珠海莲花路规划的环境劣势22 1、商业竞争劣势。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珠海其他商业街区的建设对莲花路改造的冲击。如吉大景山路商业区聚集了珠海著名的商业企业如珠海免税企业集团、珠海百货、珠海国贸等,这些商场品种全、环境好、服务优,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势必分流一部分莲花路客流。此外,与莲花路临近的迎宾南路的万佳百货、中珠大厦、迎宾广场以全新的面貌、先进的设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客户;同时作为连接市内主要街区的必经之路及主要通道吸引了许多经营业主及旅游购物的人流。这样一来如果莲花路特色不鲜明,顾客在逛遍了景山路及万佳百货,采购到了所需物品之后,哪里还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来光顾莲花路呢!商业竞争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大量新兴零售业态的引入对莲花路的冲击。近年来,新兴零售业态的迅猛发展,如各类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仓储式商店、一站式购物等满足了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分流了不少来莲花路的人群。 2、改造空间狭小。近年来,莲花路上改建了许多大型建筑,使得莲花路无论从空间布局上,还是从商业网点上看,都已非常拥挤饱和。除非大规模的重建,包括临近街、巷的改扩建,否则改造空间非常狭小。 3、周边环境劣势。莲花路周边分布着一些可以直通莲花路的小街小巷,而这些小街小巷大多比较陈旧破败,地面肮脏不堪,尤其是雨天,地面积水严重,行走不便,严重影响了从这里到达莲花路的顾客的心情。而且这些小街小巷与莲花路整体形象不相符合,影响了莲花路整体档次的提升。另外,莲花路周边地区,尤其是拱北口岸广场周边,人流车流异常拥挤,街面混乱,各种小商小贩遍地都是,假冒伪劣掺杂,噪音不断,使人产生烦躁情绪。还有一些卖淫、吸毒人员和小偷出没,偷抢事件时有发生,令人缺乏安全感。作为莲花路外围,这样嘈杂混乱的氛围也严重影响了莲花路的形象。 4、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惯性。长期以来,尤其在本地市民中,对莲花路评价都不是很高,这会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如果莲花路改造没有实质性的改观,很难使市民接受莲花路,真正喜爱莲花路,主动推介莲花路。 (二)、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规划的环境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莲花路地处珠澳连接处,是珠海中心繁华地带,是珠海商业、贸易、金融、旅游、服务、文化、娱乐网点最为集中地区。东连风姿绰约的情侣南路,西傍华灯闪烁的迎宾南路,南接与澳门隔墙相望的拱北口岸广场,北临交通要道粤海东路,全长约1公里。拱北口岸是全国第二大陆路口岸,客流高峰日达18万人之多。同时莲花路商业区聚集了边检、海关和拱北医院等国家、省和珠海市的机关事业单位,此外,粤海酒店、银都酒店、拱北宾馆、步步高大酒店、南洋酒店等高星级涉外酒店也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客流。可以说莲花路具有其他商业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22 2、空隙优势。纵观莲花路周边环境,对其改造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迎宾南路以及拱北口岸广场。但还应看到莲花路周边商业区的不完善之处,利用好空隙,就能变劣势为优势。比如迎宾南路改造后尤其是临街几乎没有专卖店,这就使某些偏爱品牌、名牌的购物者难以确定目标。而拱北口岸广场的主要商业建筑都在地下,以个体经营为主,整个街区只靠有限的标识来识别,极易使消费者迷失方向,为顾客购物带来不便。万佳百货所带来的人气亦会产生聚集效应。因此,莲花路周边商业现状还远不能满足各类消费者,特别是外地旅游者的需要,故而其改造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3、历史优势。莲花路是珠海形成的最早的商业街,一提起莲花路妇孺皆知,在国内外也有一定影响。一些老字号还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莲花亭作为清代遗迹,见证过拱北关口许多历史事件。可以说莲花路在某种意义上有着珠海传统文化的沉淀,珠海还没有其他哪个商业区有莲花路这样的文化底蕴,像莲花路这样富有历史延续的意味。 4、大环境优势。珠海市中心商业区的改造及购物环境的改善,将使来珠海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数量增加,同时吸引更多的珠海和澳门居民在休闲时间到拱北来消费。中心商业区的人流总数在不断上升,商机则相应增加。 三、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规划的指导原则 (一)规模适度原则。规模适度原则是指商业街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营业面积都要适度,不能超越界限无限发展。1、从一般观察角度看,商业街的“有效长度”大多为300米到600米。北京王府井的长度810米,其实,扣除其南端的无效段,也就是600来米。在一些城市中,被称为商业街的道路总长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但商业的繁华也和一首乐曲一样,不可能全曲从头到尾高潮盈漫,而是有最热点、次热点。一般商业街有短暂的非商业区段夹杂其间,其商业兴奋点段落一般在300米至600米。 2、商业街的建筑不宜过高,一般在2层楼高,个别大商场可到4层。一是逛商店谁也不喜欢爬楼,就是有电梯,人们也不喜欢上上下下地来回折腾;二是过高的建筑会产生压抑感,影响人们逛商店的心境;三是通道狭窄,两边建筑物过高,会产生高楼效应,令顾客无法在街头驻足。 3、商业街的宽度应在20米至30米,不宜过宽。因为人们逛商业街行走规律是走“之”字形折线,即先在一侧走上一段距离,再穿行到另一侧,走一段后又折向另一边。如果街道过宽,会使人们在街两边往来体力耗费过大,抑制观赏、购物的欲望。 4、商业街的营业面积也不应过大。从一般消费者的反映看,一条商业街有20万米的商业营业面积可能是人们体力、心理所能接受的最高值了。一定要考虑人们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使逛商业街变成走马拉松。22 (二)因地制宜原则。莲花路改造,必须充分利用好各个地段原有的商业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分段逐块实施。根据不同的地段特点,制定不同的规划政策。鉴于莲花路目前高层建筑过多的现状,不宜再建高层建筑,对现有建筑应进行有选择性的拆除。莲花路改造重点应放在高沙街至友谊街地段,改造时应在不影响主要商业店铺正常营业的前提下一段一段地进行,否则要是进行全封闭式改造,客流量就会消失,当莲花路改造好以后,也许会成为一潭死水。因此,莲花路开发改造要一边开发,一边经营,这样才能保持莲花路的客流和商业的繁荣。 (三)错位经营原则。商业街推行错位经营,能够减轻内部相互竞争的压力,减少内耗,从而增加凝聚力,发挥整体优势,这也是商业街振兴的关键所在。像北京的西单商业街由原来不到10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一下子发展到54万平方米,集中了8家大型商场,营业面积增加了5.4倍。鉴于市场分割,购买力分流,因此实际上顾客不可能相应增加,这必然引发商业街内部争夺客流的竞争;同时大型商场过于集中,而且多以百货为主,导致重复经营、定位雷同。因此,如何错位经营、特色经营和个性化经营,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存亡,也关系到能否发挥整体优势,共同发展的问题。莲花路的规划改造必须贯彻错位经营的思想,通过业态错位、商品错位、服务错位、形象错位等多角度、多层次的经营错位,来体现莲花路的优势与特色。 (四)以人为本原则。商业街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商业街的改造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行为、心理、视觉出发,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空间多方位、多层次的需要;注意环境空间的组织和环境设施的安排;以人的视觉、触觉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感受为参照,在功能、样式、质感、色彩等方面,强调精品意识,创造优质的商业购物环境,突出景观性、功能性和安全性。如在街道两旁和建筑主体种植树木花草或摆放盆栽,创造轻松、惬意的视觉效果。在功能方面,设置方便小巧的公用电话亭、美观舒适的休闲座椅、干净明亮的公共厕所、垃圾桶、统一管理、和谐协调的广告设施和标识系统,做到使用方便、造型美观、制作精良。在街道出入口、上下台阶设施方面还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特别是盲人的特殊要求,以及环境保护、防火防灾、紧急疏散的要求等。同时还应采用特殊的照明方式、特殊的地面铺装,使空间、建筑、景观的设置布局浑然一体,并运用好导游图、标志牌、时钟、喷泉、雕塑、小品景观、象征物等等人性化的配套设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理念。 (五)突出休闲功能的原则。从目前情况看,顾客在莲花路上的逗留时间比较短,80%以上的消费者逗留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逗留时间短的结果是直接影响了莲花路的销售额。如果消费者逗留时间更长,无疑会使商家赢得更多的销售利润。但是据测算,一般消费者连续逛街购物的疲劳时间最多为2小时(可逛1万平方米左右的营业面积的商场),中老年顾客还要低于这个水平,而只有休闲、娱乐、餐饮等才可以增加消费者的滞留时间。因此,莲花路改造应注重商业街休闲功能的完善与改进。要注重广场和座椅的设计,增加酒吧、咖啡吧、啤酒屋、茶馆、快餐店、影剧院、发廊、美容院、溜冰场、保龄球馆等场所,处处为逛街的顾客提供休息、娱乐方便,必然会延长顾客的逗留时间,增加商业步行街的活力。22 (六)符合市情区情原则。改造好商业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考虑市区的经济实力和现有的实际情况,既不能追求大而全,一下子达到高档精品名店街的目标,也不能无所适从。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充分挖掘街区企业的自身潜力,利用好现有入驻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并采取积极措施调动国内外开发商、投资者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建设资金。 (七)城市景观与商业街效益相兼顾原则。商业街的人气来源于传统文化、习惯的沿袭,改造前的王府井人流大,生意兴隆,一片繁华。改造后,虽然档次高了,但随之价格也高了,许多经营户租不起门面,许多消费者也买不起这里的商品。人们的传统习惯被打破,所以分流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珠海的莲花路改造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要使莲花路成为珠海城市的一道靓丽景观,就必须将其建成高档精品名店街,这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但档次上来以后,价格随之会上涨,如果这种高价位打破了现有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就会在吸引一部分新的消费群体的同时,分流另一部分消费群体。这就要求在莲花路改造时,必须对改造后的莲花路客流构成有一个定位,要明确莲花路要吸引哪些客流。在建设改造时,充分考虑如何将景观建设与莲花路效益相结合。笔者认为未来莲花路的顾客构成定位应以外地(包括澳门)客流为主,并坚持增加稳定本地客流与吸引流动性客流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改造后分流出的客流量,并使改造后新吸引来的客流价值远远超出分流出去的客流价值。浅谈步行街的规划设计http://info.tgnet.cn/Detail/200707191509444833/·简介:本文主要从步行街(区)的形成和发展入手,分析了步行街(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交通方面等的规划设计优点,重点提出了步行街(区)、在良好的交通体系、良好的空间环境意象、丰富的空间形式、独特的景观构成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原则,使步行街(区)能够真正成为“步行者的天堂”。·关键字:步行街,设计优点,设计原则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22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①道路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②区域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③中心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④标志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三)丰富的空间形式22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四)独特的景观构成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结语22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易地方式,城市街道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徒步行走的人。街道空间自古就是“步行者的天堂”,盛天的礼仪、竞技、狂欢、市场交易都是在步行前提下存在的。我国古代的《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中记述的市井生活、京城看灯,街头买解、法场劫人、茶棚献艺等都构成了一幅幅街道生活的画卷。在城市中设置步行街(区),根本目的就是把空间留给市民,改善市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据资料表明,中等城市市民平均出行2.245次/人*日,出行耗时24分钟/次,自行车出行比重65.05%,步行出行比重32.95%.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的交通体系与休憩系统。今天,历史走了一个“之”字形,街道重新回到市民的身边,步行街(区)——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街道开敞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设计中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之一。商业步行街之空间界面营造http://info.tgnet.cn/Detail/200608111256834984/·简介: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商业步行街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上海新天地和宁波天一广场就是在这一背景中涌现出来的商业步行街中的较为成功的两个实例。下面对上海新天地和宁波天一广场详细介绍。·关键字:城市化,空间,文化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1996年的31.1%)商业集聚效应导致了商贸、金融、娱乐等行业向城市中心区迅速聚集。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商业步行街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上海新天地和宁波天一广场就是在这一背景中涌现出来的商业步行街中的较为成功的两个实例。 但是,从大多数的商业步行街建设来看,由于规划的分期性、不完整性,商业开发自身的多次性、自发性等等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使得许多商业步行街呈现一种混乱和急功近利的状态。因此,如何营造商业步行街统一、连续、和谐、丰富的空间界面,创造一个健康、愉悦的商业环境,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简介 上海新天地和宁波天一广场是建成时间较为接近的两个项目,有着许多近似的地方:都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个在中国最大城市之一的上海,一个在有着悠久商贸传统的港口城市宁波;都地处城市最中心地区,位置显赫;两个步行街建成后,都成为城市新的亮点,成为城市风貌的一个突出的窗口。 同时,这两个步行街也有着许多截然不同的地方:从历史渊源上看,新天地是上海太平桥附近石窟门里弄的改造项目,而天一广场基本是全部重建,与历史的联系较为薄弱;从规模上看,新天地是小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可以说是城市中的一个微小的片断,而天一广场则是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占据城市中心区大面积的地方,它不是片断,而更像一个城市活力的发散源;从城市地位来看,地处上海最繁华地区的淮海路旁边的新天地就像牡丹旁边的小花,为城市生活增添情趣,点缀都市,而天一广场则是宁波的一只商业巨擘。正是这两者之间的许多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使得它们在营造公共空间,创造空间界面的处理上都各具特色。上海新天地22 上海新天地位于太平桥地区西部、淮海中路南侧的两个石库门里弄街坊,它的范围在黄陂南路以西、马当路以东、太仓路以南、自忠路以北,占地3万平方米,以兴业路为界,分为南广场和北广场两个部分。里面原有的旧石库门里弄建于20世纪20-30年代,因年久老化失修,屋基下沉,底层潮湿,木结构不同程度腐朽,许多房屋已近于危房。街坊原居民约2800户,逾8000人,居住拥挤,生活环境较差。对于既不属于优秀历史建筑又不属于危棚简屋的石库门里弄,建设者在“破”与“立”之间踌躇良久,最后探索出一条把传统里弄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创造出集历史、文化、旅游、商业、娱乐等为一体等特色街区的改造之路。 1998年,“上海新天地”项目启动,主要开发商香港瑞安集团采用保留旧建筑外表,对其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重新改造,既有效地保留了旧建筑的历史风貌,又满足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实现了保护与开发的有机融合。其整体规划为:在兴业路以北的地块,保留大部分石库门建筑,穿插少量现代建筑;兴业路以南地块则以反应时代特征的新建筑为主,配合部分石库门建筑。一条步行街串起南、北两个地块,从整体上体现新旧建筑对照,中西文化结合,形成“昨天、明天,相会在今天”的风格,也突出了上海文化的内涵和个性。其改造方式亦分三种:第一类:基本保留,加固结构(实例:新天地一号楼);第二类:保留外墙和屋顶,内部结构拆除重建(实例:法国歌舞餐厅LaMaison,意大利冰激凌店VenIce);第三类:基本拆除,只保留门楼(实例:地中海风味餐厅Luna)。 在“保护与改造”、“新旧结合”、“中西合璧”等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分类保护和改造,使得上海太平桥石窟门里弄的空间和文化在上海新天地得到了重生。 从空间形态上看,原有狭窄、拥挤的里弄空间得以疏通整合,并加入步行街、广场等公共空间等元素,使得整个空间格局疏密有至、收放自如、开合得当。 从空间尺度上看,宜人的尺度是新天地创造舒适的外部空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的尺度不同于城市中心区大型商业步行街的尺度,为接近人的、偏小的尺度。比如里弄小巷宽不过2-3米,扩大的街道宽也是不超过十米,更大一点的广场也就是30米左右宽,整个北弄建筑高度一般为2-3层,最高也不过4层,南弄新修的建筑也只有5层。所以整个新天地的空间高宽比为1-1.5左右,是一个人的心理感觉较为舒适的尺度。 从材料选用及色彩选择看,因为新天地本身是一个融合了历史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产物,在立面的处理上,大量地运用了拼贴和叠合的方式,运用现代的钢、玻璃等材料,结合传统的、保留下来的石库门楼等,配合坚实厚重的石材,温暖舒适的木材等,在绿树、花丛、水池等景观元素的映衬下,造就了一个色彩柔和、统一又不乏亮点的,既对比又和谐的空间界面。22 从文化上看,中西合璧的文化给人精彩纷呈的印象:中式的合院式住宅与花岗石的厚重西式门框;中式的清水砖、黑漆大门、鳞状瓦屋面、垂花柱与西式的券心石、爱奥尼柱;中式的狭窄里弄与西式的广场;古老的石库门与现代的玻璃幕墙;传统的手工艺店面与现代的酒吧、咖啡座......新天地的多元化与兼容性正是她营造和重塑文化氛围的成功之处,也同时体现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兼容并蓄与中西合璧的特点。宁波天一广场 总投资14亿人民币的天一广场位于宁波市中心繁华商业区,北临中山路,南临药行街,西接开明街,东毗日新街,占地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这里原来有着细密而丰富的由历史重叠而成的肌理,由于城市建设CBD(CENTRALBUSINESSDISTRICT,中心商务区)的希望而消失,唯一能让人联想的是场地上保留的20棵古树,一座称作药王店的古建筑,以及一座近年建设的类似哥特风格的天主教堂。在经过审慎的思考和设计之后(尤其是研究了小型商业行为模式),天一广场是以CCD(CENTRALCOMMERCIALDISTRICT,中心商业区)而非CBD的城市中心区域的商业巨构面貌出现的。 设计者遵循“a)中心偏移原则;b)平面进深最小化原则”发展成了今天的平面。第二个原则显然跟典型美国式的商业模式即最大化楼层面积或是跟现时中国普遍商业开发满铺基地的做法截然相反(当然也会直接影响整个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界面形态)。这样做法的有几个直接结果: 商业周边化——产生了一个与城市中心区域大尺度相匹配的市民广场,成为宁波都市生活和商业活动的大容器和大舞台。 小型商业行为成为可能——维护了一种正在消亡的多样化的传统商业方式。而这种多样化正是城市密度以及人的行为集中的秘密所在。扬·盖尔曾在他的《交往与空间》中写道:“小,通常是最有效率的。”“当小型、生动的单元北大型的单元取代时,街头生活就会大大减少。”这样也不难理解天一广场为何是CCD而不是CBD了。在这里,城市开发不是一般的由“中心商务区(CBD)”带动都市商业零售带的模式,而是由“商业中心(CCD)”带动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的新模式,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立面最大化。进深最小化带来了最大化的立面,同时也被尽可能地多样化。据统计,天一广场一共有107个立面,主要的立面材料形式做法有17种之多。整个立面呈现一种类似无组织的、但却自成逻辑的“补丁”体系。这个体系将整个建筑的复杂的立面逻辑弱化,使之退后成为一种肌理背景。在其之上,二次立面,即商业广告和标识系统,以灯箱、织物、显示屏、LED、投影等形式出现,构成了建筑物的最终外表状态。 空间的透明化。空间的透明化也源于进深最小化:传统商业步行街的空间成单面开敞,具有方向性,整个街道空间呈线性展开;而在天一广场,由于进深最小化,商业空间两面开敞,公共空间不再具有方向性,而是占据了整个场地,成为完全透明和流动的自由空间,这样,这个商业巨构才从实体的建筑转变成为“透明的都市”。22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伊始就成为设计师所关注的,也是对于商业环境正面回应的“二次立面”。这里,二次立面实际上类似于日本建筑理论家芦原义信在所著的《街道美学》中提出的“第二次轮廓线”。他把决定建筑本来外观的形态称为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把建筑外墙凸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称为建筑的“第二次轮廓线”。对比天一广场乐购超市的夜景和白天不同的形象,就会发现广告作为系统之一被精心组织在立面中,日夜不停地对城市散播着消息。马清运采用的是一种“拼贴”(patchwork)的方法来组织他的“二次立面”,或是“第二次轮廓线”。这里,“二次立面”更加注重城市的不确定性,把城市看成是一种未完成的完成(incompletecompleteness);更加注重使用者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他们可以按照自身的要求灵活地调整广告牌的角度,而这种在建筑上的无意识的个人行为却恰恰在宏观上对建筑的立面产生影响。这种过程给凝固的建筑本身注入活力,使它转化成一个灵活多变的系统。从而建筑的灵活性,而非多样性将真正保证购物体验的多样化。总结 从以上两个实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空间界面品质,如: 空间界面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步行街外部空间的格局、形态等必然会影响到空间界面的整体性。从以上两个实例可以看出,视觉健康的空间界面往往会有一个统率的主题,一个贯穿始终的风格形成一个整体的、统一的视觉意象,不会给人以拼贴、拼凑的凌乱感。 空间界面的人性化 健康的商业步行街的尺度应该是一种适宜人步行和休息的尺度,从心理上讲,应该给人以亲切感,人性化。但是,空间界面的尺度还随着商业步行街的具体性质、在城市中的具体角色以及商业步行街之中本身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新天地的空间界面尺度就明显与天一广场的尺度不同。 空间界面的丰富与多样性 健康的商业步行街中的空间界面除了具有统一性、整体性的特征外,还应同时具有丰富与多样性,避免过于单调和沉闷,这也是与它的商业性质有关。空间界面的丰富与多样性可以为人提供更多的方式和选择,促进商业行为的多样性。例如新天地中,石库门的厚重与玻璃的轻盈,东方的四合院和西方的巴洛克,等等,对比与和谐,造成了其丰富有趣的空间界面。 空间界面的文化性与地方性22 健康的商业步行街中的空间界面不仅具有物质上的意义,还具有精神上的意义,充当着商业步行街文化、历史的载体。一个成功的,健康的商业步行街,必然会体现一个城市,一个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新天地就是上海殖民地时期东西文化结合的最好体现,天一广场则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时代产物。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因此,在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界面营造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空间的尺度2)空间的层次3)空间的形态4)空间界面的轮廓5)空间界面的色彩6)空间界面的材质7)空间界面的商业性质8)空间界面的文化内涵 当然,这只是一些初浅的概述,具体的商业步行街设计还需因时因地处理具体问题,以求达到理想效果。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规划设计方案http://g.tgnet.cn/csghq/BBS/Detail/200912088244056303/上海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历史轨迹----百年老街,今朝更显辉煌南京东路的前身是“花园弄”,1850年,属英租界的外国人在今南京东路的河南路口附近建跑马场,并在四周栽种花木,人称“花园”,由外滩通过来的一条小路就叫“花园弄”22 。1854年,地价涨,跑马场迁至今浙江路以西,花园路也随之延伸。1860年,地价又涨,跑马场再迁至今人民公园,花园弄又一次延伸,并拓宽为新式马路。1865年租界工部局正式命名为南京路。至本世纪初,南京路已成为商店邻毗,市井茂盛的租界最繁华的一条马路,其两侧建筑形态则以中国传统形式的低层建筑为主。1908年,南京路通有轨电车,其后二、三十年,是南京路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潮,形成了“十里洋场”、“中华第一街”。30年代以后的半个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南京路的发展几乎停滞。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南京路重新展现出“中华第一街”的魅力。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行局部改建。90年代以后,南京路找到了旧区改造的动力,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发展高*潮。90年代中以后,南京东路旧区改造转向形态、功能并重的时期。1995年7月15日,南京东路实行周末步行计划,尊重人、重视环境的理念受到关注。近年来,南京东路客流量持续增长,客流一般是80-100万人次。区域功能----“优、专、全、游”,综合功能齐全南京东路商业街的格局,按照从“一字型”——“丰字型”——“田字型”的规律发展。商业布局由东向西形成四个不同特色的区段。外滩至河南路,形成提供高档优质的文化、餐饮、旅游服务为主的区段,突出一个“优”字。河南路至浙江路,以一系列中、大规模的专业为主,形成功能齐全的区段,突出一个“专”字。浙江路至西*藏路,形成以大型百货商厦为主,中国乃至世界上百货店最集中货物品种最齐全的区段,突出一个“全”字。22 西*藏路至黄河路,以一系列旅游、餐饮、文化设施,结合人民公园、人民广场等构成较强旅游文化功能区段,突出一个“游”字。由东向西,分别在河南路、浙江路、西*藏路形成三个商业活动的高*潮,并以若干座大型百货商厦形成吸引中心(如引进国际著名的百货公司)。使南京东路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商业步行街。规划意念——以人为本,购物游憩天堂步行街的规划范围为东起外滩,西至黄河路,全长约1.9公里。南北分别以九江路、天津路为界,纵深200米左右。南京东路步行街宜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河南中路——西*藏路段:采用以地面为主,地下、空中相结合立体步行网络与车辆交通实行空间分离的纯步行街形式。可能性:通过对南京路沿线建筑的研究发现,有可能实行24小时禁止除消防、抢险等特种车辆外的车辆进入的管制办法。必要性:南京东路高达100万人次以上的客流量,要求创造尽可能多的公共开放空间,以全面改善南京路的环境质量。规划设想:建立以地面为主,由地面、空中、地下共同组成的立体商业步行网络,地面步行街道是购物人流活动、休息、观光的主要区域,规划考虑在人流集中的地段设置大小广场,配置绿化。地下商业街主要依托西*藏路和河南路的地铁车站,结合周边地块的地下室连接成地面、地下有良好的视觉联系的地下步行系统。22 西*藏中路以西段:按照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组织购物、游憩、社会交往和地区性*交通诸要素,采用特殊设计的车行道以降低车速,从而形成步行广场形式的城市开放空间。可能性:由于该路段沿线有国际饭店、金门大酒店等保护建筑,其路口均设于南京路,且根据其特殊的使用性质使其必须保证能使机动车行驶到门,因而不能完全禁止机动车驶入。规划设想:对现有的机动车道等进行重新设计,禁止过境车辆的进入,减缓车行速度,使人车能在同一平面上“友好相处”,结合公共绿地、地面广场、下沉式广场、城市雕塑的设置,创造一个以步行游憩为主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河南中路以东段:采用特殊设计的车行道(包括线形型、铺设),并有选择的对车辆(车种、车速、和时间)开放的准步行街形式。可能性:该路段沿线有较多的保护建筑,如和平饭店等,一些新建的金融、办公建筑如中信实业银行、华东电信管理大楼等,入口均设于南京路,也很难在南京路两侧找到替代的出入通道。同时,这些建筑的特殊使用功能必须保证机动车行驶到门。与该路段相交的江西中路和四川中路由于交通组织系统的需要不可能禁止车辆通行,因而南京中路的步行交通的连续性并不强。规划设想:按行人优先的原则,对现有路面进行重新设计,扩大人行道,缩减机动车道,机动车道设计为曲折的线型,采用特殊的铺设,以减缓车速。加强机动车管理,采用夜间货运,在中午、傍晚的步行高峰时段禁止一切机动车进入(特种车辆除外),一般时段限制车辆进入或仅允许沿街建筑自备车辆进入的形式。拓宽九江路(中山一路——22 河南中路)以替代南京东路该区段的交通,部分质量较好的沿街建筑底层局部辟骑楼。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规划充分体现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规划意念,使其成为购物休憩者的天堂。空间形态——尊重历史,更具时代气息南京路是上海最重要的历史建筑和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正确对待保护与改造的关系,尊重前人和历史文化遗产,是南京路建筑形态设计的关键。结合南京路历史建筑风貌、旧区改造趋势、商业布局特征等因素,南京东路步行街范围内建筑风貌呈现四个不同特色的区段:河南中路至浙江中路段:该路段原有建筑质量较差,并已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新建的建筑尺度不宜过大,强调沿街立面的竖向分割,以减小体量,建筑的形式、风格不宜作太多的限制,以形成丰富、活跃、色彩缤纷的商业气氛。店招、广告形式可以多彩,但应与建筑立面统一设计,建筑立面也可以经常变化,强调动态效果。浙江中路至西*藏中路段:应强调以“四大公司”为中心的建筑风貌上的统一、和谐。该路段沿街立面以人的尺度进行设计,色彩以明度稍高的中性色为宜。保护建筑的店面广告应严格控制,尺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建筑立面。西*藏中路至黄河路:该路段沿街以基本形成。南京东路步行街应保持其传统街道空间形态的魅力。重点包括:沿街建筑高度的控制,保持1:1左右的街道空间高宽比。适当应用骑楼、塔楼等传统建筑要素,形成视觉趣味中心等。由东向西,形成三个主要的开放空间:22 在西*藏路以西,结合九江路辟通至南京路,拆除精品大厦、音乐书店等旧建筑,形成一个以绿为主,结合地面、地下广场的大型开放空间,并作为南京东路步行街西端的入口空间,使步行街直接面对人民公园。在浙江路至福建路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花台、水池、硬地有机组合的开放空间。在河南路、南京东路口,结合地铁车站建设,在南京东路北侧形成两个由地面和下沉式广场构成的多标高的广场。通过南京东路路面的改造,在购物人流集中的路段,设置步行驻留广场,配置绿化、座椅、小型雕塑、废物箱等街道家具,以丰富步行街的布局,为购物者提供休息驻留空间,也可成为慢速购物观光车上下客的站点,由西向东共形成三个步行驻留广场。通过视线分析和空间由东向西南京路将形成四老两新六组标志性景点。路面设计——步行优先,方便老弱病残南京东路步行街的断面,根据不同区段的性质,设计三种不同的断面类型。在纯步行街,南京东路采用统一平面标高(满足地面排水要求),铺设彩色人行道板。运用不同肌理、色彩的人行道板铺砌,分别规划有“驻留区”和“流动区”。“驻留地”采用较小的铺砌单元,并设置椅、凳、庭院灯,栽种乔木,设置花坛,放置各类街道家具和小型的环境艺术品;供购物观光人流停留休息。“流动区”为一宽7-10M平面呈折线型的区域,采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该区域为一贯穿步行区的无阻碍通道,可供观光车缓行,必要时可行驶特种车辆。22 两侧支路:采用统一平面标高,并铺设统一的小单元彩色人行道砌块。在准步行街,南京东路采用类似城市道路一块板的形式,设独立的允许车行的通道。车行通道采用比两侧稍低的标高。地面铺设彩色人行道板。其中车行道部分采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表面肌理较粗糙,使汽车在行驶时能感觉颠簸配合平面曲线的变化,以减缓车速。交通组织——疏导车流,完善步行系统规划南京东路为全天开放的步行街,主要满足游览车、送货车、清扫车和消防车及个别地块进出车辆通行的要求。南京东路步行街与各商场、游憩广场等开发空间的步行区紧密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确定合理步行距离和范围,组织步行街系统。规划和建设步行街两侧的交通性道路,替代南京东路的交通功能。在步行街的外围规划建设公共交通的终点站、轨道交通点、社会停车场等,并处理好步行交通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转换和衔接,保证购物人流的快捷到达。调整个组织区域交通规划方案,疏导市中心车流。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建设的构思,力图将传统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使市民感到南京东路在有序、有机的发展,不断的创造一个为人们认同的相容、共存、和谐、舒适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作为城市超市时代的标志性建筑,Shopping & Mall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其“一站式”的服务形式而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并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最能代表一个城市形象和建设成就的无一例外的要数现代化的商业建筑群区了,比如法国的香谢里舍,纽约的曼哈顿,北京的王府井商业圈等。Shopping & Mall也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它代表了当今商业的前卫与时尚。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