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探索

构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探索

ID:13503007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构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探索_第1页
构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探索_第2页
构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探索_第3页
构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探索_第4页
构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课程模式对培养农村医学人才的不适应性,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改革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课程模式的思路,并对目前课程模式改革和课程开发的研究情况、实施过程进行评价,以便形成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及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新课程模式。  关键词: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综合能力  课题: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赣南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阶段成果,课题编号:10ZD065。  为农村培养一批思想道德修养高、医学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强,且“下得去、用得上、留得

2、住”的实用型卫生人才已成当务之急,也是目前医学教育的重点之一。笔者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对传统的“知识本位”课程模式培养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人才的不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以“能力本位”改革传统课程模式的思路及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一、农村医学专业岗位能力要求  1.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乡村)证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就业岗位是服务于农村基层的乡村医生,必须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乡村)证,方可在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卫生服务站执业。  2.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乡村医生不仅会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

3、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还能开展宣传教育以及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等。  二、传统课程模式特点及对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不适应性分析  1.传统课程模式特点  传统的“知识本位”课程模式也称“学科本位”课程模式,是以传授经验、知识为主。它的特点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活动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轻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课程结构的典型模式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及先理论后实验的课程

4、模式。  2.传统课程模式对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不适应性  首先,传统的农村医学课程模式,课程设置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农村医学专业临床综合能力训练较少,学生毕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农村卫生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其次,“知识本位”的传统课程模式,教学内容突出的是专业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都与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要求差距较大,不适应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再次,传统的“知识本位”三段式模式易使学生感觉“学”无所用,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故传统的“知识本位”课程

5、模式已不适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三、以能力为本位,重构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课程模式  1.以能力为本位确立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课程目标  以农村医学专业的就业岗位――乡村医生为导向,为农村基层培养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作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的课程目标。  2.以能力为本位构建新三段课程模式  构建突出实用知识和适宜技术的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新三段课程模式――“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第一段是公共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农村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与能力;第二段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农村医学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较宽的专业

6、知识面,能够适应乡村医生岗位职能的需要;第三段开设专业模块课程,培养技能与综合能力。  3.专业课程开发  以乡村医生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适宜技术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将“知识本位”传统模式打破之后,按照乡村医生岗位职能要求,以工作过程为中心,将相关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技能进行重组,把工作过程转化为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建立“教、学、做”理实一体的全新课程模式。  四、以能力为本位,对农村医学专业新课程模式实施的评价  通过三年农村医学专业课程模式改革实践,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能力为本位”

7、的课程目标与新三段课程模式,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及工作过程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段公共基础课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与能力,而且为专业课程奠定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第二段专业核心课程与第三段专门化方向课程中,突出了与农村医学生就业岗位相关内容,如急诊医学课程内容中突出“基层医疗门诊临床常见急诊处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不但教学效果好,而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岗位职业综合能力。  2.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以能力为本

8、位,围绕乡村医师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适用技术进行专业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当课程内容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