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西经(微观部分)考题

闽江学院西经(微观部分)考题

ID:13490060

大小:3.49 MB

页数:140页

时间:2018-07-22

上传者:jjuclb
闽江学院西经(微观部分)考题_第1页
闽江学院西经(微观部分)考题_第2页
闽江学院西经(微观部分)考题_第3页
闽江学院西经(微观部分)考题_第4页
闽江学院西经(微观部分)考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闽江学院西经(微观部分)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一章导论二、选择题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C)。A.欲望的无限性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2、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A)A.必须做出选择B.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下降C.需要用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D.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B)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4、稀缺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A.人贪得无厌B.各种物品的存量太少C.技术不发达D.都对5、稀缺现象导致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是(B)A.饥饿问题B.分配问题C.压迫D.失业6、经济学可定义为(C)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7、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B)A、每个社会成员均能得到想要的任何物品B、稀缺的物品卖给那些出价最高的人C、政府决定每个人应得多少物品D、要得到需要的物品必需排队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D.国民收入的决定9、微观经济学研究(D)A.消费者的选择B.生产者的选择C.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化D.都对10、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A)A.价值理论B.价格理论C.生产理论D.分配理论11、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D)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D.国民收入的决定1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A失业B通货膨胀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13、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B)。A.资源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B.成本递增规律;C.存在政策干预;D.失业率高。14、机会成本是指(C)A.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B.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B.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C.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任何一种可能的选择。15、下列两种陈述中,(B)属于实证分析。A.汽油配给制不应实行,否则将阻碍汽油市场的竞争;B.汽油配给制是一项使更多人失大于得的政策;C.要辩证地看待汽油配给制;D.应该取消汽油配给制16、下列哪一项是实证方法的例子?(A)A.低利率会刺激投资B.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C.现在的存款利率太低D.税收太高 1、实证经济学研究(A)A.提高税率的结果是什么B.回答是否应该提高税率的问题C.是否应该减免某些人的税赋的问题D.是否应该增加政府支出的问题三判断题1.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末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T】2.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T】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F】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F】5.技术进步将彻底消除稀缺现象。【F】6.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稀缺现象。【T】7.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问题。【T】8.经济学家的效率标准是国库收入最大化。【F】9.当生产力充分发达了,三个基本问题就不存在了。【F】10.“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而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F】11.自由物品(freegood)就是不要钱随便拿的物品。【F】12.经济物品是就是需要节约使用的物品。【T】13.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T】14.理性行为就是自私自利行为。F15.经济人是指以经济规律办事的人。F16.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围不同,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F】17.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F】18.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T】19.微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问题。【F】20.宏观经济研究污染治理问题。【F】21.市场经济是一个分散决策体系。【T】22.计划经济是一个集中决策机制。【T】23.当某种理论是实证的,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T】24.“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这一说法属于实证经济学命题。【F】25.实证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F】26.对“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研究属于实证方法。【F】27.实证经济学给出的结果是能够验证的。【T】28.规范经济学给出的结论往往是号召性的。【T】29.边际分析就是增量分析。【T】30.均衡状态就是静止不变的状态。【F】31.比较静态分析就是较为静态的分析。【F】32.动态分析的任务是指出事物变化的时间过程。【T】33.理论就是一组假设。【T】34.模型是对现实的抽象和简化。【T】35.经济学家假设人们的经济选择是有目的的选择。【T】36.2007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流量。【F】四简答题1.资源配置所涉及的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1.如何评价经济研究中的理性化假设?经济学需要研究经济主体的行为,如果不设定一个行为的模式,经济学就要探讨不同动机模式下的选择行为及其后果,这不仅不可能,而且将使得经济学成为无处领域不涉及的学问帝国。行为理性化假设简化了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使得经济学能够务实地分析受理性支配的那一部分经济行为。非理性动机的经济行为也就可以独立另行研究。实际上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决策理性化也是大多数经济主体行为的依据。另外,理性化的假设并不完全是自私自利的假设,例如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可以兼容利他的动机。2.如何理解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0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个方面: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些问题涉及既定收入条件下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又如何在拥有的要素总量既定条件下实现要素供给的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在成本预算既定的情况下如何使用要素实现产量最大化、又如何在需求条件和成本约束下确定最优的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都无疑例外地围绕着资源如何最佳地得到利用这一更为根本的问题。所以,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3.试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理论。所谓资源配置,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在任何经济社会中都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另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唯一途径。所以,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4.阐述一下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答: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以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获取最大满足的。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其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5.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是什么?答:经济学上均衡是指静止状态,说明其他情况不变,没有外来因素干扰情况下,经济行为或经济情况不再变动之意。例如消费者的均衡是说明某特定时间,其他情况不变,预算和商品的价格已知,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而不再变更消费量的情况。6. 何谓经济活动的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并给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答:(1)存量和流量(stockand flow)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存量是一个静态的量,它是和一定的时点相联系的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存量与流量的划分,对于理解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其特征和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在财富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中,财富就是一个存量,它是某一时刻所持有的财产;收入是一个流量,它是由货币的赚取或收取的流动率来衡量的。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存量分析就是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流量分析则是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动及其他经济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中,既可以从存量着手,也可以从流量着手。(2)存量与流量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是:流量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而存量则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维度。其联系是:流量来自存量,如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经由流量而发生变化,如新增加的国民财富是靠新创造的国民收入来计算的。存量和流量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是与增量联系在一起。增量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两个公式表示:①增量=流入量-流出量;②本期期末存量=上期期末存量+本期内增量。1.微观经济对于宏观经济有哪些影响?答:微观经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当社会上较多的企业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利息率预期或对市场的供求的状况的预期,改变目标存货水平和实际存货水平,改变进货量或社会上有较多的企业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改革,宏观经济会受影响。(2)社会上有较多的个人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利率预期或对市场供求状况的预期,改变自己的消费品购买量,或社会上有较多的人,由于个人消费,偏好有较大的改变,从而改变自己的现金持有额时,宏观经济会受到影响。2.为什么说“稀缺”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五论述题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哪些假设条件为前提? 答:(1)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2)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模型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众多的假设条件中,至少有两个基本的假设条件: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这个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经济人”的假设条件。“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基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或经济变量)具有完全的信息。例如,每一个消费者都充分地了解每一种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准确地判断一定商品量给自己带来的消费满足程度,掌握商品价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等等,从而能够确定最优的商品购买量。2.评论一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由于考察的对象和分析的着眼点不同,西方经济学答题上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就是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国民经济中物品和劳务的总产量和资源的自用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一方面,总量是由个量构成的,微观经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另一方面,个量总是在一定的总量中进行的,只有了解了宏观经济学,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微观经济学。但二者都是在假设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变得条件下分析总量或个量的变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不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两个派别,它们都有着不同学派的经济理论。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1936)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则可追溯到古典政治经济学。1.简述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人行1998研)答:(1)实证经济学是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实证经济学的目的旨在了解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以及为何这样运行,回答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涉及应该怎样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简而言之,规范经济学的目的是对经济体系的运行做出价值判断,回答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并提出“应该怎样”的问题。凡陈述应该怎样的命题,成为规范命题,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2)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越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征收累进所得税,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这会使收入分配趋向平均化,属于实证命题。又如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现状和原因的描述属于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如要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哪一个更坏,应该把消除失业和防止通货膨胀哪个摆在优先地位,等等,属于规范经济学。从定义中可以知道,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可以归结为三点。①实证经济学描述经济运行,避免价值判断;而规范经济学则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作出好与坏的判断。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经济事实“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未来作出预测。规范经济学则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③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检验。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判断的影响。(3)尽管有上述区别,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二者之间仍具有相互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以规范经济学为指导。实证分析的结果往往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最终目标,而规范经济学的结论往往又是实证分析的出发点。  第二章供求与弹性理论二、选择题(一)供求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数?(D)A个人收入B其余商品的价格C个人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2.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表明了(A)A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B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C既是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又是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D既不是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又不是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3.需求定理表明(C)A.随着汽油的价格提高,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下降;B.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得到提高;C.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其需求量增加;D.随着乒乓球价格下降,对球拍的需求量会增加4.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右移;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左移;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右移;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左移。5.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变动(B)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 商品价格下降 C 其它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 消费者偏好变化6.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的原因可以是:(C)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E.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7.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A.消费者收入增加;B.互补品价格上升;C.替代品价格上升;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8.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C)。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9.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 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C 互补品的价格上升10.在得出某农民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量?(D )A 技术水平 B 投入价格 C 自然特点(如气候状况)D 所考虑商品的价格11.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的上升,导致(B)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12.供给曲线的位置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D)A.厂商预期;B.生产成本;C.技术状况;D.三者都是.13.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A)A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B新房子供给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C新房子需求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D新房子需求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14.如果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偏好突然增加,同时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我们可以预料(D )A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提高B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下降C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左移动并使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产量下降D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15.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美元的时候,均衡交易量是1000单位.现在假定买者收入的增加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400单位,那么在新的均衡价格水平上,买者的购买量是(B)A.    1000单位B.    多于1000单位但小于1400单位C.    1400单位D.    以上均不对16.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C)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D.均衡价格在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17.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B)A.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B.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C.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D.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18.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需求不变时,如果其供给增加,则该商品的(D)A.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B.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 C.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D.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1.当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D)A.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上升;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下降;C.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D.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变化不确定。2.下图显示黄油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价格和交易量的影响,如果牛奶(生产黄油的要素)价格下降,正确的图像是,表示均衡交易量,均衡价格A.图像b,减少,上升;B.图像a,增加,下降;C.图像b,减少,下降;D.图像b,增加,下降。图像bQPS1S2DDS1S2PQ图像a3.市场上某产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D)A产品价格超过均衡价格B该产品是优质品C该产品是供不应求D该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4.只有在(A)情况发生时,存在供给小于需求。A.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B.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C.实际价格等于均衡价格;D.消除了稀缺性(二)弹性5.需求函数为(M,n为常数),该需求函数的价格点弹性特征为(D)。A.单位弹性;B.富有弹性;C.缺乏弹性;D.取决于n的大小。6.若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A)A 相同 B 不同 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 依切点所在位置而定7.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将是(D)A毫无弹性 B 有单元弹性 C 缺乏弹性或者说弹性较小 D 富有弹性或者说弹性较大8.(B)时,将使总收益下降。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C.价格下降,需求富有弹性   D.价格上升,供给缺乏弹性9.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降到2美元,需求量将从9单位增加到11单位,则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将(C)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知10.右图给出两条相交的笔直的需求曲线D1和D2,关于这两条需求曲线,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C)A.两条需求曲线都具有不变的价格弹性,D1的不变弹性低于D2;B.在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点,D1的价格弹性高于D2;C.在相交点之上,D1的价格弹性高于D2,但在相交点之下,则D2的价格弹性较高;D.在两条曲线的相交点,D1的价格弹性低于D2。 1.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其他条件不变,为增加收益,生产者应该(A)A.适当降低价格B.适当提高价格C.保持价格不变D.不断地降低价格2.假定玉米市场中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C)A.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的产量下降了20%;B.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将上升低于20%;C.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将上升超过20%。D.不能确定3.当两种商品之一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程度,那么,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B)。A.正;B.负;C.0;D.1。4.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却增加了该商品为(A)A.低档商品;B.替代商品;C.般商品;D.奢侈品。5.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比重将(C)A.大大增加B.稍有增加C.下降D.不变6.设需求由Qd=100-P描述,如价格为P=20,则需求量为(D)A.50B.60C.70D.807.设需求由Qd=100-P描述,当P等于多少时,需求价格弹性为1?(A)A.50B.60C.70D.808.某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则其供给的价格弹性(B)A.随价格变化而变化B.恒为1C.为其斜率值D.不可确定9.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弹性的大小(D)A.与生产者的税收负担成正比,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成反比B.与生产者的税收负担成反比,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成正比C.不影响税收额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配比例D.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无关(三)供求应用10.设需求方程为为P=40-Q,供给方程为P=10+2Q,如政府最高限价为P=20,则短缺为(B)A.10B.15C.20D.2511.设需求方程为为P=40-Q,供给方程为P=10+2Q,进口量为(C)A.5B.6C.7.5D.712.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C)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13.政府无论采取哪种限价政策,其结果是(D)A.会使消费者得到好处;B.都会使生产者得到好处;C.都会使供求失衡的现象消失;D.都会使供求失衡的现象持续存在。14.对某种商品征收交易税,(D)A.价格上升B.供给量减少C.需求量减少D.都对15.如果商品的供给弹性为无穷大,那么在该产品的需求增加时(C)A.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时增加   B.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时减少;C.均衡产量增加但价格不变     D.均衡价格上升但产量不变16.17.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B)A.等于10B.小于10C.大于10D.小于或等于10多项选择题 1.需求是其他条件不变,【ABC】A.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B.需求量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之间的关系;C.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D.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E.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2.需求的决定因素有【BCDE】A.价格B.收入水平C.偏好D.相关商品的价格E.人口3.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当价格上升时,【AE】A.需求量减少;B.需求量增加;C.需求曲线向左平移;D.需求曲线向右平移;E.需求曲线不动。4.有可能导致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有【ABCDE】A.工资水平B.利率C.地租D.技术水平E.税率5.学费上升的原因可能是【ABCD】A.人们的收入增加了B.人口的年龄结构C.政府减少了教育支出D.师资流向其他行业E.外国人在我国办学6.政府制定最高限价的可能后果是【ACDE】A.短缺B.剩余C.排队D.配额E.社会风气败坏7.政府实施支持价格(最低限价)的可能后果是【BCD】A.短缺B.剩余C.供过于求D.降价的压力E.涨价的压力8.价格机制的功能有【ABCD】A.传递信息B.奖励某些生产者C.惩罚某些生产者D.协调生产与消费E.便于征税9.对某种商品征收交易税的可能结果是【ACE】A.价格上升B.价格下降C.交易量减少D.交易量增加E.政府税收增加10.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有【ABCE】A.该商品是否生活必需品B.该商品占消费者支出的比例大小C.该商品是否容易被其他商品替代D.该商品的供给情况E.观察期的长短11.以前,天主教徒在星期五不许吃肉,他们便吃鱼。后来,教皇允许教徒们在星期五吃肉,则【CE】A.一周内的平均鱼价格将上涨   B.鱼的消费量将增加C.鱼的消费量将减少  D.肉的消费量将减少E.肉的价格将上涨12.已知一条线性需求线(如下图),M点为AB线段的中点,则【AC】A.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B.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C.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D.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13.对黄瓜需求的变化,可能是由于【BC】 A.消费者认为黄瓜价格太高了  B.消费者得知黄瓜有益健康C.消费者预期黄瓜将降价    D.种植黄瓜的技术有了改进E.以上都对三.正误题(一)供求2、需求曲线描述了,其它条件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T】3、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零。【F】4、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其互补品的需求也将上升。【F】5、其他不变,收入改变,需求曲线移动。【T】6、偏好的改变导致人们的需求在某条需求曲线上移动,而收入的变动则引起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F】7、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说明消费者愿意在更高的价格上购买更多的产品。【F】8、X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Y商品的需求下降,说明两种商品为替代品。【F】9、汽车价格下降会使汽油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F】10、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T】11、大学学费上升并未使入学学生减少,这说明需求规律在这个场合不起作用。【F】12、供给曲线的斜率都是负的。【F】13、市场总需求取决于价格和总收入,但与收入分布无关。【T】14、消费者甲的需求为q1=1000-2p,乙的需求为q2=500-p,那么,市场上仅有这两位消费者的总需求是Q=1500-3p。【T】15、垂直的供给曲线说明生产者的产量为零。【F】16、成本降低,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或者说供给增加。【T】17、均衡价格是使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T】18、其他不变,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上升。【T】19、需求与供给同时增加则价格上升。【F】20、需求曲线越陡峭,则供给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越大。【T】21、如供给线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则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交易量增加。【T】22、如果价格可以自由浮动,则短缺不会长期存在。【T】23、需求增加则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则供给增加,供给增加则需求减少,从而价格回到原有水平。【F】24、如果需求是水平的直线,则供给的变化不会影响价格。【T】25、如果商品价格和总收益呈现同方向变化,则需求是富有弹性的。【F】26、如果商品价格和总收益呈现反方向变化,则需求是富有弹性的。【T】27、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则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品关系。【T】28、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同时变动时,均衡的产量和价格必然都会发生变化。F29、若供给曲线相对平坦,则由于需求变动带来的均衡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量的变动幅度。【F】30、价格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T】(二)弹性31、由于线性需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都相等,故曲线上任一点的需求价格弹性也相等。【F】32、需求曲线为线性时,曲线上半部分的弹性大于下半部分的弹性。【T】33、如需求价格弹性为-2,价格上升1%,则需求量减少2。【F】34、若某种商品容易被其他商品所替代,则该商品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大。【T】35、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比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要小。【T】36、长期的需求价格弹性比短期需求价格弹性小。【F】37、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数量,如果两条需求曲线通过同一点,则在那一点处,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大。【F】 1、缺乏弹性时,价格变化的方向与收益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T】2、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那么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品。【T】3、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和食品生产将会减少。【F】4、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将会减少。【F】5、如果需求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价格水平越高,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越大。【T】6、如果对食盐的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只占一个极小的比例,那么对食盐的需求就是缺乏弹性的。【T】7、如某商品的收入弹性为1.5,说明需求量要增加1%,收入一定要上升1.5%。【F】8、需求越是富有弹性,则需求者承但的税收也就越多。【F】9、如供给是一条直线,则供给的价格弹性为常数。【F】(三)供求应用10、政府规定最高限价会使短缺现象发生。【T】11、政府规定最低限价的意图是防止价格上升。【F】12、世界上许多城市对房租进行限制,这种作法称为价格下限。【T】13、“破坏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除了轰炸之外就是限制房租了”【T】14、“最低工资法是保护所有低收入者的”【F】15、最低工资法对工人有力而对厂商不利。【F】16、如若对小麦的需求高度缺乏弹性,则粮食丰收将减少农民的收入。【T】17、对一种商品征收消费税,会使市场价格上升。【T】18、对一种商品征收消费税,会使市场价格上升,价格上升的程度恰为消费税率。【F】19、如果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平坦,征收消费税的结果是使消费者负担更大比例的税收。【F】20、对厂商征税,会使厂商生产的商品的供给曲线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下降。【T】21、对厂商征税,将使产品的供给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F】22、如现在市场均衡价格为P=100元,而政府准备对这种商品规定最高限价为110元,那么,市场价格将上升到110元(其它条件不变)。【F】23、对于任何商品,只要降低价格,销售量必然增加,从而收益也一定增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薄利多销”。【F】四、简答题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商品本身的价格,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投入要素价格,其他商品价格,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税收和补贴等。2.什么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市场供求力量自发作用的结果,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不断变化直至相等,最终形成均衡价格。影响个人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偏好、个人的资产与收入、个人所购买商品的价格、与个人所购买商品的价格有关的其他商品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等等。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还包括消费者人数的多少。影响单个厂商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厂商打算出售的商品的价格、为生产该商品厂商所投入的生产要素成本、厂商的技术状况、厂商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等等。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还包括生产该商品厂商数目的多少以及市场的竞争程度。3.讨论弹性有何意义?(黄色表示未用果)对于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仅仅了解或还不足以精确地分析价格与需求量、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不同商品需求量或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用或 进行比较,因为不同商品的量纲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选择弹性方法进行比较。我们知道,不同性质的商品其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即使同一商品在不同的价格下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弹性概念是基于比较商品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性而提出的。1.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作图说明市场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则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动;供求同时变动,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不确定,要具体分析供求变动的幅度以及供求弹性。PQdQsP1P0EP20QQ1Q2Q0Q3Q4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化2.销售收入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以及收入弹性的关系Ed>1,降价则销售收入增加;Ed<1,降价则销售收入减少;反之,则相反。Ed=1,则价格变化不影响销售收入。EI>1,销售收入增长快于消费者收入的增长;0<EI<1,销售收入增长慢于消费者收入的增长;EI=1,销售收入增长与消费者收入增长同步;EI<0,销售收入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3.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2)在产品x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3)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4)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答:(1)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因为产品x生产技术的重大革新将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较前有了增加,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2)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因为生产产品X的企业数目的减少将直接减少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产品X的供给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3)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因为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提高其生产成本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4)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因为当产品X的价格预计要下降时生产者会赶在价格下降之前尽量多生产和出售产品X,以免受或少受跌价的损失,其供给曲线便会向右下方移动。4.什么是对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售卖者的销售收入(或者说购买者的支出)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之。(复旦大学1993研) 答:(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①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②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需求弹性的种类:若Ed=0,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若01,即需求富于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反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当|E0|<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同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当|E0|=1时,销售收入和价格没有关系。例如,农产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产品,为了提高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的办法;相反,对录像机这类高档消费品,由于其需求富于弹性,为了提高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6.当产品x的替代品y的价格上升,会对x的需求产生什么影响?(复旦大学1999研) 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商品x而言,如其替代品y的价格上涨,则会造成对此特定商品x的需求的增加。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自然会在减少苹果的购买量的同时,增加对苹果的替代品梨的购买量。再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则对猪肉的需求量下降了,但间接地导致对其替代品——牛肉的消费增加了。9.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 (1)产品X变得更为时行;(2)产品X的替代品y的价格上升;(3)预计居民收入将上升;(4)预计人口将有一个较大的增长。(武大2000年研)答:(1)对产品X的需求会增加。因为产品X变得更受欢迎,就会有更多的人转向产品X的消费,导致产品X的需求曲线右移,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增加对X的需求量。(2)对产品X的需求会增加。因为作为产品X的替代品,当产品Y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产品Y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产品X来实现替代。此时,产品X的需求曲线右移,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产品X的需求量。(3)对产品X的需求要视产品X是正常品还是劣等品而定。若X是正常品,居民收入上升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将使他们增加对包括产品X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相反,若X是劣等品,居民收入上升后,他们会转向对质量较高的商品的消费,从而减少对X的需求量。(4)对产品X的需求增加。因为预期人口有较大的增长,将产生新增人口对牛肉的额外需求。X的需求曲线右移,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X的需求量。 图2—6非线性需求的点弹性10.当一年气候变得风调雨顺时,农民应该喜还是忧? 答:当一年气候变得风调雨顺时,农民应该喜还是忧,要看农民的总收入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如何变动。风调雨顺的直接影响是农业增收,即农产品的供给增加,这表现为农产品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图2—7,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假若此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发生改变,即需求曲线固定不动,在由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当然,若需求状况也同时发生变化,或需求不是缺乏弹性,那么农民的收入也不会因风调雨顺而减少,所以,在风调雨顺的条件下,农民该是喜还是忧依赖于对弹性系数及需求状况所做的假设,一般不能笼统作判断。图2—7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和谷贱伤农11.简述需求曲线的变动因素。答:需求曲线的变动是由于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对需求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线右移;减少对劣等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线左移。例如,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则对汽车的需求会增加,对黑白电视机的需求会减少。(2)互补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减少,引起需求曲线左移。相反,如果互补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需求曲线左移。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之下,墨水价格上涨,则不但会引起对墨水的需求的减少,同时也会造成墨水补充品的钢笔的需求减少。(3)替代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商品而言,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则会造成对此特定商品的需求的增加,引起相应的需求曲线右移。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下降,则会导致需求曲线左移。例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则对猪肉的需求量下降了,但间接地导致对其替代品——牛肉的消费增加了。(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相反,偏好程度减弱时,会导致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预期未来的物价会上涨,则需求会增加,从而需求曲线右移;当预期未来价格会下降,则会导致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12.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而需求反而增加时,他们给出什么样的解释? 答:(1)根据需求法则(需求规律)的规定,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描述。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这种规律。 (2)应注意的是,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而需求反而增加时,他们给出的解释是: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商品;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则不适用,消费者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需求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如1854年当爱尔兰发生大饥荒而使马铃薯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之时,对马铃薯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这就是因为当时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远远低于其收入效应。五、论述题1.说明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及其核心思想。(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所谓的单个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家庭)和单个生产者(企业),西方经济学假设经济主体是理性的,其行为模式是利益最大化。消费者经济行为被概括为产品市场的需求者和要素市场的供给者,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则概括为产品市场的供给者和要素市场的需求者。所有消费者和所有企业各自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分别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形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供求相互作用决定了所有产品和要素的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上供求相等市场出清。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任务正是要说明价格机制(即市场机制)是如何运行和发挥配置资源作用的,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理论体系由于价格由供求两个方面共同作用,反过来又调节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供求分析或者供求理论通常被当作微观经济学理论阐述的起点。接下来微观经济学以一个清晰的逻辑思路展开其理论体系。消费者理论的主要任务是证明需求定理或需求曲线的存在性;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以及市场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市场部分三者联合起来证明了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的存在性,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除了分析完全垄断厂商、寡头厂商和垄断竞争厂商如何进行产量决策及其均衡特征之外,还通过与完全竞争厂商的比较分析,说明了具有市场势力的厂商在资源利用上的低效率(不完全竞争市场配置资源的低效率);要素市场理论延伸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分析,解释了消费者的收入和厂商的成本决定问题,不仅完成了包含产品和要素的完整的市场分析,还提供了经济学必须关心的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一般均衡理论则把上述基于单个产品或者要素市场的均衡分析扩大到整个经济社会的所有产品和要素市场,以此作为福利经学研究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基础。市场失灵理论打破了“完全竞争市场模型”不符合经济现实的假设条件,既论述了现实市场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因经济和表现,还在不同程度上和从不同角度对增进市场机制提出对策建议。(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微观经济学演绎至完全竞争市场部分就已经暴露出了其核心思想,既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结果是所有厂商都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并实现利润最大化(只获得最大的正常利润,不存在超额利润),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的最低平均成本,这样消费者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满足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各个要素提供者则根据各自在生产中的边际贡献获得了相应的报酬。从市场角度看,均衡位置位于供求相等处,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社会总剩余实现了最大化。而一般均衡理论在严格而峻峭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所有完全竞争市场同时均衡的存在性,因此在理论上证明了完全竞争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符合严格苛刻的帕累托效率标准。从而也就证明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2.供求模型所反映的经济意义 供求模型分析的假设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需求曲线上每一个点都表示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目标的价格与消费量的组合;供给曲线上每一个点都表示生产者实现了利润最大目标的价格与产量的组合;供求均衡意味着消费者和生产者同时实现目标最大化,这时市场上既无未被满足的需求也无生产过剩,而且厂商没有超额利润,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资源在该产品上的配置达到效率。如果所有产品和要素的供求都同时实现均衡,则整个社会的资源获得有效配置。供求分析还反映了价格是配置资源的信号,对价格的任何干预或者价格缺乏弹性都将引起资源不能等到充分利用。1.某市政府鉴于市人口不断增加且商品房价格又较高从而住房日益紧张的情况,打算刺激租房需求,现考虑两种方案,一种是以租房者所支付房租的一定比例给予其补贴,一种是直接规定一个房租的最高价。从均衡价格及均衡产量的角度分析这两种方案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答:如果政府采取补贴的方案,如图2—20所示。设政府未实行方案前租赁房的供需曲线分别为Qs1和Qd1,均衡点为E1,当政府租房者补贴后,导致需求曲线向右平移至Qd2,均衡点为E2,均衡产量增加,住房问题有所改善;均衡价格上升,表明政府补贴有部分转移至出租者手中。就长期来看,由于预期租房需求的增加及间接获得政府补贴的刺激,出租供给会增加至Qs2,新均衡点设为E3,均衡产量进一步增加,住房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如果政府采取最高限价的方案,如图2—21所示。设政府未实行方案前租赁房的短期需求曲线分别为Qs1和Qd1,均衡点为E,均衡价格为Pe。当政府规定了一个最高限价Pr后,导致产生对租赁房的过度需求,大小为线段AB的长度,在短期来看,这种政策有利于收入较低者获得住房;就长期来看,供给曲线更富于弹性,因为出租者完全可以将租赁房改造为其他用途,如图设LOs为长期供给曲线,可以看到最高限价的结果是使供给不足进一步扩大,大小为线段CB的长度,从而导致了住房问题的恶化(收入较低者有能力获得租赁房,但却缺乏租赁房);并且由于对租赁房的过度需求,可能导致租赁质量下降等负面结果,甚至为获得租赁房,租房者不得不私下多交租金,最终导致收入低下者住房仍然困难。从以上的讨论来看,第一种方案更可取一些。图2—20政府采取补贴方案图示图2—21政府采取最高限价方案图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论何时何地,同一杯水效用总是一样的。【F】2.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不可度量,但能进行相对大小的比较。【T】3.一种物品效用的大小表明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F】4.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也一定相应下降。【F】5.边际效用就是效用的改变量。【F】6.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F】7.与穷人丢失50元现金的惋惜相比,富人丢失100元现金表现得没怎么所谓,这是因为富人拥有更多的货币总效用。【F】8.在均衡状态,消费者在每一种物品上得到的效用相等。【F】9.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大的效用。【T】10.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的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F】11.无差异曲线能够相交。【F】12.无差异曲线斜率就是边际替代率。【F】13.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两点可以是效用相同的。【F】14.如果无差异曲线斜率为常数,边际替代率也为常数。【T】15.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边际替代率越大。【T】16.一般来说,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移动,边际替代率递减。【T】17.如果无差异曲线曲线是直线,那么,边际替代率不变。【T】18.当无差异曲线与等支出线相交而非相切时,消费有改善的机会。【T】19.收入减少时,等支出线向右上平移。【F】20.预算线的平行移动说明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而价格没有发生变化。【F】21.预算线的斜率是正的。【F】22.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市场价格比率,他就实现了最优。【T】23.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交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F】24.如果消费者的偏好不发生变化,则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也不会发生变化。【F】25.如果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那么他总是把其收入的一半花费在X上。【F】26.无27.劣等商品一定是吉芬商品,而吉芬商品则不一定是劣等商品。【F】28.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和食品生产将会减少。【F】29.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将会减少。【F】30.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作出一项选择行为时,很少去计算离差、方差等指标,这说明人们实际上并不计较风险。【F】31.消费者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情况下追求预期效用和现存效用中较大的一个。T32.消费者剩余是指买到商品时便宜了多少。【F】33.谢平将全部收入用于两种商品,其中一种是吉芬品。如果吉芬品的价格上升,他对另一商品的需求必下降。如果收入和所有的价格都涨l倍,那么对低劣品的需求将降低。34.如果消费者总是用完其收入,那么,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不是低劣品。35.嘉嘉是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最近价格有所变动,嘉嘉的生活过得更好了。那么,新的消费组合在原价格情况下一定比原消费花更多的钱。36.某人在预算约束下最大化其效用。价格改变后,他的效用降低了。因此,他现在的消费在旧的价格下一定比原先的消费花的钱少。 1.某人是某正常品的净供应者。如果这一商品的价格上升,而其他价格都不变,那他对该正常品的需求一定下降。2.某甲是某商品的净供应者。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某甲可能会变得非常富裕以至于成了该商品的净购买者。3.如果所有的商品是正常品,那么,工资率的增长会诱导工人工作更多小时。4.如果休闲是正常品,那么,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减少劳动供应。5.如果休闲是低劣品,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一定会使工人提供更多的劳动时间。6.利率的提高不可能使理性的贷款者变成借款者。7.将来收入的现时值一定随利率的增加而降低。8.如果消费者可以在给定利率下借或贷,那么,他恰好可以现时值等于其收入现时值的消费9.以最大化净现时值投资是错误的,除非投资者打算在现在用完他所有的财富。10.如果今天的苹果和今天的香蕉是完全替代品,那么,今天的苹果也是明天的香蕉的完全替代品。11.对于任意两个赌博,不管它们的期望报酬是多少,风险回避的人总是挑选方差较小的赌博。12.如果某人的偏好对任何的消费组合都是凸的,那他一定是风险回避的。13.两项投资具有相同的期望报酬,不同的方差。风险回避的投资者一定会挑选方差较小的项目,不管他的其他投资项目是如何。14.两个两项投资的报酬是负向关联的,那么,把一笔资金投在两个项目里比投在其中任何一个项目里的方差小。15.如果某人购买10单元的商品,而商品价格下降了1元,那么,他的消费者剩余至少增加了1元。16.某理性消费者只能消费0或1单元的某商品,那么,当该商品涨价,而收入和其他价格不变时该消费者绝对不会增加该商品的消费。17.市场总需求取决于价格和总收入,但与收入分布无关。18.消费者甲的需求为q1=1000-2p,乙的需求为q2=500-p,那么,市场上仅有这两位消费者的总需求是Q=1500-3p。19.如果消费者必须以他的保守价格购买商品,那么他就得不到消费者剩余。20.如果偏好是传递的,那么商品越多越好。21.偏好为凸性的消费者认为两组合(1,4)和(9,2)并无差异。那她至少不会更不喜欢(5,3)。22.小马的效用函数是max{x,y},他的偏好是凸的。23.立文的行为与弱显现偏好公理相一致。一天,她可以购买组合X,但却购买了Y。另一天,她购买了X,这天,她一定没足够的钱购买Y。24.如果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最大化效用,那他的行为一定与弱和强显现偏好公理相一致。25.强显现偏好公理表明,如果消费者在能购买X时购买Y,在能购买Y时购买X,那么,他的收入一定发生了变化。26.强显现偏好公理表示,如果消费者在能购买Y时购买了X,在能购买Z的时候购买了Y,那么,凡当他能购买Z时,他一定购买X。二、单项选择题1、总效用达到最大时,则()。A.边际效用为正;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负;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2、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为()①正值②负值③零④不确定3、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总效用一定(B )他所支付的货币总效用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4、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B ) A 实际所得      B 主观感受C 没有购买的部分   D 消费剩余部分1、可以反映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和两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是()①预算线②需求曲线③恩格尔曲线④收入扩展线 2、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B )  A 可以代替的    B 完全代替的  C 互补的      D 互不相关的3、无差异曲线的座标轴分别表示()①两种消费品②消费品数量和价格③两种生产要素④生产要素及其产出4、假定X和Y的价格Px,Py,当MRS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A )A增购X减少Y  B 减少X增购Y  C 同时增购X、YD 同时减少X、Y  5、如果消费者A的RCSxy大于消费者B的RCSxy,那么消费者A应该()①用X换B的Y②用Y换B的X③放弃交换④无法判断6、若某条无差异曲线为水平线(横轴代表X、纵轴代表Y),这表明消费者对()的消费已达到饱和A、商品XB、商品YC、商品X和YD、所有商品7、C、MUX和MUY一样D、无法比较边际替代率MRSXY递减,MUX和MUY必定()。A.递增;B.递减;C.MUX递减而MUY递增;D.MUX递增而MUY递减。8、无差异曲线的凸向原点性消除了以下那一种情况?(A )A.在预算线上有两个最优点B.贸易收益C.偏好的传递性D.边际替代率递减9、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C )A 消费者的收入    B 商品价格C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D 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10、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X交点顺时移动的原因是(B)①商品X的价格下降②商品Y的价格下降③X、Y的价格同时上升④消费者收入增加11、商品X、Y的价格和收入都按同一比例同方向变动,预算线将()。A.发生旋转;B.向左平移;C.向右平移;D.保持不动。12、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A.消费者的偏好;B.消费者的效用大小;C.消费者的收入约束;D.货币的购买力。13、风险规避者的效用曲线的形状为()。A.线性的;B.凹的(即边际效用递减);C.凸的(即边际效用递增);D.不确定。14、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U(X,Y)=XY,PX=1,PY=2,I=100,则在(50,50)处其边际替代率为(A )A.1B.2C.3D.415、接上题,消费者的最优消费组合为(C )A.(10,10)B.(25,50)C.(50,25)D.(25,25)16、在消费者均衡点以上的无差别曲线的斜率(A )  A 大于预算线的斜率  B 小于预算线的斜率   C 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D 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17、吉芬商品是(C )A.低劣商品;B.高档商品; C.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的商品;D.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品。1、下面那一个不是消费者的最优条件?(D)A.消费者在每种商品上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B.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C.边际替代率等于市场价格比率;D.消费者的支出最少。2、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B)A.沿着原有无差异曲线移动;B.移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C.不动;D.都可能。3、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应该有:(B)A.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B.替代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为正,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C.替代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为正,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D.都对.4、政府对某种商品的消费给予价格补贴,那么,(B)A.消费者的预算线向原点方向移动;B.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C.价格下降;D.生产者将处于不理地位。5、设定Px=1.5元,Py=1元,如某消费者认为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单位,且购买的X和Y处于均衡状态,那么该消费者必定认为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D)①15单位②20单位③30单位④45单位6、需求曲线的导出可以依据()①价格一消费曲线②收入一消费曲线③无差异曲线④预算线三、多项选择题1.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BCD】A.总效用变小;B.每增加1单位商品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小;C.边际效用递减;D.边际效用一般大于零;E.边际效用一般小于零。2.序数效用论认为【CDE】A.效用能够用数字度量;B.不同人的效用能够比较;C.效用不能够用数字度量;D.效用不不能加总;E.效用仅仅是消费者偏好的表达。3.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有如下性质【BD】A.斜率为正;B.不会相交;C.相互平行;D.稠密;E.从左向右,越来越陡峭。4.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均衡移动的因素是【ABC】A.收入变化;B.价格变化;C.偏好变化;D.生产材料价格变化;E.生产技术变化。5.恩格尔定律指【CDE】 A.价格上升,需求两减少;B.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C.收入增加时,服装上的支出基本保持不变;D.收入增加时,食品上的支出比例基本不变;E.娱乐上的支出比例增加。四、问答题基数效用部分1.钻石用处极小却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答: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即由P=Mu/λ决定。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途虽然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高,价格非常高昂。2.利用基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答:(1)基数效用论指主张用绝对数(即基数)来表示和分析效用的一种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消费者的消费就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获得最大效用,即maxU=U(x1,x2,…,xn)I=P1x1+P2x2+…+Pnxn使用拉格朗日方法,可解得以上条件极值问题中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的一阶条件为…即边际效用与价格成正比。(2)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就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随着递减。又由于消费者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就必须使它的商品购买量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MU/P=λ,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如图3—21所示:在图(a)中,横坐标为某商品的消费量,纵坐标为商品的边际效用。(b)中横坐标为商品的需求量,纵坐标为价格。在A点消费量为Q1,边际效用为MU1,则相对应在(b)中得到A′点,在A′点,需求量为Q1,商品的价格为P1=MU1/λ,按照此办法可以根据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图3—21需求曲线的推导序数效用部分1.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三个假设公理是什么? 答:根据消费者偏好某一个商品组合,而不喜欢另一种商品组合,以及消费者对其所消费的商品组合间的关系的安排,西方经济学者提出了三个基本的假设。这些假设被称为消费者行为公理(axiomofconsumerbehavior)。(1)完备性(completeness)或顺序性(ordering)。消费者总是有能力将多种商品的组合,按照其偏好大小而顺序排列和比较。在这一公理的假设下,消费者对任何两组物品A与B,必须有能力辨别其偏好A优于B,或B优于A,或两者偏好相同,且此三者中只有一种状况能成立。(2)传递性(transitivity)。假如某消费者面临A、B和C三个商品组合,消费者在商品组合A和B之间更偏好A,在B和C之间更偏好B,则该消费者在A和C之间就更偏好A。在这一公理的假设下,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例如,某甲偏好西瓜优于香蕉,且偏好香蕉优于橘子,则我们判断某甲偏好西瓜优于橘子。但是世界上并不是任何一件事皆具有传递性的;例如,某甲喜欢乙,而乙喜欢丙,则不能断定甲喜欢丙;还有下棋也一样,如甲赢乙,且乙赢丙,则不能说甲一定赢丙。(3)无饱和性(nonsatiation)。在无饱和状态时,消费者对愈多的物品其偏好愈大;即消费数量愈多,所获满足愈大。在这一公理的假设条件下,若消费者达到饱和状态或超饱和状态(厌恶)时,消费者不愿再消费,否则他一定不是有理性的人。而我们所设定的假定是未达饱和状态前所做的分析。以上三个公理性假设构成了现代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它们并没有阐明消费者偏好本身,但它们的确使得这些偏好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2.简述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答:(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x1,x2),其中X1和X2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如图3—23所示,横轴与纵轴分别代表A、B两种商品,它们有四种不同的组合,其坐标点分别为Ⅰ,Ⅱ,Ⅲ,Ⅳ。I表示由1个单位A商品与6个单位B商品组合;Ⅱ表示由2个单位A商品与3个单位B商品组合,等等。连接I,Ⅱ,Ⅲ,Ⅳ形成的曲线L便是无差异曲线。图3—23无差异曲线(2)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①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②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图3—24中,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点,这种画法是错误的。其理由在于: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由无差异曲线I1可得a、b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由无差异曲线I2可得a、b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于是,根据偏好可传递性的假定,必定有b和c这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但是,观察和比较图中b和c这两点的商品组合,可以发现c 组合中的每一种商品的数量都多于b组合,于是,根据偏好的非饱和性假定,必定c有点效用水平大于b点的效用水平。这样一来,矛盾产生了:该消费者在认为b点和c点无差异的同时,又认为c点要优于b点,这就违背了偏好的完全性假定。由此证明: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的画法是错误的。③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图3—24违反偏好假定的无差异曲线1.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MRS)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递减的(其理论基础是什么)?答:MRSXY=-△Y/△X,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X商品,必须放弃Y商品量(MRSYX=-△X/△Y,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Y商品,必须放弃X商品量)。因为随着X商品数量的一单位一单位地增加,增加的每一单位X的效用(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假定Y的边际效用不变,为保持总效用不变,每单位X商品替代的Y商品的量也是不断减少的。而实际上,如果所消费的Y商品量减少,其边际效用会递增,这样,每单位X商品替代的Y商品的量递减就更快。可见,MRSXY是递减的,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均衡2.简述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含义。 答: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假定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P1和P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1和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那么,相应的预算等式为:P1X1+P2X2=I该式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他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总支出。而且,可以用和来分别表示全部收入仅购买商品1或商品2的数量,它们分别表示预算线的横截距和纵截距。此外,上式可以改写成如下形式:式中的预算线方程表明,预算线的斜率为,纵截距为。除此之外,从图3—26中还可以看到,预算线AB把平面坐标图划分为三个区域:预算线AB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a点,是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都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的组合点。预算线AB以内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b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在购买该点的商品组合以后还有剩余。惟有预算线AB上的任何一点,才是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花完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点。图中的阴影部分的区域(包括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被称为消费者的预算可行集或预算空间。 图3—26预算线1.阐释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是如何影响预算线变化的。答(1)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当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发生变动时,预算线的斜率虽然不会变动,但其位置将平行移动,因此,消费者的选择点也随之移动。图3—8表示,当消费者的货币增加时,预算线从A1B1移至A2B2,选择点自E1移至E2,对X的需求量自X1增至X2。当消费者的货币收入进一步增加时,预算线又从A2B2移至A3B3,选择E2移至E3,对X的需求量也从X2增至X3……。由E1,E2,E3……所形成的轨迹,反映了消费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对预算线的影响。图3—8收入消费曲线(2)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在两种商品价格,PY既定的条件下,具有一定收入的消费者必定有一条预算线,它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预算线的斜率必然发生变动,消费者的选择点也随之变动。如图3—9所示,当X的价格从PX1降到PX2时,预算线便从A1B移到A2B,选择点从移到E2,需求量从X1增至X2;当X的价格从PX2进一步跌到PX3时,预算线又从A2B移到A3B,选择点又从E2移到E3,需求量也从X2进一步增到X3……。由E1,E2,E3……所形成的轨迹,反映了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图3—9价格消费曲线 1.为什么说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的比率是消费者的均衡条件? 答:(1)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以MR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ΔX1和ΔX2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2)如果假定商品的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12可以表示为两商品的边际效用MU1和MU2之比。由于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和相应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即有:|MU1·ΔX1|=|MU2·ΔX2|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与上式相应,可以有:根据上面两式,可得出关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为:2.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出需求曲线的?答:(1)序数效用论是利用无差异曲线、序算线为分析工具,通过考察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得到一组不同价格水平下的均衡点来推导出需求曲线的。(2)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之处,均衡条件是,使用上述均衡点的获得方法,不断变化X1的价格,则可以找到相应的均衡点,也就可以找到在这一价格水平下所对应的消费量。将价格和消费量的对应值表示在相应的坐标平面内,即为需求曲线(图3—18)。 图3—18需求曲线1.略述消费者均衡消费的理论基础。 答:(1)其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表明,以富裕时期的消费转用于匮乏时期获得的效用。并且这种由于消费转移而增加的效用,只要这两个时期内消费方面有任何差别,就会始终存在。因而消费者有将其所有收入平均消费于各个时期的倾向,即消费者愿意平稳消费。(2)消费者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商品或劳务中,消费者总是选择和购买那些能够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但是,人们的货币总是有限的。而且,消费者不能一直挣钱,他总有退休、生病或其他无法挣钱的时候。那么,为了达到一生的平衡消费,在消费者能挣钱的时候还是该存一部分,以应付不时之需。2.什么是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什么?答:(1)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他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2)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这一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PiXi=Ii=1,2,3…,n(1)MUi/Pi=λ(2)其中,I为消费者的收入,Pi、Xi和MUi分别为第i种商品的价格、消费量和边际效用,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1)为限制条件,(2)为在限制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3)在序数效用论者那里,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价格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3.什么是收入效应?什么是替代效应?两者变化的方向相同还是不同?在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时,保持消费者名义收入不变所引起的实际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或者说引起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总量的变化,这就是收入效应。当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时,将引起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中该商品与同该商品相近的商品之间的替代,这就称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变化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4.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可以向后弯曲?请给出说明。(人大2001研) 答: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供给曲线具有特殊的形状,一般说来,它向后弯曲。 (1)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2)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供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1.何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它们对低档物品的需求产生什么影响?(人大2002研)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现分析低档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低档物品的需求产生的影响。图中的横轴OX1和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低档商品。商品1的价格P1变化前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点,P1下降以后的消费者的均衡点为b点,因此,价格下降所引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这便是总效应。通过作与预算线AB′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具体地看,P1下降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衡点a运动到均衡点c,相应的需求增加量为,这就是替代效应,它是一个正值。而P1下降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使消费者由均衡点c运动到均衡点b,需求量由减少到,这就是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一个负值,其原因在于:价格P1下降所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减少对低档物品的商品1的需求量。由于收入效应是一个负值,所以,图中的b点必定落在a、c两点之间。图中的商品1的价格P1下降所引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变化的总效应为,它是正的替代效应和负的收入效应之和。由于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或者说,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以,总效应是一个正值。综上所述,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如图3—29所示),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图3—29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正常商品价格的下降为什么会导致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请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予以说明。 答: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正常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现用图3—27说明正常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图中的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正常商品。在商品价格变化之前,消费者的预算线为AB,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a点,a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均衡点。在a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现假定商品1的价格P1下降使预算线的位置由AB移至AB′。新的预算线AB′与另一条代表较低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b点,b点是商品1的价格下降以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在b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比较a、b两个均衡点,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这便是商品1的价格P1下降所引起的总效应。这个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图3—27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通过作与预算线AB′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具体地看,P1下降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衡点a运动到均衡点c,相应的需求增加量为,这就是替代效应,它是一个正值。而P1下降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使消费者由均衡点c运动到均衡点b,需求量由增加到,这就是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也是一个正值。这是因为,当P1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加时,消费者必定会增加对正常商品1的购买。这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2.简述吉芬商品的价格效应变化。 答: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现用图3—20说明吉芬商品的价格效用变化。图中的横轴OX1和纵轴OX2仍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商品。商品1的价格P1下降前后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分别为a点和b点,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这就是总效应。通过补偿预算线FG可得:为替代效用,它是一个正值;是收入效应,它是一个负值。而且,负的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正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所以,最后形成的总效应为负值。在图中,a点必定落在b、c两点之间。图3—20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如果某人意外地接受了一笔财产,他的收入—闲暇预算约束线如何变化?工作时间上升了不是下降了? 答:如图3—30所示,假设以纵轴表示收入,横轴表示闲暇时间,那么其收入—闲暇约束线如下图所示。若某人意外接受一笔财产。则其预算约束向外平行移动,因而与效用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究竟切点在哪儿则和切点上的斜率有关。切点不同则可能导致其或者增加工作时间或者减少工作时间,这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工资多少及差异曲线的形状。图3—30收入—闲暇预算约束线2.假设小李花费一定收入消费两种商品x和y,当x的价格下跌时,小李对x消费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下面的命题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x是正常商品;(2)x是劣质商品;(3)x不是吉芬商品;(4)y是正常商品;(5)y是劣质商品。 答:(1)“X是正常商品”,不正确,因为正常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可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效应。(2)“X是劣质商品”,正确,因为非吉芬商品的劣质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3)“X不是吉芬商品”,不正确,因为X不是吉芬商品,可能是正常商品,也可能是劣质商品。如果是正常商品,其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可能会等于或小于收入效应。(4)“Y是正常商品”,不正确。因为X价格下降时,对X消费量的替代效应之绝对值是否大于收入效应之绝对值与Y商品是否是正常商品无关。(5)“Y是劣质商品” ,不正确。因为X价格下降时,对X消费量的替代效应之绝对值是否大于收入效应之绝对值与Y商品是否是劣质商品无关。1.我国许多大城市资源严重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请用经济学的原理为此设计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该方案:(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2)对生产资源配置有何影响?(3)对城市居民的收入有何影响? 答: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也许可得到缓解或消除。(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在图3—12中,横轴代表自来水的数量,纵轴代表自来水的价格。直线L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当自来水价格从OP1提高到OP2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Oq1下降到Oq2。于是,消费者剩余从ΔP1AC减少为ΔP2BC。图3—12自来水的需求曲线(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途径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异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对此,可以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2.为了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政府拟在以下两种方案中选择其一:(1)对凡购买该商品之每一单位补贴r(比例补贴);(2)给予消费者收入补贴R(定额补贴);假定这两种不同补贴的总金额相同。请用图比较这两种不同补贴方案会对消费者的选择和效用有什么影响?说明政府采取哪一种方案更能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答:如图3—31所示,设某消费者收入OA,其预算线为AB,而AB线的斜率为-PX;若政府对X给予补贴,消费者只须负担一半,这如同X的价格下降了一半;因此预算线会右移至AB′。设原来消费点为C,效用为U0,当政府给予补贴之后,消费者会以EC′的收入来购买OC的X;而在未补贴之前,此消费者欲购买OG的X,势必得花费EF的收入来购买,其差额为(FC′),即为政府所补贴的金额。 图3—31给予消费者补贴的预算线若政府付出相同的金额(FC′)之下,而把间接补贴改为直接补贴,亦即给予消费者(FC′)的现金收入,则预算线会通过C′点而与AB线平行(此时X价格不会变动,如图所示);此时新的预算线会与一条满足水平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故消费者的消费点会移至,而消费者的效用会增为,比间接补贴的效用更大。这个现象的产生乃是由于在直接补贴之下,消费者能有更多的选择自由,而不会把补贴的金额全数用以购买X,故所能获得的效用也较间接补贴为大了。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在政府所付出的金额相同之下,采用直接给予消费者收入补贴的方案,可使消费者获得更高的效用。1.免费发给消费者一定量实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这些实物折算的现金。哪种方法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效用?为什么?试用无差异曲线来说明。 答:用发现金的方法给消费者会带来更高的效用,因为发了现金,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而发实物,则此实物可能不是消费者所需要或最需要的,这时,消费者就难以得到最大的满足了,如图3—13所示。图3—13在图3—13中,MN线代表食物(y)和衣服(x)的价格一定时发了一笔现金所形成的预算线,y1CN线则表示发食物时消费者的预算线。如发实物(食物),该消费者可得Y1的食物,所获效用为U1,如发现金让消费者根据偏好自由选购,消费者会买x2的衣服和y2的食物,所获效用U2,U2>U1。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应最大化条件? 消费者要想获得效用的最大化,消费者必须按照下列原则调整自己的购买量:在既定的收入与商品价格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分配他在各种商品上支出的原则是使得他花费在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这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获得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这一条件可以表示为…其中MUi(i=1,2,…,n)表示任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Pi(1,2,…,n)表示任一种商品的价格。若消费者所购买的是两种商品,则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面下追求最大结果,可从图3—10中看出,通过连续变动的价格,得到类似于B的一些点。连续这些点便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图中只给出了A、B点,需求曲线是通过连接A、B 两个点得到的。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于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图3—10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需求曲线1.试述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2)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3)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表达式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XY=MUX/MUY=PX/PY。(4)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故效用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而序数效用论表示效用作为一种主观的感受是无法用基数来衡量其大小的,故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联系:(1)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2)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3)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4)他们推导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2.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是根据什么理论得出来的?你如何评价这个理论?答:(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各自从对单个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2)下面对这两个理论作简要评价:①基数效用论大致流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牛津大学的埃奇渥斯和剑桥大学的马歇尔都是其代表性人物。从专业技术上看,基数论被认为具有三大缺点。首先,效用是一个主观的心理概念,从而它的大小是否能加以衡量构成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效用既然是一个主观的心理概念,那么,不同人的效用之间的可比性构成一个更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基数论的成立依赖于边际效用递减而边际效用的递减又被认为是一种“先验的” 规律,即不能加以证明而仅凭大家的经验和内省而认同的规律。这种脆弱的理论基础被认为是有损于基数论的科学性。不仅如此,边际效用递减还在意识形态上使资产阶段,特别是很富有的阶层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正如马歇尔指出的那样,货币(金钱)也必须服从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既然如此,由于富人持有的货币量远大于穷人,所以前者的边际效用大于后者。如果把一元钱从富人转移到穷人手中,整个社会的效用(福利)便会增加。这样,边际效用的递减可以成为收入平均化的理论根据。②鉴于基数论的上述三大缺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的推动之下,序数论取代了基数论的地位,其理由据说是因为序数论能够不依赖于效用的可衡量性和边际效用的递减而推导出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实际上,序数论的这种优点仅仅是形式上的。此外,序数论本身也存在着自己的缺点。a.无差异曲线表示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建立无差异曲线要有一个前提,消费者总是可以通过两商品之间的替代来维持一定的满足程度。但事实上,人们的欲望具有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别的欲望要从不同类别的商品的消费中才能得到满足。而不同类别的商品是不能相互替代的。b.在对序数效用论的论述中,我们用两种商品的组合,来说明消费者的偏好和无差异曲线。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这种组合当然不限于两种商品,而应把社会上全部商品的品种包括在内。c.根据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假定,无差异曲线一定应该是凸向原点的。但现实并不能对这一假设作出保证。d.在序数论中,价格不进入效用函数。但是显然违反事实,在一般的情况下,很少有消费者能撇开价格因素,而单独考虑商品效用的大小。只有不懂世故的幼童,根本不知道价格是怎么一回事,才会脱离价格而判别他对商品的喜爱程度。总之,虽然序数论在形式上弥补了基数论的缺点,但是,它在实际上仍然是一个比较牵强的说法。1.假设社会上只有X、Y两种商品,作一用数字表示的图说明,假如,而总支出水平和价格既定不变,通过多买些X而少买些Y,则总效用必然增加(如假设PX=PY,则你的任务会很容易完成。 答:(1)因为总支出水平和价格既定不变,又假设Px=Py,预算线AB也就随之确定,并且AB与Y轴、X轴所成角度都是45。AB总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设为Ⅲ。另外,无差异曲线Ⅱ的满足小于Ⅲ的满足,I的满足小于Ⅱ的满足。AB与I交于C点,与Ⅱ交于D点。C点的X商品量为OX1,D点的X商品量为OX2,E点的X商品量为OX3。Y商品的量C、D、E各点以次为OY1、OY2、OY3。在E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亦即,所以,在C、D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大于预算线的斜率,即>,所以,>在>的情况下,C点处在较低的无差异曲线I上。如果多购(OX2-OX1)单位X商品,少购(OY2-OY1)单位Y商品,消费者就处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Ⅱ上D点。如果再购买(OX3-OX2)单位X商品,少购买(OY3-OY2)单位Y商品,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处在既定预算水平和价格下最高的无差异曲线Ⅲ上E点。 图3—55两种商品的效用(2)其实,问题也可以简答如下:由于假定Px=Py,因此,MUx>MUy,这时消费者若将一部分货币从购买Y转向购买X,则由于多买X而增加的效用会大于由于少买Y而损失的效用,从而使总效用增加。1.利用效用论有关原理,说明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 答:(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负效用指某种东西所具有的,不但不能给人们带来某种欲望的满足,反而给人们带来了不舒适或痛苦的能力。如垃圾、废气一类物品。负效用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因为不同的消费者在消费同一商品时得到的效用量或者达到最大总效用时的消费数量可能不同。在西方经济学中,人们一般用负效用和效用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的行为或者社会总体的福利。(2)劣等品指需求量随收入变化而成反方向变化,收入增加其需求量反而减少的商品。对于劣等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根据经济人假设,消费者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若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则消费者从任何一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都是负效应,则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只会选择不消费,而这是不现实的。因此,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六、图解题1.假定橙汁和苹果汁为完全替代品,画出合适的价格—消费(橙汁的价格变动)曲线和收入—消费曲线;左鞋和右鞋是完全的互补品,画出合适的价格—消费曲线和收入—消费曲线。(北大2000研)答:答:(1)完全替代品指消费者愿意以固定比例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在完全替代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一般会购买价格较低的那种商品。例如本题中的橙汁和苹果汁,橙汁的价格降低必然会引起人们用苹果汁代替橙汁,进而减少购买橙汁。对于完全替代品,首先假设预算线比无差异曲线更平坦。作图3—33。图3—33完全替代品的收入—消费曲线与价格—消费曲线图3—33,设y轴代表苹果汁的消费量,x轴代表橙汁的消费量,由于两者完全替代,故无差异曲线为直线,在图3—33中为斜实线,图中斜虚线为预算线,消费者均衡点落在x轴上。由(a)可看到,收入—消费线与x轴重合;在(b)图中,假设苹果汁的价格固定,可以看到价格—消费线仍然与x轴重合。图3—34完全替代品的收入—消费曲线与价格—消费曲线假设预算线比无差异曲线更陡峭。如图3—34,由(a)可看到收入—消费线仍与X 轴重合;在(b)图中,假设苹果汁的价格固定,可以看到价格—消费线仍与x轴重合。图3—35完全互补品的收入—消费曲线与价格—消费曲线(2)完全互补品指消费者偏好以固定比例消费两种商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是多少,消费者都必须按固定比例购买两种商品。对于左鞋和右鞋,你不能只买一只或一双半,必须成双购买。对于完全替代品,如图3—35,设y轴代表左鞋的消费量,x轴代表右鞋的消费量,由于两者完全互补,故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型,在图3—35中为实直角线,图中斜虚线为预算线。由(a)图可得,斜45度线为收入—消费线;从(b)可看到,价格消费线也为斜45度线。之所以为45度线,因为左鞋和右鞋始终是1∶1的关系。1.假定张、李二人每月将40元钱用于买饮料。张喜欢含糖饮料,李喜欢不含糖饮料。(1)在同一坐标中画出张、李二人的无差异曲线。(2)利用边际替代率解释张、李二人的无差异曲线为何不同。(3)如果张、李二人对于所购两种饮料支付同样的价格,他们的边际替代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答:(1)如图3—56,纵坐标S表示含糖饮料,横坐标N表示不含糖饮料,因为张喜欢含糖饮料,李喜欢不含糖饮料,张的无差异曲线在任一点较之李的无差异曲线平缓。图3—56含糖饮料(2)对于S与N的任一组合点,为得到一单位不含糖饮料,张愿放弃的含糖饮料比李要少,张需要更多的不含糖饮料去补偿自己所放弃的某些含糖饮料,因此,张具有比较低的边际替代率(MRSN,S)。(3)张、李的MRS,相等,等于价格比率,但由于二者偏好不同,他们消费的两种商品量不同,在不同的消费数量下,他们的MRS相同。2. 某人把他的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他认为X和Y是完全替代的,一单位X和一单位Y的效用相同。X每单位需4元,Y每单位需5元。请问:(1)假设X的价格下降到3元,他会更多地购买X商品吗?消费的这种变化中,多少归于收入效应?多少归于替代效应?(2)若X的价格不变(仍为4元),Y的价格下降为3元,他会买更多的Y商品吗?消费的这种变化中,多少归于收入效应?多少归于替代效应? 答:(1)因为一单位X的效用与一单位Y的效用相同,所以,MRSXV=1。又因为Px=4元,Py=5,所以,预算线AB的斜率==0.8。因此,AB的斜率小于MRSxy,AB与无差异曲线I相交,如图3—57(a)。这时,消费者为得到最大满足,把全部收入用于购买OA量的X商品,而不买任何Y商品。当X的价格下降到3元时,预算线变为。的斜率=,仍小于MRSxy。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Ⅱ相交于A′点。这时,消费者为得到最大满足,把全部收入用于购买OA′量的X。X商品的购买量增加了AA′。从图3—57(a)可以看出,X商品购买量的增加完全是由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为零。(2)现在X的价格不变,仍为4元,Y的价格下降为3元,预算线变为AB′,如图3—57(b)。AB′的斜率=,大于MRSxy,它与无差异曲线Ⅲ相交于B′点。这时,消费者为得到最大满足,把全部收入用于购买OB′量的Y,Y的购买量由A点时零增加到OB′。从图3—57(b)可以看出,这种增加全部归于替代效应,而收入效应为O。图3—57七、计算题效用1.假定只有三种商品,考虑下列三种组合:06A:x=3,y=4,z=4B:x=2,y=1,z=4C:x=5,y=2,z=2假设当价格时,消费者选择A组合;当价格时,消费者选择B组合;当价格时,消费者选择C组合。请问:按显示偏好公理,如何排列这三种组合?这种排列是否遵从传递性?(1)当价格为时,购买A组合花费:2×3+2×4+2×4=22;购买B组合花费:2×2+2×1+2×4=16;购买C组合花费:2×5+2×2+2×2=18;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选择A组合。按照显示偏好公理说明,, (2)当价格为时,购买A组合花费:2×3+3×4+1×4=22;购买B组合花费:2×2+3×1+1×4=11;购买C组合花费:2×5+3×2+1×2=18;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选择B组合。按照显示偏好公理可知,消费者在新的预算约束下买不起A、C组合,这说明,(3)当价格为时,购买A组合花费:1×3+3×4+3×4=27;购买B组合花费:1×2+3×1+3×4=17;购买C组合花费:1×5+3×2+3×2=17;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选择C组合。按照显示偏好公理说明。这些偏好组合遵从传递性。1.假定X和Y两种商品为线性无差异曲线,其斜率处处是1/2,即MRSxy=1/2(1)  当PX=1美元,PY=1美元,且M=1000美元时,消费者均衡是什么?解:由于MRSxy=1/2,PX/PY=1,所以MRSxy<PX/PY。消费者均衡时最优商品组合为x=0,y=M/PY=1000/1=1000(2) 当PX=1美元,PY=2美元,消费者均衡是什么?由于PX/PY=1/2,所以MRSxy=PX/PY。故预算线上各点都是均衡点。2.若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是-b的直线,价格为Px、Py,收入为M时,最优商品组合是什么?解:预算方程为:Px·x+py·y=M,其斜率为由于无差异曲线是直线,这时有角解。当b>时,角解是预算线与横轴的交点,如图3—44(a)所示。这时,y=0由预算方程得,x=图3—44最优商品组合最优商品组合为 当b<时,角解是预算线与纵轴的交点,如图3—44(b)所示。这时,x=0由预算方程得,最优商品组合为当b=时,预算线上各点都是最优商品组合点。1.某人的的效用函数依存于全年不劳动的闲暇日数x及对商品y的消费量,购买y的支出全部来源于其劳动日数L所得的工资,假设日工资为100元,商品y的价格为50元,问该人若想实现效用最大化(效用函数为u=x2y3),则他每年应安排多少个劳动日? 解: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式为:50y=100L即:y=2L=2(365-x)=730-2x(假定一年为365天)在此条件下求u=x2y3的条件极值。构造拉格朗日函数为:L(x,y,λ)=x2y3-λ(y+2x-730)效用极大化条件为:①②整理①和②式可得:,即y=3x代入预算约束式,可得:x=146,y=438所以,L=365-146=219也就是说,该人若安排219个劳动日,即可达到效用最大化。求需求函数2.某人生活在仅有两种商品x、y的世界中,每一时期他的效用函数为:U=50x-0.5x2+100y-y2 ,x的价格为4,每一时期里他的收入为672。试求:(1)导出他对y的需求函数。(2)若y的价格为14,他将买多少X?(3)在这种均衡的状态下,计算他对x的需求收入弹性。(4)此人得到一个加入某协会的机会,此协会的会员能以价格5购买y,并且这是惟一的好处,问他进入协会而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是多少?(5)若会费为每期222,问他会加入吗?此时货币对他的边际效用是多少? 解:(1)MUx=50-xMUy=100-2y由消费者均衡条件知:,①且:4x+y·Py=672②由①②得(2)当Py=14时,(3)x·Px+y·Py=M当Px=4时,X的需求收入弹性为。(4)当Py下降到5元时,在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收入增加了(14-5)×36=9×36=324元,这是他愿意入会的最大代价。(5)当会费为222元时,由于222<234,故他愿意入会,此时可供支配的收入水平为672-222=450元。此时货币对他的边际效用第四章生产理论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边际收益递减是由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B.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规模报酬递减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D.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2、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2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4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C)①RTSLK=2且=2②RTSLK=,③RTSLK=2,且④RTSLK=,且3、当生产函数Q=f(L)的APL为正且递减时,MPL可以是(D) ①递减且为正②递减且为负③零④上述任何一种情况1、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β,如果1<α+β,则表现为(B)①规模报酬不变②规模报酬递减③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④各种生产经素增加的比例大于产量增加的比例2、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如果企业处于RTSLK>时,企业应该调整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以达到最优的要素组合(A)①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条件下不断用劳动去替代资本②不改变劳动数量的情况下增加资本数量③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条件下不断用资本去代替代劳动④不改变资本数量情况下增加劳动数量3、脊线以内区域的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值,合乎理性的生产只可能进行在(A)区域①脊线以内②脊线上③脊线以外④任一4、对于生产函数Q=f(L,K)和成本方程C=W.L+r.K来说,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D)①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②RTSLK=③=④上述说法都对5、等产量曲线一般()向原点,其斜率为(C)①凸,正②凹,负③凸,负④凹,正6、对等产量曲线来说,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A)①多②少③不变④不确定7、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D)AAPL是递减的BAPL为零CMPL为零DMPL为负8、当APL为正但递减时,MPL是(D)A递减B负的C零D上述任何一种9、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水平的关系称作(A)A生产函数B生产可能性函数C总成本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10、如果某厂商增加1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4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B)A-0.25B-4C-1D-511、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线相交,那么要素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C)A应增加成本支出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C应减少成本支出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12、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C)。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13、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A)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上述都正确1、当某厂商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既定的产量时,那么他(D)A总收益为零B一定要获得最大利润C一定未获得最大利润D无法确定是否获得最大利润2、在以上几种情况下,实现了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是(A)AMPL/PL=MPK/PKBMPL/PL〈MPK/PKCMPL/PL〉MPK/PKD以上都不能实现3、在下图中,哪一条曲线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C)AXBYCZDM Q XY ZM OL 4、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D)A、MRTSLK=PL/PK    B、MPPL/PL=MPPK/PK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上述都正确5、如果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那么要生产该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应该(A)A、增加投入B、保持原投入不变C、减少投入D、上述三者均不正确6、当劳动的平均产量大于零时,边际产量可以是(D) A.下降的B.0 C.负的D.以上都对7、当边际产量小于零时,要素的投入阶段是(C)A.阶段ⅠB.阶段ⅡC.阶段ⅢD.以上都不对8、如果增加1单位劳动(L)投入,厂商必须减少2单位资本(K)才能保持产量不变,那么MRTSLK等于(B)A.0.5B.2C.1D.49、设横轴为劳动L,纵轴为资本K,等成本线的斜率为(C)A.PL/PKB.PK/PLC.-PL/PKD.-PK/PL10、如果生产函数是常数规模报酬的,当劳动增加10%而资本保持不变时,产量将(D)A.增加10%B.下降10%C.增加超过10%D.增加不到10%11、 一、正误题1.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产量。【F】 1.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的曲线不会相交。【T】2.生产理论可以分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任一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部分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F】3.生产理论中,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分为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长期内就没有可变要素投入与不变要素投入的区分。【T】4.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T】5.对于生产函数Q=f(L,K)的生产来说,任何理性的生产者既不会将生产停留在第I阶段,也不会在第III阶段进行生产,所以,生产只能进行在第II阶段。【F】6.在一条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上,随着资本对劳动的不断替代,边际技术替代率RTSKL是递减的。【T】7.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T】8.对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来说,当产量发生变化时,各要素的投入量变化比例将不同,所以各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并非固定不变。【F】9.在脊线以外的区域中,或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值,或资本的边际产量为正值。【F】10.随着产量的增长,短期固定成本增加。【F】11.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引起总产量增加。【F】12.在短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有不能调整。【F】13.经济学中长期与短期的划分取决于时间的长短。【F】14.理性的生产者会在第二区域(经济区域)内组织生产。【T】15.扩张(展)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点。【T】16.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主要是规模过大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降低等。【T】17.等产量线是一组凸向原点的曲线。【T】18.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作用。【T】19.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表明要素合理投入区应是一种要素在生产中可以替代另一种要素。【T】20.生产函数描述的是产量与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技术关系。【T】21.当要素投入增加时,总产量总是增加的。【F】 1.边际产量最终是递减的。【T】2.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的斜率。【T】3.要素投入的第二阶段开始于边际产量最大。【F】4.当边际产量等于零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T】5.要素的合理投入就是使利润最大的要素投入。【F】6.平均产量线与边际产量线相交于边际产量线的最小值点。【F】7.规模报酬递增意味着规模越大利润越高。【F】8.平均产量是总产量线的切线的斜率。【F】9.要素合理投入的条件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T】二、简答题生产概述1.简述用边际交易费用方法来确定企业合理规模边界的原理企业运营成本=市场交易费用+组织成本;企业规模与市场交易费用负相关,与组织成本正相关;组织成本可以理解成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企业运营成本最小的规模就是最优的规模最优规模的条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合并(减少)一个生产项目所减少(增加)的市场交易费用等于组织成本的增加(减少)时,企业规模达到均衡。短期生产2.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何理解? 答:(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2)这一规律发生作用应具备以下条件:短期生产函数;技术水平既定;技术系数可变;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要经历递增、递减、成为负数的过程;先后投入的要素在质量上完全相同。3.试解释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原因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既定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厂商连续投入某种可变生产要素,当该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厂商从每一单位继续增加投入的该要素中获得的产量是递减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作用前提是生产技术不变,只有一种可变要素投入,或者至少有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 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当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未达到最佳组合比例前,其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达到最佳组合比例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越是继续增加该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的比例就越偏离最佳组合比例,因此边际产量出现递减趋势。1.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 答: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量曲线TP、平均产量曲线AP和边际产量曲线MP的形状及相互关系划分的。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平均产量从零增加到平均产量的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曲线AP和曲线MP的交点。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但边际产量仍大于零,所以总产量仍是递增,直到总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曲线AP和MP的交点到曲线MP与横轴的交点。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也递减。这一阶段是曲线MP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那么理性的厂商应怎样选择呢?首先,厂商肯定不会在第三阶段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其次,厂商也不会在第一阶段生产,因为平均产量仍然可以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未发挥到最大作用,厂商没有充分获得可以获得的好处。因此,厂商只在第二阶段生产。因为在第二阶段,虽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有在下降,但总产量还是不断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速度在变慢,直到停止增加为止。长期生产2.什么是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在性质上有何异同? 答:(1)等产量曲线。参见名词解释。(2)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在性质上的异同。相同点:①在有效的区域内,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②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③等产量曲线之间决不会相交。不同点:①无差异曲线反映的是消费者的同等效用,而等产量曲线则是反映生产者的同等产量;②等产量曲线不能像无差异曲线那样,将两端无限延长则与两坐标轴无限接近,而到一定限度则向两坐标轴上方翘起。这表明,任何两种生产要素都不能完全替代,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互相替代,超出这个范围则无法替代。在两种要素互相替代,到达其中一种要素必不可少的最低使用量时,就不能再继续替代了。否则,就会因替代的要素过度而产生负值,而不得不增加被替代的要素,才能保持总产量不变厂商均衡3.某公司的雇员包括20位非熟练工人,45位半熟练工人与60位熟练工人。经实际考查后发现,目前非熟练工人每人日边际实物产量为10单位,而半熟练工人及熟练工人每人日边际实物产量分别为20单位和50单位。每人日工资率分别是:非熟练工人20元,半熟练工人30元,熟练工人50元。该公司目前的产量水平不变。在上述情形下,你认为该公司的员工组合有无改革的必要?为什么?答:员工最优组合的必要条件是:,其中下标f、b、s代表非熟练、半熟练、熟练。因,元,=20,=30,=50,=50元,将这些数据代入上式,得:10/20≠20/30≠50/50。由此可推知,该公司员工组合确有改革的必要。由于<<,即,<<,所以熟练工人的雇佣量必须增加,非熟练工人的雇佣量必须减少,半熟练工人则可能需要增加或减少。以上变动为的是促使每一单位货币支出在每一员工身上都能产生同样的边际实物产量。4.为什么说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点?(人大1996研) 答: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发生平行移动;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也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等成本线相切所形成的切点即为生产的均衡点,因此,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点。它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规模报酬1.简要说明规模报酬的含义及原因。答:(1)规模报酬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①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大于100%。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②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也增加100%。③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小于100%。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一般来说,企业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致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个阶段之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2)规模报酬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它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使得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2.当一个企业规模扩大时,其产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在企业生产的开始阶段,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企业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分工和生产经营管理达到最优状态,此时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模报酬不变以后,由于企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降低了生产效率,从而出现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3.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4)二者都是供求论的基石。一、作图题二、论述分析题1.按生产三阶段论,试阐明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答:(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西方经济学家通常将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置于同一张坐标图中,来分析这三个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图4—21就是一张标准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图,它反映了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生产产量曲线的其本特征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曲线先是上升的,并在点达到最高点,然后再下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①关于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边际产量的定义公式可以推知,过TPL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值。例如,在图中,当劳动投入量为L1时,过TPL曲线上A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值,它等于的高度。正是由于每一个劳动投入量上的边际产量MPL值就是相应的总产量TPL曲线的斜率,所以,在图中MPL曲线和TPL曲线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在劳动投入量小于L4的区域,MPL均为正值,则相应的TPL曲线的斜率为正,即TPL曲线是上升的;在劳动投入量大于L4的区域,MPL均为负值,则相应的TPL曲线的斜率为负,即TPL曲线是下降的。当劳动投入量恰好为L4时,MPL为零值,则相应的TPL曲线的斜率为零,即TPL曲线达极大值点。也就是说,MPL曲线的零值点和TPL曲线的最大值点D是相互对应的。以上这种关系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最大值点。进一步地,由于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产量MPL曲线先上升,在点达到最大值,然后再下降,所以,相应的总产量TPL曲线的斜率先是递增的,在B点达到拐点,然后再是递减的。也就是说,MPL曲线的最大值点和TPL曲线的拐点B是相互对应的。②关于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平均产量的定义公式可以推知,连结TPL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值。例如,在图中,当劳动投入量为L1时,连结TPL曲线上A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OA的斜率即,就是相应的APL值,它等于的高度。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所以,在图中当APL曲线在点达到最大值时,TPL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其切点为C点。③关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MPL曲线和APL曲线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两条曲线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在点以前,MPL曲线高于APL曲线,MPL曲线将APL曲线拉上;在 点以后,MPL曲线低于APL曲线,MPL曲线将APL曲线拉下。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MPL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PL曲线的变动。因为,就任何一对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因此,就平均产量APL和边际产量MPL来说,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AC时,每增加一单位产品,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比以前要大些,所以,AC是上升的。这样,MC曲线只能在AC曲线最低点与之相交。如图5-15所示,两曲线相交于R点,R点便是AC曲线的最低点。图5-15边际成本曲线1.说明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长期平均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产出水平。通过用长期总成本除以产出水平,或作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可以得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是先下降,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呈现U形。但其原因不同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因为在长期中所有要素是可变的。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有:(1)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具体地说,就是以规模经济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降部分,而以规模不经济来解释上升的部分。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与规模收益是不同的概念。规模收益是所有要素投入都同倍扩大而引起的产出的变化情况,所涉入的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所要说明的是产出规模扩大与成本变化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产生于一个工厂内各种投入要素之间关系的变。当厂商改变一个工厂的产出水平时,它总是要采取一种不同于以前的生产技术,即现在看是最有利可图的生产技术。在理论上,经济学家常常把规模经济定义为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况。例如,假如一个厂商把其所有要素的投入量都增加1倍,其结果是产量增加大于1倍,那么,这就说明已出现规模经济。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具体地说,有四个因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劳动分工合理化,提高专业化程度;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包括副产品、管理效率的提高、大规模采购、信货等的便利。这一切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长期平均成本。然而,物极必反。当规模继续扩大时,一定会达到一点,在这一点上规模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相互抵消,过了这一点,就会进入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规模扩大使得管理无效率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增加的情况。例如,假如厂商在增加其各种要素投入之后,产量却没有按比例增加1倍或1倍以上,这就被称之为规模不经济。导致规模不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规模过大,造成管理人员信息沟通缓慢、内部官僚主义、决策失误及要素边际生产力递减等现象。所有这些都会造成长期平均成本的上升。对于厂商而言,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由规模经济逐渐转向规模不经济,那么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会呈U形。此外,外在经济或不经济会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比如由于外部不经济,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涨,从而影响整个行业,这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移;反之,由于外部经济而使厂商也获益,引起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移。(2)“学习效应”。学习效应指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经理可以积累起有关商品的生产、技术设计和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这种效应表现为每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的逐步降低。这种效率的提高来自技巧和技术的熟练,亦即是实践经验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制造业涉及要把许多部件组装成为一种产品。当工人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关于各个部件之间关系的更多知识时,就会出现学习效应,导致时间和成本的节约。学习效应对平均成本的影响可用图5-18说明。在图中,有两条平均成本曲线:以LACno表示无任何学习效应情况下的长期平均成本;以LAC表示存在学习效应情况下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学习效应会引起该厂商成本结构的累积性变化。所以,当产出非常低时,LAC曲线几乎与LACno曲线相重合。随着所生产的产量(一个累积总量)越大,LAC曲线就趋于越偏离LACno曲线。在图5-18中,这种偏离度是以LACno和LAC这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的。图5-18学习效应虽然学习效应会导致重大的成本节约,但这些成本节约可能会不足以抵消规模不经济的影响。因而,当产量达到某一点之后,LAC曲线会反转向上。所以,学习效应会扩大规模经济实现的区域。 (3)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针对关联产品的生产而言的,指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单位成本支出小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的情形。假设一个厂商生产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Qx和Qy;我们把C(Qx,Qy)定义为生产这些产量的总成本。那么,如果满足下述条件,我们就说存在范围经济:C(Qx,Qy)12时,处于生产的第三阶段。(2)当产品的价格PX=SAVC的最小值时,工厂停止生产,SAVC最小发生在为APL为最大值,从上面的计算已知,L=6时APL达最大值。当L=6时,产量X=-63+24×62+240×6=2088。由于满足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为6元,所以6个工人一周的工资成本为WL=40×6×6=1440元。 因此,当产品的价格低于0.69元时,则停止生产。(3)厂商均衡的条件为W=VMP=PX·MPL,则当L=8时,MPL=-3×83+24×8+144=144。每个工人每周的工资为40×6=240元,则:当L=8时,总产量X=-83+12×82+144×8=1408。总收益TR=x·Px=1.67×1408=2351.36元。总可变成本TVC=W·L=8×240=1920元。由于利润要达到300元,由利润π=TR-TVC-TFC得固定成本TFC=TR-TVC-=2351.36-1920-300=131.36元.1.设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且已知w=2,r=1,则:(1)试求:Q=100,400时,LAC为多少?(2)设K=16,求Q=100,400的SAC为多少?解:(1)假定固定产量水平为Q0,在Q0下的最低总成本:所以长期总成本函数所以Q=100,400的LAC都是(2)K=16时,由,得Q2=16L,所以Q=100时,SAC=12.66Q=400时,SAC=50.042.设生产函数为Q=6KL,试用两种方法求出相应的成本函数(K与L的价格即定)。  解:在短期中,给定的生产规模实际上是为求得最低成本而设置的;在长期中,每一种生产规模都是最低成本的规模,于是,成本函数的确实,实际上可以转化为在给定产量下确定最低成本问题。设K与L的价格分别为PK、PL,则求成本函数的两种方法为:方法一:minTC=KPK+LPL使得Q=6KL设拉格朗日函数为X=KPK+LPL+λ(Q-6KL)分别对K、L、λ求偏导,得由(1)(2)式得PK/6L=PL/6K代入(3)式,可得则所求成本函数为TC=KPK+LPL方法二:对于生产函数Q=6KLMPL=6KMPK=6L由生产者均衡条件MPL/MPK=PL/PK,得 代入生产函数Q=6KL中,则TC=LPL+KPK1.假定某厂商需要求如下:Q=5000-50P。其中,Q为产量,P为价格。厂商的平均成本函数为;AC=。(1)使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与产量是多少?最大化的利润是多淡季?(2)如果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收10元税收,新的价格与产量是多少?新的利润是多少?(北大1995研)解:(1)由Q=5000-50P得P=100-0.02QTR=P·Q=(100-0.02Q)Q=100Q-0.02Q2由得TC=6000+20Q利润π=TR-TC+100Q-0.02Q2-6000-20Q=-0.02Q2+80Q-6000π′=0.04Q+80=0,此时Q=2000,P=100-0.02×2000=60π=-0.02×2000280×2000-6000=74000(2)如果单痊产品征10元税收,则TC=6000+20Q+10Qπ=TR-TC=100Q-0.02Q2-6000-30Qπ′=-0.04Q+70=0Q=1750,此时P=100-0.02×1750=65π=-0.02×17502+70×1750-6000=55250第六章市场论(一)完全竞争1.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之一是(A)A.产品是无差别的,而且卖者与买者也是没有差别的B.买卖双方没有差别,但产品是由差别的C.买卖双方是由差别的,但产品是无差别的D.产品和买卖双方都是有差别的2.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列哪个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行业。(B)A.自行车行业;B.玉米行业;C.糖果行业;D.服装行业。3.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C)。 A.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B.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D.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1.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其原因是(B)A.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很大,在固定的价格上可以提供它愿意提供的所有数量B.企业产品数量相对于市场需求数量来说微不足道,它可在市场决定的价格熵提供他愿意提供的全部数量C.市场的价格是固定的;D.企业产品的价格弹性是缺乏的2.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价格由什么决定?(C)A.仅由市场需求决定B.仅由市场供给决定C.市场需求和供给D.以上都不对3.总利润最大的条件是(D)A.TR=TCB.TR曲线和TC曲线平行C.TR曲线和TC曲线平行且TC超过TR;D.TR和TC平行且TR超过TC。4.完全竞争的厂商的最优产出条件是(D)A.MR=ACB.MR=MCC.MR-MC最小D.MR=MC且MC上升5.短期内企业的最优产出是指(C)A.利润大于零B.利润等于零C.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D.单位利润最大6.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的停产点是(D)A.P=SAVCB.TR=TVCC.总亏损等于TFCD.以上都对7.完全竞争企业的利润极大化的价格和产量的特征是(A)A.P=AR=MR=MCB.P>AR=MR=MCC.P>AR>MR=MCD.P=AR>MR=MC8.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以上部分的边际成本是指(A)A.完全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B.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C.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D.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9.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C)A.他将取得最大利润;B.他没能获得最大利润C.他是否获得最大利润仍无法确定;D.他一定亏损.10.当完全竞争的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D)A.P=MR=LMC=SMCB.P=MR=LAC的最小值C.P=MR=SAC=LACD.都对11.完全竞争厂商如果处于长期均衡的位置时,说明(C)A.厂商可以获得经济利润B.厂商可以获得会计利润,但没有达到正常利润C.厂商可以获得会计利润,并且正好等于正常利润D.厂商的会计利润等于零12.某完全竞争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在长期内成同方向变动,则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呈(C)A.水平;B.向右下方倾斜;C.向右上方倾斜;D.以上都不对13.成本不变行业中,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均衡状态下,产量的增加量(B)A.完全来自新企业;B.完全来自原有企业;C.要么完全来自新企业,要么完全来自原有企业;D.部分来自新企业,部分来自原有企业。多项选择题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厂商的短期内供给线向上倾斜的原因在于【DF】A.价格高,利润大B.产量越大,总成本越大C.产量越大,平均成本越大D.产量越大,边际成本越大E.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2.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BD】A.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之上B.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C.位于价格线之上D.与价格线重合 E.位于边际收益线之上(二)不完全竞争1、一个垄断企业面临着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当全部收益上升时,可以断定(A)A.MR在下降,但是正值B.MR在上升C.MR是负值D.MR是常数 2、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为直线时,边际收益曲线也是直线。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为平均收益曲线斜率的A.2倍;B.1/2倍;C.1倍;D.4倍。3、如果在需求曲线上某点的价格弹性为Ed=-5,商品的价格P=6,则相应的边际收益MR等于(A)A.7.5B.4.8C.1D.244、当垄断市场的需求富于弹性时(D)A.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较大;B.边际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差额较大;C.边际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差额为0;D.边际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差额较小。5、完全垄断市场中,如果A市场的价格高于B市场的价格,则(B)A.A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B.A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C.两个市场的需求弹性相等;D.以上都正确。6、无论是竞争性企业,还是垄断性企业,要扩大产量的情况是(C)。A.P〉MCB.P〈MCC.MR〉MCD.MR〈MC 7、一个垄断企业要取得最大利润,(D)A.可以自由定价B.可以在缺乏弹性的部分定价C.可以在富有弹性的部分定价D.必需使MR=MC8、一个垄断企业长期获得经济利润的最有说服力的主要原因是(D)A.它比竞争企业更注重效率B.它比竞争企业更重视定价策略C.它比竞争企业更重视推销策略D.它受到政府保护,别的企业不能进入 9、政府要对一个垄断企业的价格进行管理,要使企业的经济利润消失,其方法是(B)A.P=MCB.P=ACC.P=AVCD.P=AFC 10、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可以有(A)①P大于LAC②P小于LAC③P等于最小LAC④以上情况都可能存在 11、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的一个重要区别是(B)A、产品是否有差别B、参与竞争的企业数目多少C、长期中企业获得的利润大小D、资源转移的灵活程度12、下列(A)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A.企业数量很少;B.进出该行业容易;C.存在产品差别;D.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13、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C)。A.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市场;C.垄断竞争市场;D.寡头市场;14、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A厂商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B厂商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D取得超额利润,发生亏损及获得正常利润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5、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必然有(B)A价格大于长期平均成本B在均衡点上,主观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大于客观需求曲线上的弹性C资源在广告中浪费D边际成本等于实际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16、垄断竞争者的短期供给曲线(A)A.无法定义B.SMC的递增部分C.SMC在AVC曲线以上的递增部分D.只有当要素价格为常数时才能定义。17、垄断竞争厂商实际最大利润的途径有(D)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产量B品质竞争C广告竞争D以上途径都可能用 1、一个行业有很少厂商每个厂商销售的产品与其他厂商的产品略有差别这样的市场结构被称为(D)A垄断竞争B完全垄断C完全竞争D寡头垄断 2、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C)A同质的B有差异的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D以上都不对3、所谓自然垄断是指(B)A.从经济上看允许多个企业存在,但从技术上不允许B.从技术上看允许多个企业存在,但从经济上不允许C.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看都允许多个企业存在D.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看都只允许一个企业存在4、寡头垄断和垄断的主要区别是(A)A.企业数目不同B.竞争策略不同C.成本结构不同D.从事开发和研究的力度不同5、在有弯折点的需求曲线模型中,需求曲线上的折点意味着边际收益曲线是(B)A不确定的B不连续的C水平的D垂直的6、在斯威齐模型的弯折需求曲线上,拐点两边的需求弹性是(A)A、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C、左右两边弹性一样D、以上均不对7、卡特尔制定同一价格的原则是(A)A.使整个卡特尔的产量最大;B.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小C.使整个卡特尔的成本最小;D.使整个卡特尔中各厂商的利润最大多项选择题1.完全垄断的成因有【ABCDE】A.专利B.独占关键生产要素C.秘密配方D.规模经济E.其他厂商无法进入市场的障碍2.3.垄断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其产量满足【AD】A.MR=LMCB.MR=LACC.AR=LMCD.AR=LACE.MR=LMC=P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1.区分各类型市场的重要标志是厂商对价格的影响能力。【T】2.如果对于某一给定的产量,一个生产者使成本最小化,则他通过生产该产量而实现了利润极大化。【F】(生产者要使成本最小化面临的问题是,而使利润最大化面临的问题是。显然成本最小化时的产量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下的产量。)3.均衡产量是指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T】4.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中,企业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所以,企业的产品的需求是完全缺乏弹性的。【F】5.完全竞争厂商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所以,他们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非价格竞争。【F】6.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所以,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也是水平的。【F】 1.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可以影响市场价格。【F】2.由于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是不变的。F(完全竞争的厂商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价格不会改变,它仅仅意味着单个厂商的行为不会影响现行的价格。如果一个完全竞争行业中的所有厂商或大多数厂商同时增加或减少其产量,市场价格就会发生变动,但每一次变动后的市场价格对单个厂商来说仍然表现为一种既定的价格,厂商在这一价格下能够卖掉任意数量的产品而不会对价格产生影响。)3.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T】4.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价格。【T】5.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的需求、边际收益、平均收益、价格线重合。【T】6.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利润总是达到最大。正确。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利润不可能达到最大。因为生产者可以通过增加产出提高其利润。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生产者减少产出显然能提高其利润,故利润也不可能最大。7.如果一厂商的MPa=5,MPb=12,同时Pa=3美元,Pb=7.20美元,则这个厂商达到了利润极大均衡。【F】(这时厂商使用的要素a和b的边际产量MPa和MPb之比,虽然和要素价格Pa和Pb之比率相等,即MPa/MPb=5/12,而Pa/Pb=3/7.2=5/12,从而做到了要素的合理组合,实现了厂商均衡,但这种均衡不一定是利润极大,而可能是亏损极小。)8.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可能在亏损的状态下生产。【F】9.如果一个企业的平均收益低于平均成本,则该企业应当停产。【F】10.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在短期内发现他的平均成本的可能最小水平都高于产品的价格,那么该厂商将停产。【T】11.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底于平均变动成本就停止营业。【T】12.虽然固定成本可能是净亏损的原因,但它不会是停产的理由。【T】13.虽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T(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入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以营业。因为销售收益能补偿可变成本,可表示为≥0(而≥0≥≤ TFC),故经济损失小于TFC,某厂商不营业,则会损失TFC,所以厂商必然选择营业。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就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了,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高固定成本不能是厂商关门的原因。)1.如果一完全竞争厂商在AVC曲线下降时达到了短期均衡,为使利润极大,该厂商就应当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F】2.企业在停止经营时,TR=TVC,亏损的具体数额无法求得。【F】3.一个完全竞争企业处于短期均衡时,AVC和AC都是下降的。【F】4.如果一个企业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说明他已获得了最大的利润。【F】5.如果一个厂商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那么它就不应该在亏损的状态下维持它得到的利润。错误。当市场价格位于最低平均成本与最低可变成本之间时,生产对厂商来说虽亏本,但由于尚可弥补一些不变成本,故生产比不生产强。6.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如果对商品的生产增加税收,则税收的负担主要落在生产者头上,如果对商品的销售增加税收,则增税的负担主要落在消费者头上。F(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价格完全由消费者对商品的边际偏好决定,消费者既不会多出一分钱,也不能少出一分钱,因此,不管政府是对生产征税还是对销售征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均不会变化,所有负担均落到生产者头上。)7.只要在竞争性行业短期中存在经济利润,原来的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新的企业会进入。【T】8.在完全竞争行业中,一个代表性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说明它处于长期均衡的位置。【T】9.当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处于长期相衡时,每个厂商都在LAC的最低点运行。由于LAC极小意味着规模报酬不变,因此该竞争性行业是一个成本不变行业。【F】10.由于在长期内完全竞争的厂商的利润总为0,所以它不愿为能降低成本的发明支付任何费用。【F】(长期中技术变化,实际上完全竞争行业不以成本都相同为前提)11.完全竞争行业的供给曲线,是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把各个企业的供应数量水平相加而得。【T】12.一个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该行业中每个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之和。【F】13.完全竞争行业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F】14.由于在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利润必等于零,企业进入某行业最后都会处于零利润状态,因此企业就无必要进入。 错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虽然长期均衡利润为零,但短期利润并不一定为零。当利润是正时,对企业来说,进入比不进入好。1.政府对污染征税并不会减少污染量。因为企业将会把所有的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错误。企业能否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完全依赖于市场的需求弹性,对于弹性无穷大的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将全部承担其污染引起的税收负担,这种情况下,企业必然会考虑税收成本,从而减少污染。2.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都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就无法继续经营。F(这句话前半部分是对的,后半部分是错的。在长期,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指超额利润)为零,也即每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得不到超额利润。当产品的价格下降时(由需求缩小引起的),会引起部分厂商退出该行业,由于部分厂商的退出,使该行业的供给量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会上升到原来的水平,恢复到原来的价格水平时,留存下来的厂商又达到新的均衡。因而不能说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都无法继续经营。)不完全竞争3.完全垄断企业根据MR=MC确定产量,一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F】4.一个垄断企业可以随心所欲地定价,以取得最大利润【F】5.凡是垄断企业都是要打破的。【F】6.垄断企业的价格总是比竞争的情况来得高,产量来得少。【T】7.垄断企业是市场唯一的供给者,所以不必进行推销努力。【F】8.垄断就是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只有一个生产者。【T】9.垄断者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T】10.垄断市场中的价格依赖于厂商的产量。【T】11.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F】12.垄断者的边际成本可以不通过平均成本的最小值点。【F】13.垄断者的最优产量条件是MR=MC=P。【F】14.当需求弹性等于-1时,垄断者的利润最大。【F】15.垄断者的供给曲线就是其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之上的部分。【F】16.垄断企业是不会发生经济亏损的。【F】17.垄断企业具有垄断权力,所以可以“价格不封顶,质量不保底”。【F】 1.价格歧视一定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F(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就是一个例外)2.与单一定价相比,歧视定价可能获得的利润更多。【T】3.按P=MC定价,都不会使企业产生亏损。【F】4.如果垄断者生产的商品具有线性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向消费者征收从价税,会使该商品价格以税收量为度上升。【F】5.在长期均衡条件下,如果垄断产品的需求下降,价格在长期比在短期下降得更多。【T】6.一个垄断者如果具有下列长期总成本和总收益曲线:TC=0.125Q2+30Q,TR=-0.1Q2+48Q,当最高价格分别为P=42和P=43时,他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在前一价格时比在后一价格时大。【T】7.垄断厂商长期均衡时,垄断者的生产规模一定是会使短期平均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小。F(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就是说,MR曲线、LMC曲线和SMC曲线这三条必须相交于一点。正因为这样,这时,LAC必须等于SAC,即LAC曲线和SAC曲线必须相切,其切点和上述三线交点在一条垂直线上,但这并不要求LAC和SAC必须相切于LAC和SAC的最低点上,而只要相切就可以了。此切点可以在LAC线最低点左边(这时垄断厂商长期使用的设备小于最优规模),也可以在LAC曲线最低点右边(这时垄断厂商长期使用的设备大于最优规模)。而切点恰巧在LAC线最低点则是一种难得的情况。)8.如果一个行业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那么就应该由政府经营。错误。自然垄断的行业是指某些始终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只需一家厂商经营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需求的行业。若有两家或两家以上厂商将生产较高的平均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但这并不说明该由政府经营。因为从现实来看,由政府经营的国营企业缺乏评估管理绩效的激励制度,可能是非常低效率的。像铁路业,在中国由政府经营一直亏损且效率低,而在许多国家由私人公司经营则高效得多。9.因为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可以任意提价,故企业应尽快扩大自己的规模成为垄断者。F(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从理论上讲,垄断者是价格的制定者,因为其产品没有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垄断行业,厂商是产品的惟一卖者。然而在实际上,如果垄断厂商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从而使总收益和利润下降;其他厂商如看到有丰厚的利润会眼红尽管没有替代品,但相似的替代品总是会生产的,因而垄断厂商如果定价过高,会使自己产品失去销路,市场被相似替代品夺走;国家也会对垄断厂商的定价加以控制,有些国家会通过制定反垄断法(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规定最高限价,还可用征税等办法加以控制。)1.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F】2.垄断竞争的关键条件是产品的差异。【T】3.在竞争型的市场中,如果一个厂商的生产技术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性,那么如果最大利润存在,它一定为零。正确。假设最大利润不为零,则由于其生产技术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厂商总可以通过复制其生产而增加利润,故最大利润不存在,这与假设相矛盾。4.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价格。【F】5.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可以长期地取得利润。【F】6.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线与平均成本线相切。【F】7.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区别主要在于产品是否有差别。【T】8.完全竞争模式和垄断竞争模式的一个共同点是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竞争程度都比较大。【T】9.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dd曲线在所有价格水平下都更缺乏弹性【F】10.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主要区别在手垄断竞争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F】11.在长期,垄断竞争厂商得不到超额利润,所以,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一样是一种有效的市场。【F】12.企业扩大广告开支的效果主要看它把需求曲线向外移后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广告开支。【T】13.企业增加广告开支后的平均成本必然比没有发生广告开支前来得高。【F】14.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T】15.产品越有差别,价格就越有差别。【T】16.在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都面临着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T】17.垄断与垄断竞争的关键差别是后一种情况下存在着自由进入【T】18.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关键差别是前一种情况下存在产品差别【T】19.如果垄断竞争中的企业获得了经济利润,我们就可以预期,由于新企业进入,每个企业的需求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T】20.经济学家用博奕论分析垄断竞争,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企业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F】21.在长期均衡时,垄断竞争行业的企业产量大于与其平均总成本曲线上最低点相关的水平【T】22.垄断竞争下配置效率不如完全竞争的原因在于产品差别的存在【F】 1.寡头垄断市场中,垄断者相互依存。【T】2.自然垄断的成因是规模经济存在。【T】3.寡头市场上各企业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T】4.寡头垄断与垄断的共同点是缺乏竞争力度。【T】5.一个寡头在决定是否降价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其他企业可能做出的反应【T】6.进入古诺垄断行列的进入成本越高,长期均衡时的垄断厂商数量越多。【F】7.古诺双头垄断下的产量高于勾结时的产量。【F】8.古诺垄断条件下的厂商越多,行业的产量越高。【T】9.由于寡头之间可以进行勾结,所以,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竞争。【F】10.卡特尔是一个垄断组织。【T】由于寡头之间可以进行勾结,所以,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竞争。【F】完全竞争1.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讨论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意义。(武大2001研)答: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1)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行为者只占极微小的市场份额,他们可以增减消费量或产量,但没有谁能够独自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上的所有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独自决定如何行动,这些行动汇集起来共同决定了市场价格。但对单个的参与者来说,他只是一个价格接受者。(2)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产品具有完全相互替代性,消费者对购买哪一个生产者的商品不存在偏好,惟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是价格。卖者也不会有任何垄断条件,如果哪个厂商提价,他的产品就会卖不出去,而且他也没有必要降价,因为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价格将产品卖出去,实现自己的那一份相对微不足道的市场份额。(3)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每个厂商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不存在任何障碍。缺乏效率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适应竞争的企业。(4)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十分苛刻的,几乎没有或很少有一种行业能够完全满足这些条件。尽管如此,完全竞争还是各种市场结构的理论基础,能够充分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现实市场对这些假设的某种调离,并不严重影响完全竞争模型所得出的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意义主要包括:(1)根据完全竞争市场必须满足的条件假设可以获得一些有关这种市场上的需求和价格决定等方面非常有意义的信息。如果上述条件都得到满足,那么必然产生的结果是:市场价格完全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即市场机制)所决定;但对个别的市场参与者来说,可能的价格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价格。(2)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经济学比较分析实际部门的特征提供了标准,这一理论分析模式说明了非完全竞争市场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认识实际情况提供了极其有用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分析工具。 (3)完全竞争市场在纯理论形式上是一切可能的市场中最完美的。从长期来看,厂商给社会提供的是尽可能低的价格和尽可能高的产量。商品价格等于生产商品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因而消费者只需支付最低价格;在长期中不存在经济利润,所有厂商都运营于平均成本最低点,资源得到最充分配置。具体来说,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而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①资源配置最优化。均衡点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对产品价值的评价等于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如果出现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情形,则意味着对产品价值的评价大于该产品的机会成本,产品生产资源配置不足,反之,如果出现价格低于边际成本的情形,意味着对产品价值的评价小于该产品的机会成本,产品生产资源配置过度。所以,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资源配置最优。②净社会福利最大化。简单来说,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只要扩大产量就可以增加总收益,就会增加社会福利;反之,减少产量会增加总收益。在均衡点上,价格、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实现净社会福利最大化。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均衡点达到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净社会福利最大化。1.论述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中南财大2003研) 答: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直接由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这是假设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然而,当分析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时,这个假设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当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时,整个行业产量的变化有可能对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根据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完全竞争行业可分为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这三类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各具有自身的特征。下面根据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点来推导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指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只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量的很小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在图6—19中,由市场需求曲线D1和市场短期供给曲线SS1的交点A所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1。在价格水平P1,完全竞争厂商在LAC曲线的最低点E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均为零。由于行业内不再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故称A点为行业的一个长期均衡点。此时,厂商的均衡产量为Qi1,行业均衡产量为Q1,且有。图6—19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a)厂商;(b)行业假设外在因素影响使市场需求增加,D1曲线向右移至D2曲线的位置,且与SS1曲线相交,相应的市场价格水平由P1上升到P2。在新的价格P2,厂商在短期内沿着既定生产规模的SMC曲线,将产量由Qi1提高到Qi2,并获得利润。从长期看,由于单个厂商获得利润,便吸引新厂商加入到该行业中来,导致行业供给增加。行业供给增加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但由于是成本不变行业,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发生变化,企业的成本曲线的位置不变。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会使厂商的SS1 曲线不断向右平移,随之,市场价格逐步下降,单个厂商的利润也逐步下降。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为止,即SS1曲线一直要移动到SS2曲线的位置,从而使得市场价格又回到了原来的长期均衡价格水平P1,单个厂商又在原来的LAC曲线的最低点E实现长期均衡。所以,D2曲线和SS2曲线的交点B是行业的又一个长期均衡点。此时有。市场的均衡产量的增加量为Q1Q3,它是由新加入的厂商提供的,但行业内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仍为Qi1。连结A、B这两个行业的长期均衡点的线LS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成本不变的行业是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提供产量,该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市场需求变化,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化,但长期均衡价格不会发生变化。(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指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成本递增行业是较为普遍的情况。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图6—20中,开始时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点E1和行业的一个长期均衡点A是相互对应的。它们表示:在市场均衡价格水平P1,厂商在LAC1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且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图6—20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a)厂商;(b)行业假设市场需求增加使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至D2曲线的位置,并与原市场短期供给曲线SS1相交形成新的更高的价格水平。在此价格水平,厂商在短期内将仍以SMC1曲线所代表的既定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并由此获得利润。在长期,新厂商会由于利润的吸引而进入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成本不变行业不同,在成本递增行业,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使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使得厂商的成本曲线的位置上升,即图中的LAC1曲线和SMC1曲线的位置向上移动。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直接表现为市场的SS1曲线向右平移。那么,这种LAC1曲线和SMC1曲线的位置上移和SS1曲线的位置右移的过程,一直要持续到它们分别达到LAC2曲线和SMC2曲线的位置及SS2曲线的位置,从而分别在E2点和B点实现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均衡。此时,在由D2曲线和SS2曲线所决定的新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P2,厂商在LAC2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又都为零,且。连结A、B这两个行业长期均衡点的线LS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在长期,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市场需求的变动不仅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动,还同时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动。(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指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行业成本递减的原因是外在经济的作用。这可能主要是因为生产要素行业的产量的增加,使得行业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使得所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以图6—21进行分析。开始时,厂商在E1点实现长期均衡,行业在A点实现长期均衡,E1点和A点是相互对应的。所不同的是,当市场价格上升,新厂商由于利润吸引而加入到该行业中来的时候,一方面,在成本递减行业的前提下,行业供给增加所导致的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却使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下降了,它使得图中原来的LAC1曲线和SMC1曲线的位置向下移动。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仍直接表现为SS1曲线的位置向右移动。这两种变动一直要持续到厂商在E2点实现长期均衡和行业在B点实现长期均衡为止。此时,在D2由曲线和SS2曲线所决定的新价格水平P2,厂商在LAC2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又恢复为零,且。图6—21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a)厂商;(b)行业连结A、B这两个行业长期均衡点的线LS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在长期,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成反方向的变动。市场需求的增加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还同时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动。1.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答:(1)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指在长期中,厂商通过改变所有要素的投入数量,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达到的一种均衡。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中,厂商在短期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只能调整可变要素的数量,因此,厂商只能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变动产量所引起的短期可变成本的变动来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而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具体地说,可以进行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调整;另一方面,行业内企业数量的调整,即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厂商的长期均衡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调整实现的。①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的调整。在长期内,厂商为使其利润最大化,必然会调整其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在某一生产规模和产量水平上,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厂商便会增加产量,扩大规模;而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时,厂商便会减少产量,缩小规模。②行业长期调整。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因此,只要一个行业有利可图,新厂商便会进入,增加供给,使市场价格降低,直至长期利润为零;若行业中有亏损,一些厂商便会退出,减少供给,提高价格,直至行业亏损为零。长期内,厂商在上述两方面的调整是同时进行的,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LAC=SAC。(2)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如下: 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厂商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厂房设备规模,与此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和亏损厂商退出该行业,当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如图6—22(a)中的P0]达到均衡时,如果这一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则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人数不再发生变化,因为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从而不再扩大产量,新厂商也不再加入该行业),也不亏损(从而不再缩小生产,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行业),于是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图6—22(3)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的特点是:①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②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有超额利润,新的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造成整个市场的供给量扩大,使市场价格下降到各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为止。③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不仅必然是其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而且必然是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如图6—22(b)]。1.试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并评价其配置资源的效率。 答:(1)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而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这也就是行业内企业数量的调整;另一方面表现为厂商对生产规模的调整。长期均衡的条件:LMC=SMC=MR=AR=P=LAC=SAC①由于行业内厂商数目变化对厂商长期均衡形成所起的作用在长期内,如果行业内的单个厂商可以获得利润,则会吸引其他新的厂商加入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随着新厂商的加入,行业的厂商数目增加,整个行业的供给就会增加,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市场价格会一直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为止。相反,如果行业内的单个厂商的生产是亏损的,则行业内原有厂商中的一部分就会自动退出生产。随着原有厂商的退出,行业内厂商的数目就会减少,整个行业的供给就会减少,市场价格就会上升,市场价格会一直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为止。最后,由于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都处于一种既无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行业内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也就停止了,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便处于一种长期均衡状态。②厂商结合生产规模的调整与行业内厂商数目的调整来实现长期均衡长期内市场的商品价格会随着行业内厂商数目变化所引起的行业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单个厂商在每一个变化了的价格水平上,调整生产规模使其满足MR=LMC的均衡条件。在这样一个调整过程中,单个厂商最后必然将生产规模调整到与利润为零的长期均衡所要求的产量相适应的最优生产规模水平。 (2)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①从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度量了社会生产一单位产品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单位产品的货币(或其他商品)数量,即社会给予该单位产品的价值评判。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该产量达到了最优。因为,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市场价格,那么就意味着在消费者看来,最后一单位的产品不值那么多,从而减少该单位产品的生产会提高全社会的价值总和;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价格,那么增加生产会提高社会的价值总和。这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是最优的。②再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平均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所有的产量每单位所花费资源的费用,而市场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所有产量每单位支付给生产者的收益。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恰好补偿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企业没有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没有支付多余的费用,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在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提供的生产量恰好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就是说,当提供该产量时,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中选择了成本最低的一个。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因为企业利用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最低的生产成本。③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通过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所以,当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需求发生变动或由于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供给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及时根据市场供求的状况进行调整。另外,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因而企业没有必要通过广告之类的宣传媒介强化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3)完全竞争市场虽然在配置资源上是有效率的,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完美的方面。①完全竞争市场尽管可以实现产量最大和技术规模最优,但是没有差异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因为对于同一用途的商品而言,完全竞市场迫使消费者只能选择一种商品。②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是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横向叠加得到的,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如果在经济系统中收入分配不均,那么,收入高的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市场需求的影响大,而收入低的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市场需求的影响小。这样,市场需求的变化主要反应收入高的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因此,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反应所有消费者的需求。③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每一个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只占市场份额的很少一部分,这就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在市场需求既定的条件下,现有的技术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现有的技术使得平均成本有可能在很大的产量范围内处于递减阶段。但是,受到需求的制约,完全竞争市场不允许一家企业提供过多的产出,迫使企业只能选择小规模的生产技术。所以说,完全竞争市场未必能使企业选择最优的技术,或者说选择最优技术进行生产不一定能满足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总之,由于完全竞争市场的高效率以及它过于严格的限制,使得该种市场经常被看做为一种理论模式。8.成本递减的完全竞争行业原先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现在如果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那么在极短期、短期和长期内,是调整产量还是调整价格? 答:成本递减的完全竞争行业是这样一个行业,其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成本递减的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原因在于成本递减的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减的。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表示:成本递减的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价格随着行业长期供给量的增加而减少,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和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化。如图6—23,D0为原市场需求曲线,现在D0向右上方移到 。那么在极短期(指厂商来不及调整产量,比短期更短的时期,在短期,厂商可以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使用)每个厂商的供给量不变,则市场供给量也不变,从而使市场供给曲线如图上的S0,是一条垂直OQ轴的直线,市场供给量固定为OQ1,于是市场上厂商只能调整价格,产量无法调整。在短期,厂商可以通过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增加产量,另一方面同时调整产品的价格,每个厂商这样做时,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新的均衡点为C,均衡价格为P2,均衡产量为Q2。在长期,新的均衡点为D,均衡价格为P3,均衡产量为Q3。因为在长期,厂商可以调整厂房设备,新的厂商也可以进入。假定由于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厂商的生产成本曲线下降,厂商在扩大产量的同时,价格(P3)反而低于原先的均衡价格(P2)。图6—231.从资源配置、价格、产量和福利等方面比较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要求画图分析) 答:(1)一是完全竞争。这种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从多、产品具有同质性、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信息完全、交易自由等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殊市场结构,是理论分析的一种抽象状态,一般很难出现。二是垄断竞争。这是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所需要的条件:一是各个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彼此具有差别,单个企业生产的商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而既可以相互区别又能相互替代;二是在同行业中企业数目很多,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产量只占市场总供给的很小一部分,从而可以展开竞争;三是企业进出行业相当容易。垄断竞争是以产品的差异性为基础而形成的市场结构,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2)如图6—26,D1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D2表示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由于D1向下倾斜,所以长期均衡下,相切于LAC曲线最低点B的左侧,根据MR=MC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产量为Q1,价格为P1,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必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B,此时产量为Q2,价格为P2。画图可看出Q2>Q1,但P2<P1,显然在垄断竞争中较少的产量却面临较高的成本,存在着生产资源的浪费,资源配置未达到最佳状态。另外,从SAC曲线来看,其成本也没有达到SAC的最低点,意味着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而从长期来看,垄断竞争厂商没有更多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扩大规模,将成本降低到LAC曲线的最低点。另外从消费者剩余来看,完全竞争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要大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存在着社会福利损失。图6—26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比较2. 已知某行业是成本固定不变的行业,该行业的代表厂商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资本在短期内固定不变;该行业原来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现在假设由于收入提高,对该行业的产品的需求有持久性增加,请解释说明:(1)为什么该厂商在长期均衡条件下雇佣的劳动小于(而不是大于或等于)他在短期内雇佣的劳动?(2)该行业的就业人数在长期内是否发生变化?(3)长期均衡价格是否发生变化?(4)假如由于技术进步或(和)规模经济等原因,试用作图法表示长期均衡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成本固定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其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成本固定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其原因在于成本固定不变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不变的。水平的供给曲线表示:在长期内,成本固定不变行业是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提供产量,这个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单个厂商的不变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市场需求的变化只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均衡产量,但不会影响到长期的均衡价格。(1)根据题意,对该行业产品需求持久性增加,使需求曲线从D上移到D1,从而使均衡价格从原来的P上升到P1。由于价格上升,厂商有超额利润,于是该代表性厂商将生产量从q扩大到q1。由于题目假定该厂商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而短期内资本不变,因此产量扩大只能靠多雇工人,因而该厂商在长期均衡条件雇佣的劳动(产量为q时雇佣的劳动人数)必然小于(而不是等于或大于)他在短期内雇佣的劳动人数(产量为q1时雇佣的劳动人数)。(2)由于存在超额利润,不仅该行业原有企业纷纷扩大产量,还使新企业纷纷加入该行业,因而使市场供给曲线S1右移到S2,从而市场均衡产量从Q扩大到Q2。在长期内,不仅劳动可变,资本设备也可变,因此产量从Q扩大到Q2。一方面是劳动人数增加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资本设备增加的结果。可见该行业的就业人数在长期是增加了(见图6—24)。图6—24(a)市场(行业);(b)厂商(3)由于该行业是成本不变的行业,因而新旧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不会上下移动,老厂商扩大生产以及新厂商进入该行业引起市场供给量增加,导致行业供给曲线从S1右移到S2。迫使价格下跌,直到恢复原来均衡价格为止。因此,长期均衡价格并未变化。(4)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等原因,当生产扩大时,厂商的LAC会从LAC1下移到LAC2,从而使长期均衡价格下降,行业长期供给曲线表现为向右下倾斜(见图6—25)。 图6—25(a)市场(行业);(b)厂商不完全竞争1..新古典经济学假定所有的产品都存在着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但现实中,许多产品的市场并不存在。给出你的理由,并说明市场消失与政府管制(regulation)之间的关系。(北大2000研) 答:(1)所谓“充分竞争”的市场,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有两个含义:①它是一个由供求关系支配的市场,市场上有许多自由的买方和卖方,有关货物的供给在两起以上;②买卖双方之间绝对不存在任何抑制竞争的义务、协议和惯例。据此,垄断的或已被分割占据的市场不具备充分竞争的条件。(2)许多产品的市场不存在是有理由的。有些待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生产的规模经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只有在整个行业的产量都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果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生产,将产生较高的平均成本,造成资源浪费。例如,若自来水公司开放竞争,不同的水源,使用不同的水管,无法相互连接使用,使得同一地区需要许多重复的水管,从而造成资源浪费。(3)政府如果放弃管制,对市场完全听之任之;可能引起恶性竞争、通货膨胀等,使竞争者和消费者都蒙受巨大损失,从而导致市场消失。政府管制过严可能引起生产萎缩、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市场消失。比如,关于政府管制过严导致市场消失的例子可举二战后美国的旧房租赁市场为例,政府的限制租价政策极大地制约了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其对旧房的摧毁力比纳粹的炸弹还厉害。但是在某些行业,例如几乎不存在竞争或竞争很弱的产业(主要就是自然垄断性产业)中,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管制法规,并借助社会监督力量,建立一种类似于竞争机制的刺激机制,以制约垄断企业的经济决策和市场行为,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证明完全垄断厂商产品的最优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且与需求弹性负相关。(北大1999研) 证明:(1)设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p=p(Q)利润π=p·Q-c(Q)=p(Q)Q-c(Q)一阶条件:=p′(Q)Q+p(Q)-c′(Q)=0p(Q)=c′(Q)-p′(Q)Q>c′(Q)①所以最优价格高于边际成本。(2)需求弹性:Ed=-· p′(Q)Q=-代入①式,得∴p(Q)=c′(Q)+p(Q)=Ed>0,Ed↑p(Q)↓所以Ed与P成负相关关系,即最优价格与需求弹性负相关。1.试述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实现过程与特点2.比较长期均衡条件下完全垄断、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几种市场的效率,并作出图示。答:市场效率的判断依据可以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市场效率损失大小的评价指标有社会福利损失多少、均衡产量与最优产量的偏离大小、超额利润的有无与大小、生产资源即生产规模或者规模经济是否充分利用等等。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其损失大小可以通过价格边际收益的落差考察,而这一差距依赖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的陡峭程度,均衡产量与最优产量的偏离大小以及规模经济发挥程度可以从均衡位置距离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远近判断,超额利润的大小可以从价格与平均成本的落差识别,资源是否充分利用可以用均衡位置与长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差距来衡量。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假设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U形的,即存在一个最低点。同时行业成本是递增的。从长期来看,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是P=MinLAC=LMC即均衡点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如图的A点。因此不存在超额利润,产量Qc达到理想产量,价格Pc最低,同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因此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更进一步地,完全竞争市场保证了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且P=LAC,也不存在超额利润,由于垄断竞争行业厂商数量很多因此每一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较为平缓,这意味着其长期均衡点B比较靠近长期成本曲线最低点,均衡位置的价格Pmc与边际收益落差也较小,与理想产量相比产出Qmc损失较小。因此垄断竞争市场虽然失效但效率损失较小,实际上通过下述分析可知垄断竞争市场是次优的。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SMC=LMC,一般都有超额利润,由于独家企业供应整个市场,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其面临的需求曲线,一般而言,与多厂商的行业组织相比,会更加陡峭,因此在均衡位置C点,价格与边际收益的落差最低,产出Qm离理想产量最远,价格Pm最高,社会福利损失最大,资源利用最不充分,市场效率最低。寡头市场垄断程度低于完全垄断而高于垄断竞争,因此效率损失介在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结论:几种市场效率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虽然垄断竞争市场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但是其有自身的优点:垄断竞争市场产品存在异质性,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另外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竞争有利于技术进步、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降低、增进社会福利。这也是垄断竞争市场为消费者接受而广泛存在的原因。 QMCBLACQMQP0dpSACmcSACpdmdmcAQCPmPmcPcC1.试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武大2003研) 答:(1)完全竞争具备的特点:①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②产品是同质的。③生产要素自由流动。④信息是完全的。(2)完全垄断的基本特点:①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②产品不能替代。③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3)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①市场上有很多厂商。②产品具有差别。③生产要素能比较自由的流动。④信息是完全的。(4)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①市场上只有少量的厂商。②厂商之间相互依存。③产品同质或具有差别。④厂商之间可能进行价格竞争,但更经常的是非价格竞争2.证明:MR=P(1+),其中,MR为厂商的边际收益;P为该厂商生产的产品的价格;E为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北京工商大学2003研) 答:参见简答题第2题。要说明的是,本题中的E=·,所以公式MR=P(1-)转变为MR=P(1+)完全竞争1.在产品市场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数学证明)。(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答:微观经济学认为,厂商行为是利己的,他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生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厂商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一条件不仅适用于厂商的短期均衡,也适用于长期均衡;不仅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市场。所以MR=MC是市场均衡的一般条件。证明如下:收益是厂商出售产品的收入,收益函数R=R(q)表示收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成本是用于生产的生产要素价格,其中包括所谓的正常利润,成本函数C=C(q)表示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π代表利润,则按照定义有: 要使利润达到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即:所以,即边际收益MR,即边际成本MC。所以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MR=MC。如果MR>MC,表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这时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是有利的。所以,厂商必然增加生产,其结果是供给增加,价格下降,边际收益减少,边际成本增加,直到MR和MC二者相等时,厂商才不再增加生产。如果MR<MC,表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这里有亏损。厂商减少生产,直到MR=MC。只有在MR=MC时,厂商把该赚到的利润都赚到了,这对厂商最有利。此时厂商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即不增加生产也不减少生产。注意:对于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可用两种方法来证明——图示说明法和数学证明法。论述题第2题用的是图示说明法,而论述题第3题用的是数学证明法,读者可根据试题要求来回答。1.为什么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而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答:由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每个厂商只能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来销售任何数量的产品,厂商只能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所以说厂商所面临的产品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讲,行业总需求是所有个体消费者需求的总和,当产品价格下降时,产品需求量就会上升,而当产品价格上升时则下降,因此可以说,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何特点?原因何在? (答案)答:(1)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不受任何阻扰和限制的市场。其需求曲线最显著的特点是与横轴相平行的平行线。如图6—11所示,dd′便是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2)形成需求曲线形状的原因: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厂商不仅很多,而且每个规模都很小,以至任何一个厂商的产量增减,对整个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因此,每个厂商都只是既定的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所以,在既定市场价格条件下,尽管消费者对厂商产品的需求有多有少,但价格始终不变,从而形成一条与横轴相平行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也是厂商的平均收益(AR)线;既然平均收益线是与横轴平行的,厂商的边际收益(MR)线也必然是与横轴平行的。也就是说,对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dd′=AR=MR,三条线重合为一条直线,这也是一个重要特点。 1.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重庆大学1999研) 答:(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的特点是:①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所面临的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曲线与整个市场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厂商所面临的都是一条具有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②完全竞争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对厂商而言,市场上对商品的需求量是无限大的。③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完全弹性的水平线,但并不是说厂商所面临的价格是不改变的。它仅仅意味着单个厂商的行为,不会影响现行价格。如果一个完全竞争行业中的所有厂商或大多数厂商同时增加或减少其产销量,市场价格就会发生变化,但每次变动后的市场价格对单个厂商而言,都是一个既定的价格。(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曲线是指厂商的出售一定数量商品后,从每一单位商品中得到的货币收入,即平均每个单位商品的卖价。它等于总收益除以销售数量,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销售每单位商品的价格是不变的,所以其总收益TR=PQ,所以平均收益AR=P,即平均收益曲线为在既定价格条件下的一条水平线,即与需求曲线重合。(3)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是指厂商每多销售一单位商品而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等于总收益的增量与销售量之比,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TR=PQ,所以MR=P,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三条曲线重合。2.什么利润极大化原则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复旦大学1999研) 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P),由于利润极大化原则是MC=MR,而在此是MR=P,所以利润极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答:(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P=MC,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厂商行为的惟一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和必要条件是MR=MC。设想厂商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MR)大于其边际成本(MC),表明该厂商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因而需要继续增加产量;如果产量增加到使边际收益(MR)小于边际成本(MC),则意味着厂商的利润因产量过多而减少,因此,需要减少产量。可见,当厂商的产量使MR>MC,或MR<MC时,都不能达到最大利润的目的,而惟有MR=MC时的产量才能实现最大利润,所以MR=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2)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在短期内可能出现三种均衡状态:一是它的需求曲线在平均成本(AC)曲线最低点下方,这时厂商的总成本(TC)大于总收益(TR ),因而处于亏损状态;二是它的需求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上方,这里厂商的总成本小于总收益,因而处于盈利状态;三是它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处与之相切,这时总成本与总收益相等,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零。厂商行为由于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当处于第一种亏损状态时,必然要缩小自己的生产规模,处于第二种盈利状态时,又必然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所以,从长期来看,最终会调整到趋于第三种状态,实现厂商长期均衡。这时由于需求曲线亦即AR曲线与AC曲线在AC曲线最低点处相切,因而也与MC线相交,所以,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1.如果一个厂商使用惟一可变要素劳动,它与不变要素一起生产产品,如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是否可以说该厂商均衡时工人的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的话,必然是亏损的? 答:可这样说。因为厂商均衡时要求MPL·PX=PL。这里MPL代表劳动的边际产量,PX代表产品价格,PL代表劳动价格即工资率。再假定厂商产量为X,厂商雇佣劳动量为L个工人。APL代表每个工人的平均产量。则X=APL·L或APL=,从题中已知MPL=APL,这等于说均衡时,APL·PX=PL。该等式两边同乘以L得XPX=LPL。XPX为总收益TR。LPL为购买可变要素劳动的总可变成本TVC。因此,如果MPL=APL,厂商均衡时就是TR=TVC,或。而厂商总成本TC=TFC+TVC。所以。可见,这时亏损,亏损额为全部固定成本。2.如果在短期,一完全竞争的厂商发现无论他选择何种产出水平(产出大于零)都会蒙受亏损,那么这个厂商还会继续经营吗?答: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究竟是亏损经营,还是停止营业,这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能否补偿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如果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应该继续经营;反之,则厂商应该停止营业。这是因为厂商在短期内无论是否生产,都必须支付固定成本,如果停止营业就会损失全部固定成本。所以,只要存在着使P>的产量,厂商就应该继续生产,这样厂商不仅能够补偿平均可变成本,还能够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从而使亏损降至最低限度。如果对于任何产量都只有P<AVC,厂商就应该停止营业,因为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可变成本的损失。如果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与其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相切,那么厂商继续经营还是停止营业,其结果都一样,即损失全部固定成本。3.讲述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 答:(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P=MC,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厂商行为的惟一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和必要条件是MR=MC。设想厂商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MR)大于其边际成本(MC),表明该厂商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因而需要继续增加产量;如果产量增加到使边际收益(MR)小于边际成本(MC),则意味着厂商的利润因产量过多而减少,因此,需要减少产量。可见,当厂商的产量使MR>MC,或MR<MC时,都不能达到最大利润的目的,而惟有MR=MC时的产量才能实现最大利润,所以MR=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2)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在短期内可能出现三种均衡状态:一是它的需求曲线在平均成本(AC)曲线最低点下方,这时厂商的总成本(TC)大于总收益(TR),因而处于亏损状态;二是它的需求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上方,这里厂商的总成本小于总收益,因而处于盈利状态;三是它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处与之相切,这时总成本与总收益相等,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零。厂商行为由于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当处于第一种亏损状态时,必然要缩小自己的生产规模,处于第二种盈利状态时,又必然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所以,从长期来看,最终会调整到趋于第三种状态,实现厂商长期均衡。这时由于需求曲线亦即AR曲线与AC曲线在AC曲线最低点处相切,因而也与MC线相交,所以,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4.厂商的MC曲线在产量增加时常可画成向下倾斜然后向上倾斜。市场供给曲线是在单个厂商的MC曲线基础上作出的。为什么产量增加时市场供给曲线从来不画成向下倾斜然后再向上倾斜? 答:市场的供给量是由该行业内各个厂商的供给量加总而成的。而单个厂商的供给函数或者说供给曲线就是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提供的产量,这条供给曲线由该厂商边际成本(MC)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以上的那一段构成。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厂商均衡的条件是MC=P,可是,当P<AVC 时,厂商将停止生产,因为如果厂商还继续生产,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全部弥补,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因此,只有AVC曲线以上的那段MC曲线(即MC和AVC两线交点以上的那段MC曲线)才能代表厂商提供不同产量所要求的价格水平。成本理论告诉我们,尽管MC曲线和AVC曲线都呈U形,然而,MC曲线只能在递增时才会和AVC曲线相交(交点上AVC达最小值)。因此,无论是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还是市场的供给曲线都不可能画成先向下倾斜然后再向上倾斜。1.“假定一完全竞争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市场对该行业产品需求有完全的弹性,而在短期中,资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可变投入。这时如果资本价格(利率)提高,则所有厂商会发生亏损;相反,如果劳动价格提高,则所有厂商会获得纯利润。”试评论这一说法。答:这一说法是对的。因为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由最低平均可变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构成,而边际成本与固定成本无关,因而短期中如果固定成本上升,不会改变短期供给曲线,因而固定成本上升时,短期内产量和价格都不受影响。但在长期均衡时,所有厂商纯利润为零,这时如果提高利率,资本价格上升,则厂商必亏损,亏损额为所提高的利息。相反,如果提高工资率,这时会使短期边际成本提高,但由于富有完全弹性(即价格提高时,需求量会随之增加而不会减少),于是产品价格会随产品边际成本提高而提高。这样,工资率提高百分之几,总收益也会提高百分之几,而产品总成本中的固定资本并没有随产量提高而增加,这无异于平均成本下降,于是厂商会有纯利润,其数额等于一定百分比的固定成本,这一定的百分比即上述总收益提高的百分比。2.为什么说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吗? 答:(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短期供给曲线就是指市场上生产这种产品的所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坐标之和。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由位于AVC曲线以上的那部分MC曲线所表示。该曲线表示的是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所愿意生产、销售的商品的数量。由于AVC曲线以上的那部分MC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同时,对于行业供给曲线,由于其是行业内各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相加而得,因此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2)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一般来说不一定是向上方倾斜的曲线。根据行业成本递增、递减、不变,使得行业长期供给曲线表现为向右上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和水平三种形状。3.某一企业有新旧两台机器,平时旧机器只是备用,试问在什么情况下这台旧机器才会被投入使用?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当市场决定的价格大于或等于包括这台旧机器在内的平均成本的最小值时,即企业能获得正常利润或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时,才会使用旧机器。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企业(厂商)只有在能获得正常利润或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时才会扩大生产规模。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平行的线,而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倾斜的曲线?为什么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都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否也一定是向右上倾斜的? 答:(1)由于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销售任何数量的商品,因此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和横轴之间的距离等于商品的售价。而行业需求曲线是由所有消费该商品的个人需求加总而成,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故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倾斜的曲线。(2)厂商短期供给是由MC曲线位于AVC曲线以上的那部分MC曲线表示的。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厂商均衡的条件是MC=P,可是,当P<AVC时,厂商将停止生产,因为如果厂商还继续生产,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全部弥补,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因此,只有AVC曲线以上的那段MC曲线(即MC和AVC两线交点以上的那段MC曲线)才能代表厂商提供不同产量所要求的价格水平。由于AVC曲线以上的那段MC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因此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是由行业内各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而成,故也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3)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不一定是向右上倾斜的曲线,根据成本不变、递增、递减不同,长期供给曲线可以为水平、向右上倾斜和向右下倾斜的三种不同的形状。1.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同一行业的所有厂商必须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且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正确。行业长期均衡是经过长期竞争形成的。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留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最好的经济效率,即最低的成本,厂商正好盈亏平衡,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若不是这样的话,该行业就没有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但也有些厂商拥有富饶的土地、先进的管理方法等优越资源,这些厂商的成本曲线会比其他厂商的成本曲线低,能获得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但是这部分超额利润并不能由使用优越资源的厂商得到,而是被拥有优越资源的所有者通过租金等方式获得。这就导致了所有厂商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可见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2.(1)如果行业中每个企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整个行业是否必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反之亦然否?(2)如果企业和行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它们是否必然处于短期均衡状态?反之亦然否? 答:(1)如果行业中每个企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则P=SMC=LMC。但是整个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的话,则不但要求P=SMC=LMC,还要求P=SMC=LMC=SAC=LAC。P=SMC=LMC时,不一定就有P=SMC=LMC=SAC=LAC。可见,即使每个企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整个行业还不一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但P=SMC=LMC=SAC=LAC时,必定有P=SMC=LMC,即如果整个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则行业中的每个企业必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2)如果企业和行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即P=SMC=LMC=SAC=LAC,则企业必然处于短期均衡状态,因此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P=SMC。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不再发生变动,那么该行业也就处于短期均衡状态。但当行业处于短期均衡状态时,行业中的每个企业不一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因为如上所述,P=SMC,不一定有P=SMC=LMC=SAC=LAC。3.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该行业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能否说该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也是该行业中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答:不能。在长期中,厂商数目是可以变动的,当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时,不仅该行业中原有厂商生产规模可扩大,而且厂商会增加。完全竞争行业达到长期均衡状态时,与厂商均衡供给量(从而行业供给量)相对应的成本不是边际成本,而是厂商的长期平均曲线之最低点的平均成本,因而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由市场需求扩大(或缩减)引起的行业供求平衡时各厂商LAC曲线之最低点的轨迹,因而不能再是厂商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根据行业需求和生产变动时产品成本变动的不同情况,行业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可能为水平直线、向右上倾斜和向右下倾斜三种不同情况。4.给定一条向右下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只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一个厂商的固定成本征税将对市场价格和总供给量有何影响?  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P=MC,由于只对固定成本征税,所以厂商的边际成本不变,从而短期内市场价格和厂商的供给量都不变。但是,由于税收提高了厂商的总成本,在短期内厂商会蒙受亏损,从而在长期调整中一部分厂商会退出该行业,导致行业的供给曲线左移。最终,市场价格上升,总产量下降。5.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请用图表示。(武大2003研)答:(1)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愿意支付超过实际支付的差额之和,可以度量消费者购买商品所获得的额外满足。如图6—8所示,当完全竞争市场形成均衡时,全体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为需求曲线DE段以下的面积ODEQe,即。而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如D 需求曲线所示,所以消费者获得消费者剩余如图中所示,即ΔPeDE表示的面积。图6—8(2)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从事生产时市场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差额之和,可以度量生产者从事生产所获额外收益。如图6—8所示,当完全竞争市场形成均衡时,全体生产者的总收益为价格水平线PeE以下的面积OPeEQe,即TR=PeQe。而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如S供给线所示,所以生产者得到的生产者剩余如图6—8所示,即ΔPeOE表示的面积。1.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可以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人大2000研) 答: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边际私人纯产值等于边际社会纯产值,各个部门的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庇古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通过资源的自由流动,可以使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趋向一致,从而使经济资源在各个部门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在这种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叫做理想产量。但在现实复杂的经济生活中,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往往不相等。比如,某一项经济活动的结果在获得边际私人纯产值的同时,会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损害,边际社会纯产值就小于边际私人纯产值;正的外部性也可能使边际社会纯产值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值。只要出现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之间的背离,政府就要实行必要的干预,主要通过税收政策来抑制边际私人纯产值大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经济活动;用财政补贴的办法来促进边际社会纯产值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值的经济活动,推动资源流向有利于社会方面。既然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市场价格不会改变呢? 不完全竞争完全垄断2.作图并扼要说明完全垄断市场利润为最大的厂商短期利润。(上海财大1998研)答:(1)完全垄断市场,又称独家垄断市场。指只有惟一的出售者,整个市场处于完全由一家厂商控制的状态。在这种市场上,产品有特点且无法替代,大多表现在公用事业,如邮电等;短期利润是指当前或近期内的利润。(2)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完全垄断企业也将根据MR=MC定理决定其价格和产量。如图7-5所示,垄断企业的MR曲线与MC曲线相交于点E。从点E作垂直线交于横轴得qe,就是垄断市场短期均衡产量。与qe相对应,Pe为短期均衡价格,即市场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垄断企业可望获得最大利润的价格。 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短期利润益曲线1.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何特点?原因何在? 答:如图7-7所示,完全垄断市场厂商需求曲线的特点是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形成这种形状的原因,是由于一种产品的生产由一家厂商垄断,因此,这家厂商可以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来规定商品的价格,它所规定的价格就是该种商品的社会市场价格,该厂商面对的需求就是社会市场需求,于是根据市场需求与价格呈负相关原理,厂商需求曲线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负斜率曲线。既定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AR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也向右下方倾斜,这时MR曲线也必然向右下方倾斜,而且处于AR线的下方。因为只有当MR1,有MR>0。此时,TR曲线斜率为正,表示厂商总收益TR随销售量Q的增加而增加。当ed<1时,有MR<0。此时,TR曲线斜率为负,表示厂商总收益TR随销售量Q的增加而减少。当ed=1时,有MR=0。此时,TR曲线斜率为零,表示厂商的总收益TR达极大值点。以下三种情况在图7-4中都得到了体现。若某垄断厂商的生产目的是实现销售收入最大化,此时MR=0,所以在他决定销售量时,应该把产量定在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处。1.垄断厂商实施三级价格歧视时的价格和产量是如何确定的?(武大2001研) 答:(1)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义。参见概念题第12题。(2)垄断者若想通过实行三级价格歧视获得最大化利润,必须使在各个市场所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假定垄断者要在市场1与市场2两个市场上出售产品,对于垄断者而言,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使得MR1=MR2。图7-3是垄断者在两个市场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情况。在图7-3中,市场1的需求曲线是D1,垄断者在市场1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是MR1;市场2需求曲线是D2,垄断者在市场2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是MR2。MC是垄断者的边际成本曲线。垄断者要想获得最大化利润,必须使得两个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等于边际成本,即MR1=MR2=MC。MC依赖于垄断者的总产量Q,而这一总产量被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在市场1与市场2出售,产出的边际收益分别是MR1、MR2。垄断者在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时,在两个市场上出售的产品数量加总一定等于其产出总量。因此通过对MR1与MR2的加总得到MRt。按照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垄断者在市场1出售Q1的数量,收取P1的价格;在市场2出售Q2的数量,收取P2的价格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因为此种情况下MR1=MR2=MC。(3)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构造成本函数与收益函数导出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假定垄断者从市场1获得的总收益为R1(Q1),从市场2获得的总收益为R2(Q2);垄断者所花费的总成本为C(Q1+Q2)或C(Qt)。由此得到垄断者的利润函数π=R1(Q1)+R2(Q2)-C(Q1)(1)就(1)分别对两个市场的销售量Q1、Q2求一阶偏导数,并令一阶偏导数值等于0,便得到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即MR1(Q1)=MC(Qt)(2)MR2(Q2)=MC(Qt)(3) 或MR1=MR2=MC垄断者按照这一条件确定各个市场销售的数量与收取的价格。不同的市场上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是不同的。每个市场收取价格的高低依赖于该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收取的价格低,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收取的价格高。利用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间的关系式MR=P(1-1/ed)可以证明这一点。图7-3直观地显示了这一特征。市场1需求价格弹性小于市场2需求价格弹性,因此均衡时,垄断者在市场1收取的价格P1高于在市场2收取的价格P2。图7-3三级价格歧视1.为什么只有垄断厂商才能实行差别价格?垄断者在分割的市场上出售产品的价格和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弹性有什么关系?(复旦大学1996研) 答:(1)差别价格亦称歧视价格。指垄断企业为了榨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而就同一成本的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规定不同的价格,或者就不同成本的产品对不同消费者规定同一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实行差别价格必须在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才能进行,否则,竞争者会以竞争价格来破坏差别价格;同时,这种完全垄断市场还必须能够分割为许多互相独立的分市场。实行差别价格的主要依据是消费者和产品的不同特点。差别价格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等级差别价格,也叫完全差别价格;第二等级差别价格;第三等级差别价格。在纯粹理论分析中,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季节因素所造成的价格差异,这种价格差异不属于差别价格。(2)之所以只有垄断厂商才能实行差别价格,是因为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而不像竞争厂商那样只是统一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它有着实行差别价格的可能性。而且垄断者能够把不同市场或市场的各个部分有效地分割开来,反之如果是竞争厂商则无法操纵市场,分割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各市场的价格趋于一致。(3)垄断者在分割的市场出售产品时,应该根据MR1=MR2=MC的原则来确定产量。这是因为,第一,就不同的市场而言,厂商应该使各个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只要各市场之间的边际收益不相等,厂商就可以通过不同市场之间的销售量的调整,来获得更大的利益。例如,当MR1>MR2时,厂商自然会减少市场2的销售量而增加市场1的销售量,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种调整一直会持续到MR1=MR2为止。第二,厂商应该使生产的边际成本MC等于各市场相等的边际收益。只要两者不等,厂商就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产量来获得更大的利益,直至实现MR1=MR2=MC的条件。其次,根据边际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即MR=P(1-),在市场1有MR1=P1(1-)在市场2有 MR2=P2(1-)再根据MR1=MR2的原则,可得P1(1-)=P2(1-)整得得=①由①式可知,垄断厂商在分割的市场出售产品时,会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提高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产品价格。实际上,对价格反应不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价格变化反映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低的价格,有利于垄断者获得更大的利润。1.在一个市场中有两组消费者,他们对某一商品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p1(y1)和p2(y2),这里y1和y2分别为两组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P1和P2为对应的价格。这两组消费者的价格弹性分别为ε1(y1)和ε2(y2),ε1(y1)>ε2(y2)。如果这个市场被一个厂商垄断,而且它可以实行第三级差别定价,它将对哪一组消费者定较高的价格?为什么?(北大1999研) 答:对于厂商说,他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maxp1(y1)y1+p2(y2)y2-c(y1+y2)由一阶条件p′1(y1)y1+p1(y1)-c′(y1+y2)=0p′2(y2)y2+p2(y2)-c′(y1+y2)=0p1(y1)=c′(y1+y2)p2(y2)=c′(y1+y2)显然当>时,p1(y1)OQ。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完全竞争厂商的价格位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条件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而垄断厂商确定的价格(一般)高于平均成本,并且产量低于平均成本最低点的产量,这意味着,厂商增加产量会降低平均成本。一方面,垄断厂商没有利用最低成本的生产技术。同时,完全垄断厂商由于高价格而获取超额利润,也不利于公平分配;另一方面,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低于社会给予它最后一单位的评价,即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增加产量会增加社会福利。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是缺乏效率的。因此,各国政府都对垄断行为采取一定的限制。1.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人大2000研) 答:(1)垄断的形成是由生产的发展和资本的扩张性决定的,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垄断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竞争推动的结果。垄断虽然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因为垄断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消灭商品生产;反而由于垄断的统治地位使竞争发展成为实力更强的大企业间的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多手段的竞争,当然,也是破坏性更大、后果更严重的竞争。从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与伴生物,竞争产生垄断,垄断限制竞争。但垄断并非都是竞争的结果,市场的外部性与权力的扩张性决定了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同为垄断的两种常态。 (2)竞争引起垄断,但垄断的形成并不会完全消除竞争,而只是改变了竞争的具体目的、手段、形式和后果。具体地说,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具有特殊性。①垄断组织是以垄断高额利润等特殊利益为竞争目标,而不是一般的平均利润甚至不是一般的超额利润。②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采用一般的和传统的经济手段,如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商品质量、改善经营服务等,更重要的是利用经济以外的手段,如政治的和军事的特殊手段,通过控制和利用政府等办法实现特殊的垄断利益。③在竞争的主体上,分散的中小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已经让位于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④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内容,主要是垄断组织内部围绕市场份额、利润分配和领导权的争夺,以及垄断组织之间对市场份额、原料来源、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垄断权的角逐,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斗争,等等。⑤由于垄断组织力量强大,使竞争的强度更大、更为激烈并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垄断竞争1.什么是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有哪些?(中南财大2000研) 答:垄断竞争市场指那种许多厂商出售相近但非同质、而是具有差别的商品的市场组织。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状况,一个市场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竞争市场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市场上生产和出售的产品都具有差别,这种差别是指同一类产品的不同之处。产品有了差异,就不能彼此完全替代,所以形成垄断,即每个企业对自己产品的价格都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从而使市场带有垄断的因素。一般说来,产品的差别越大,企业的垄断程度就越高。另一方面,由于有差别的产品又同属一类产品,每一种产品都会遇到大量的其他相似产品的竞争,因此,市场又具有竞争因素。一般说来,产品的差别越小,替代性就越强,竞争程度就越高。如此,便构成了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并存的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2)市场上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多,因此,各个企业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很有限度。(3)企业进入和退出某一类产品市场比较容易。2.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很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垄断竞争是以产品的差异性为基础而形成的市场结构,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3.试述产品差别对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意义。(中南财大2002研)答:(1)产品差别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产品差别既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一种垄断竞争的状态。有差别的产品往往是由不同的厂商生产的。(2)产品差别是垄断竞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产品差别的主观特性和客观特性是同等重要的。由于存在着产品差别,消费者对不同厂商的产品产生不同的偏好。所以西方经济学认为,产品差别是垄断竞争形成和存在的原因。一方面,垄断竞争市场的每一厂商提供的产品都存在某种差别,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垄断程度取决于产品差别程度。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越高。另一方面,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又存在替代性,因而存在着竞争。产品差别在垄断竞争条件下是厂商进行品质竞争的重要手段。短期中厂商可以依其产品的差别在特定消费群体中取得垄断地位,因而可以获得垄断利润,但产品差别形成之后,其他厂商也纷纷效仿,这是因为在这种市场结构中,并不存在市场进入的壁垒,垄断利润无疑会吸引数目众多的相关厂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无法获得垄断利润,只能获取平均利润,而垄断利润只能在短期中获得。为了实现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厂商最明智的作法就是将长期变成一个短期,其主要作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以最新的周期进行产品创新。1.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北师大2001研)答:(1)短期均衡指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因而,在短期内厂商实现最大化利润的条件是MR=SMC。垄断厂商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可能是亏损的,不过这个亏损是垄断厂商在现有生产规模下的最小亏损。造成垄断厂商短期亏损的原因可能是既定的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也可能是垄断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这一调整不同于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厂商仅仅能调整产量)。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一定存在着一个d曲线和D曲线的交点,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在短期均衡时,垄断竞争性厂商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2)长期均衡指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且垄断厂商获得的利润留成不用担心新厂商的加入而消失,即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保持利润(至少获得正常利润)。垄断厂商之所以在长期内能获得利润,其原因在于长期内厂商的生产规模是可变的,以及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或者说垄断市场上不存在竞争。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仍然是MR=MC,可以表示为MR=SMC=LMC。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就为:MR=SMC=LMC,AR=SAC=LA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这一条件表明: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即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d需求曲线必定与LAC曲线相切。因为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厂商,其他厂商的进入将使得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2.为什么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导致垄断竞争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复旦1999研;北方交大2000研) 答:(1)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之间有较大的替代性,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需求曲线接近于水平线。当垄断竞争厂商提高价格时,如其他厂商不跟着提价,他的销售市场会缩小,使利润反而减少;反之,当垄断竞争厂商降价时,其他厂商也跟着降价,他的销售量只会稍有增加,因此,垄断竞争厂商之间一般不愿意进行价格竞争,而宁可进行非价格竞争。(2)非价格竞争手段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或增加产品性能,增加花色品种、改进装潢,缩短交货期限,提高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质量,扩大产品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等等。总之,就是设法在消费者心目中与其他同类产品造成产品差别。非价格竞争的内容要比价格竞争广泛和复杂得多,在采用非价格竞争中,在取得效果与采取行动之间有一个时滞,不会迅速收到效果,作用也不太猛烈,竞争对手对这种竞争方式也不宜觉察到。因此,一个企业一旦通过非价格竞争取得一定效果,其对手就很难再回复到原有的市场份额,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更多资金。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消费多样化的发展,还由于政府对价格竞争的可能干预,非价格竞争越来越受到重视。3.试从资源配置、价格、产量和福利等方面比较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要求:画图分析。)(天津财经学院2000研) 答:如图7-10,D1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D2表示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由于D1向下倾斜,所以长期均衡下,相切于LAC曲线最低点B的左侧,根据AR=MC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产量为Q1,价格为P1,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必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B,此时产量为Q2,价格为P2,通过画图我们不难看出Q2>Q1,但P20重复问题a)。(北大2000研) 2.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决不会在需求价格弹性之绝对值小于1的地方生产。证明:假设反需求函数为P=P(Q),则有TP(Q)=P(Q)·Q,(1+·)=P(1-)若需求价格弹性之绝对值小于1,则MR(Q)<0。所以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决不会在需求价格弹性之绝对值小于1的地方生产。3.一个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函数为:Q=,而厂商的成本函数为:AC=a+βQ其中,a,b,a和β均为大于零的常数,Q,P和AC分别为产量、单位价格和单位成本。求这个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人大2000研) 解:均衡时有:MR=MCP=a-bQTR=PQ=(a-bQ)Q=aQ-bQ2MR=a-2bqTC=AC×Q=aQ+βQ2MC=a+2βQ由MR=MCa-2bQ=a+2βQQ=P= 1.假定某垄断厂商可以在两个分隔的市场上实行价格歧视。两个分隔的市场上,该厂商所面临曲线分别表示如下:市场1   Q1=a1-b1P1,市场2   Q2=a2-b2P2假定厂商的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为常数C,请证明:垄断者无论实行价格歧视(在两上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还是不实行价格歧视(在两个市场上收取相同的价格),这两种定价策略下的产出水平都是相同的。(北大1996研) 证明:实行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分别在两个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即依据MR1=MR2=MC,已知Q1=a1-b1P1,得P1=-,则TR1=P1Q1=(-)Q1=Q1-所以MR1=(TR1)=-同理可得MR2=-从MR1=MR2=MC=C得-=C,-=C即Q1=(a1-b1C),Q2=(a2-b2C)因为产出Q=Q1+Q2,所以Q=(a1+a2-b1C-b2C)。而当厂商不实行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即P1=P2=P时,已知Q1=a1-b1P1,Q2=a2-b2P2,而Q=Q1+Q2=a1+a2-b1P1-b2P2。因为P1=P2=P,所以Q=a1+a2-b1P-b2P=a1+a2-P(b1+b2),因此P=,TR=,。根据MR=MC原则,得,即Q=(a1+a2-b1C-b2C),所以,无论是实行价格歧视还是不实行价格歧视,产出水平都是相同的。2.一个垄断者在一个工厂中生产产品而在两个市场上销售,他的成本曲线和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方程分别为:TC=(Q1+Q2)2+10(Q1+Q2);Q1=32-0.4P1;Q2=18-0.1P2(TC:总成本,Q1,Q2:在市场1,2的销售量,P1,P2:市场1,2的价格),求:(1)厂商可以在两市场之间实行差别价格,计算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每个市场上的价格,销售量,以及他所获得的总利润量R。(2)如果禁止差别价格,即厂商必须在两市场上以相同价格销售。计算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每个市场上的价格,销售量,以及他所获得的总利润R。(上海财大2002研) 解:(1)在两个市场上实行差别价格的厂商实现利润极大化的原则是MR1=MR2=MC。已知Q1=32-0.4P1即P1=80-2.5Q1则MR1=80-5Q1又知Q2=18-0.1P2即P2=180-10Q2则MR2=180-20Q2还知成本函数TC=(Q1+Q2)2+10(Q1+Q2)令Q=Q1+Q2则TC=Q2+10Q所以MC=2Q+10 由MR1=MC得80-5Q1=2Q+10所以Q1=14-0.4Q由MR2=MC得180-20Q2=2Q+10所以Q2=8.5-0.1Q因为Q=Q1+Q2=14-0.4Q+8.5-0.1Q所以Q=15把Q=15代入Q1=14-0.4Q得Q1=8所以P1=60把Q=15代入Q2=8.5-0.1Q得Q2=7所以P2=110利润L=TR1+TR2-TC=P1Q1+P2Q2-Q2-10Q=60×8+110×7-10×15=875(2)若两个市场价格相同,即P1=P2=P已知Q1=32-0.4P1,Q2=18-0.1P2所以Q=Q1+Q2=32-0.4P1+18-0.1P2=32-0.4P+18-0.1P=50-0.5P即P=100-2Q,则MR=100-4Q又由TC=Q2+10Q得:MC=2Q+10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即100-4Q=2Q+10,得Q=15,代入P=100-2Q得P=70所以总利润R=TR-TC=PQ-(Q2+10Q)=70×15-(152+10×15)=6751.某垄断者的产品在两个市场上实行差别定价,其总成本函数TC=8Q+1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1=10-(1/2)P1,Q2=40-P2,试求:(1)厂商均衡时的P1、P2、Q2。(2)证明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市场上销售价格较高。(3)若两个市场只能索取相同价格,求厂商均衡价格及产量。(重庆大学1998研) 解:(1)由Q1=10-(1/2)P1,Q2=40-P2得:P1=20-2Q1P2=40-Q2所以垄断者从市场1获得的总收益为R1=P1Q1垄断者从市场2获得的总收益为R2=P2Q2MR1=20-4Q1,MR2=40-2Q2因为TC=8Q+100所以MC=8令MC=MR1,MC=MR2得:Q1=3Q2=16(2)由(1)得:P1=14,P2=24Ed1=(1/2)×(14/3)=7/3Ed2=(24/16)=3/2Ed1>Ed2且P1>P2所以,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市场上销售价格较高。(3)由题意,总需求Q=Q1+Q2=10-(1/2)P+40-P=50-(3/2)P总收益为R=PQ=50P-(3/2)P2MR=50-3P因为TC=8Q+100所以MC=8令MC=MR得:P=14,产量Q为29。2.一厂商有两个工厂,各自的成本由下列两式给出。工厂1:C1(Q1)=10Q;工厂2:C2(Q2)=20Q 。厂商面临如下需求曲线:P=700-5Q,式中Q为总产量,即Q=Q1+Q2。(1)计算利润最大化的Q1、Q2、Q和P。(2)假设工厂1的劳动成本增加而工厂2没有提高,厂商该如何调整工厂1和工厂2的产量?如何调整总产量和价格?(武大2002研) 解:(1)一个能在两个空间上分开的工厂生产产品,其利润是两个工厂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π=[700-5(Q1+Q2)](Q1+Q2)-10Q-20Q=700Q1+700Q2-5Q-10Q1Q2-5Q-10Q-20Q分别对Q1和Q2求偏导并令其等于零,得=700-10Q1-10Q2-20Q1=700-30Q1-10Q2=0(1)=700-10Q2-10Q1-40Q2=700-10Q1-50Q2=0(2)将(1)式减(2)式化简得Q1=2Q2,并代入(1)或(2)得Q1=20,Q2=10,所以Q=Q1+Q2=30,代入P=700-5Q得P=550。(2)假设工厂1劳动成本增加而工厂2没有提高,该厂商会减少工厂1的产量,增加工厂2的产量,并且会使总产量减少,价格提高。寡头1.假设有两个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遵循古诺模型,它们的成本函数分别为:TC1=0.1Q+20Q1+100000TC2=0.4Q+32Q2+20000这两个厂商生产一同质产品,其市场需求函数为:Q=4000-10P,试求:(1)厂商1和厂商2的反应函数。(2)均衡价格和厂商1和厂商2的均衡产量。(3)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东南大学2003研) 解:(1)要求厂商1和厂商2的反应函数,须先求二厂商的利润函数。已知市场需求函数为Q=4000-10P,可得P=400-0.1Q,又因为Q=Q1+Q2,因此,P=400-0.1Q=400-0.1(Q1+Q2)。因此,二厂商的利润函数分别为:π1=TR1-TC1=PQ1-TC1=[400-0.1(Q1+Q2)]Q1-(0.1Q+20Q1+100000)=400Q1-0.1Q-0.1Q1Q2-0.1Q-20Q1-100000π2=TC2-TC2=PQ2-TC2 =[400-0.1(Q1+Q2)]Q2-(0.4Q+32Q1+20000)=400Q2-0.1Q-0.1Q1Q2-0.4Q-32Q2-20000要使厂商实现利润极大,其必要条件是:=400-0.2Q1-0.1Q2-0.2Q1-20=0(8—1)=400-0.2Q2-0.1Q1-0.2Q2-32=0(8—2)整理(8—1)式可得厂商1的反应函数为:Q1=950-0.25Q2同样,整理(8—2)式可得厂商2的反应函数为:Q2=368-0.1Q1(2)从两厂商的反应函数(曲线)的交点可求得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为此,可将上述二反应函数联立求解:解上述方程组可得:Q1=880,Q2=280,Q=880+280=1160P=400-0.1×1160=284。(3)厂商1的利润π1=PQ1-TC1=284×880-(0.1×8802+20×880+100000)=54880厂商2的利润π2=PQ2-TC2=284×280-(0.4×2802+32×280+20000)=192001.令市场需求曲线为,假定只有两个厂商,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常数,等于10,两个寡头的行为方式遵从古诺模型。(1)求每个寡头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与最大化的利润。(2)将结果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产量与价格进行比较。(3)当一个寡头先确定产量,另一个寡头后确定产量的情况下,用斯泰克伯格模型求两个厂商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以及最大化的利润。(1)设两个寡头的产量分别为和,则需求曲线为对寡头1:①对寡头2:② 联合求解方程①②得到:;;(2)如果是完全竞争,,,价格低于寡头垄断价格,总产量高于寡头垄断总产量。如果是垄断,,,价格高于寡头垄断价格,总产量低于寡头垄断总产量。(3)设寡头1先确定产量,根据(1)寡头2的反应函数为:,将其代入1的收益函数最终得到:再由,,,,。1.假设厂商Ⅰ垄断商品y的生产,y的需求函数为p=50-0.5y。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边际成本不变,MC=10,没有固定成本。现在假设由于新技术的使用,使边际成本减少到0,开发这个技术的固定成本为550元。厂商Ⅰ和潜在的厂商Ⅱ需要决定是否要开发这一技术。如果只是厂商Ⅰ开发这个技术,他将运用新技术;如果厂商Ⅱ开发这个技术,将形成古诺双头垄断的局面,厂商Ⅰ的边际成本为10,厂商Ⅱ的边际成本为0。如果两家都开发这人技术,亦形成古诺双头垄断局面,致使两家的边际成本都将为0。试问:(1)如果仅有厂商Ⅰ开发这一技术,试求他可以得到的垄断利润。(2)如果仅由厂商Ⅱ开发这一技术,试求厂商Ⅰ和厂商Ⅱ分别可以得到的垄断利润。(3)如果两家厂商都开发这一技术,试求每家厂商将得到的垄断利润。 解:(1)当仅由厂商Ⅰ开发这一技术时,将使他的边际成本等于0。由p=50-0.5y得,MC=MR=50-y=0y=50p=50-0.5(50)=25利润=TR-TFC=50×25-550=700(2)当仅由厂商Ⅱ开发这一技术时,厂商Ⅰ的边际成本为10,厂商Ⅱ的边际成本为0。p=50-0.5(y1+y2)TR1=py1=50y1-0.5(y1+y2)y1MC1=MR1=50-0.5y2-y1=10得y1=40-0.5y2由TR2=py2=50y2-0.5(y1+y2)y2得MC2=MR2=50-0.5y1-y2=0y2=50-0.5y1y1=40-0.5(50-0.5y1)得y1=20y2=40y=y1+y2=60p=50-0.5(60)=20π1=(P-MC)·y1=(20-10)20=200π2=Py2-TC=20(40)-550=250(3)如果两厂商都开发这一技术,两家边际成本都为0。由MC1=50-0.5y2-y1=0和MC2=50-0.5y1-y2=0得 y1=50-0.5y2y2=50-0.5y1得y1=y2=y=y1+y2=P=50-200/6=50/3π2=π1=pq-TC=(50/3)(100/3)-550=5.561.假定两寡头生产同质产品,两寡头的边际成本为0。两寡头所进行的是产量竞争。对于寡头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为,其中。是寡头1的产量,是寡头2的产量。(1)假定两个寡头所进行的是一次性博弈。如果两寡头同时进行产量决策,两个寡头各生产多少产量?各获得多少利润?(2)假定寡头1先于寡头2进行产量决策,两个寡头各生产多少产量?各获得多少利润?寡头1是否获得了首先行动的优势?(3)假定两个寡头所进行的是十轮博弈,每一轮博弈都是两个寡头同时进行产量决策,每个寡头都试图使十轮博弈所获得的利润总额达到最大。在这种前提下,第一轮博弈每个寡头各生产多少产量?第十轮博弈各生产多少产量?第九轮、第八轮……每个寡头各生产多少产量?(4)假定两个寡头所进行的仍然是十轮博弈,但是每轮博弈寡头2都先于寡头1进行产量决策,那么每轮博弈两个寡头的产量各自是多少?(1)两寡头行为服从古诺模型(详解见上章习题答案),最终解得:,,(2)两寡头行为服从斯泰克伯格模型(详解见上章参考答案),最终解得:,,,,(3)由于在此有限期博弈中,阶段性纳什均衡只有一个,所以每个寡头在每一轮的产量都服从古诺模型,。(4)同上一问分析,得到十轮产量相等,分别为,。 第七章博弈论一、名词解释囚犯困境占优均衡纳什均衡 贝叶斯纳什均衡1.搏弈论:是描述和研究相互依存的决策行为者之间,在一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则下,如何进行决策以及决策的均衡问题。2.博弈均衡3.有限策略搏弈4.上策5.囚犯两难处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这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例证,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具体情况如下:两囚徒被指控是一桩罪案的同案犯。他们被分关在不同的牢房且无法互通信息。各囚徒都被要求坦白罪行。如果两囚徒都坦白,各将被判入狱5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很难对他们提起刑事诉讼,因而两囚徒可以期望被从轻发落为入狱2年;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囚徒坦白而另一个囚徒不坦白,坦白的囚徒就只需入狱1年,而另一个将被判入狱10年。那么囚徒将会怎么选择呢?下表归纳了各种可能的结果。(其中“得益”是负的,表格右下角单元格意思是两个囚徒各2年徒刑)。该表说明,这两个囚徒面临着一种困境。如果他们都不坦白(以一种会遵守的方法),那么两人只需入狱仅仅2年。但他们不能相互讲话,如果囚徒A不坦白,他就冒着被B利用的危险。因为不管囚徒A怎么选择,囚徒B坦白总是最优方案。同样,囚徒A坦白也总是最优方案,所以囚徒B必须担心要是自己不坦白,就会被利用。因此,两囚徒大概都会坦白并入狱5年。总之,在上述囚徒两难处境的模型中,对囚徒个人而言,选择坦白总比选择抵赖有较高的收益,但从2人支付的总和来看,双方都抵赖(合作或串谋)的结果是最优的。因而,囚徒困境模型就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情形,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这就是“困境”。6.占优均衡(DominantEquilibrium)与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占优均衡指这样一种均衡,不管其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竞争都采取的策略都是最优策略。纳什均衡指每一个竞赛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占优均衡是一种纳什均衡。占优均衡若存在,只存在惟一均衡,而纳什均衡可能存在多重解。纳什均衡参见第10题。7.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简言之,纳什均衡 :是指在一个博弈中,如果给定对手的策略,各个对局者都有最优策略的状态。1.先行者优势2.战略行动3.承诺4.合作搏弈5.静态搏弈6.动态搏弈7.重复博弈:同一个博弈反复进行所构成的博弈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动态博弈。8.序列博弈:对局者选择策略有时间先后顺序的博弈。9.完全信息搏弈:各搏弈方相互了解全部得益情况的搏弈。10.子搏弈纳什均衡11.子搏弈精练纳什均衡12.极大化极小策略13.不完全信息博弈二、正误题1.博弈均衡就是局中人都不再改变自己策略时的状态。T2.博弈的参与者往往不止两人,还包括该博弈规则的制定者。F(前后两个陈述不确定)3.之所以产生“囚徒困境”是因为该博弈存在上策均衡。T4.每个参与者都采用其优势策略的情况一定是纳什均衡。F5.在纳什均衡里,每个人一定采用其优势策略。F6.在囚犯困境博弈里,如果两囚犯能事先沟通消息,互相保证,那么他们便不会招认。F(在这里理性与事先保证无关)7.在一次性囚犯困境博弈里,两人是不会合作的,但如果这一博弈重复100次,那么长期报酬会诱导两人互相合作。F8.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T9.在由5个相同企业构成的卡特尔里,纳什均衡是每个企业生产1/5的垄断产量。T10.如果一个社会中的每个消费者的偏好都是用理性(rational)的,那么按照多数票原则决定的集体偏好也一定是理性的”。F(构建在个体理性基础之上的集体偏好并非一定是理性的。正如囚徒困境博弈所述,个体理性是招供,但集体理性(即所有人都招供)则不非一定是理性的了。)11.“由于两个罪犯只打算合伙犯罪一次,所以被捕后才出现了不合作的问题即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所以如果他们打算重复合伙多次,比如说20次那么对策论预测他们将采取彼此合作的态度,即谁都不招供。”F(只要两囚犯只打算合作有限次,其最优策略均为招供。比如最后一次合谋,两小偷被抓住了,因为将来没有合作机会了,最优策略均为招供。回退到倒数第二次,既然已经知道下次不会合作,这次为什么要合作呢。依此类推,对于有限次内的任何一次,两小偷均不可能合作。)三、问答题1.什么是占优策略均衡?什么是重复剔除的占优策略均衡?什么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每一个博弈参与人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情况下,他有一个最优策略以回应对手的策略。在占优策略均衡中,无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何种策略,他都选择唯一的一个最优策略。因此,占优策略均衡包括在纳什均衡中,而纳什均衡包含的范围更广泛。 首先找出某一博弈参与人的严格劣战略,将它剔除掉,重新构造一个不包括已剔除战略的新的博弈;然后继续剔除这个新的博弈中某一参与人的严格劣战略;重复进行这一过程,直到剩下唯一的参与人战略组合为止。这个唯一剩下的参与人战略组合,就是这个博弈的均衡解,称为重复剔除的占优策略均衡。1.什么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重复博弈与一次性博弈有何不同?如果某一策略组合在每一个子博弈(包括原博弈)上都构成一个纳什均衡,那么这个策略组合称为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参与人只关心一次性的支付,不会考虑信用和长远利益;但如果博弈进行多次,参与人就可能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短期利益,选择不同的均衡策略(具体讨论举例参考本章第三节)2.假设某市场上的卡特尔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如下是其得益矩阵:市场进入博弈潜在进入者进入不进入卡特尔商战接纳-50,-5100,090,10100,0(1)哪个厂商具有上策?(2)如果卡特尔的商战威胁是否可信?(1)试为卡特尔提出建议,如何使商战威胁变得可信。3.假设音响市场上有两个厂商A与B,各自选择生产高档或低档音响,相应的利润得益矩阵如下:产品博弈厂商B中档高档厂商A中档高档500,5001000,800800,1000400,400(3)这两个厂商有没有上策?(4)有那些结果是纳什均衡?(5)如果两厂商理性,且A厂商先开始实施计划结果是什么;如果B厂商先开始实施计划结果又是什么?两个厂商合作的结果是什么?4.假设啤酒市场上有两个厂商A与B,各自选择生产高价或低价啤酒,相应的利润得益矩阵如下:产品博弈厂商B高价低价厂商A高价低价-20,-30900,600100,80050,50(6)有那些结果是纳什均衡?(7)如果两厂商都采取极大化极小策略,结果是什么?(8) 如果两厂商理性,且A厂商先开始实施计划结果是什么;如果B厂商先开始实施计划结果又是什么?(1)两个厂商合作的结果是什么?1.A、B两企业利用广告进行竞争。若A、B两企业都做广告,在未来销售中,A企业可以获得20万元利润,B企业可能获得万元利润;若A企业做广告,B企业不做广告,A企业可以获得25万元利润,B企业可以2万元利润;若A企业不做广告,B企业做广告,A企业可以获得10万元利润,B企业可以获得12万元利润;若A、B两企业都不做广告,A企业可以获得30万元利润,B企业可以获得6万元利润;(1)画出A、B两企业的的支付矩阵;(2)求纳什均衡。(北大1995研) 答:(1)由题目中所提供情报的信息,可知A、B两企业的支付矩阵为:其中括号中的数字为在不同情况下两厂商所获得的利润额,单位为万元。(2)因为这是简单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对于纯战略纳什均衡解我们可以运用划横线法来求解;假如A厂商做广告的话,那么对于B厂商来说,其最优选择是做广告,因为做广告所获得的利润8大于不做广告获得的利润2,所以在8下面划一横线。假如A厂商不做广告的话,那么对于B厂商来说,其最优选择也是做广告,因为做广告所获得的利润12大于不做广告获得的利润6,所以在12下面划一横线。假如B厂商做广告的话,那么对于A厂商来说,其最优选择是做广告,因为做广告所获得的利润20大于不做广告获得的利润10,所以在20下面划一横线。假如B厂商不做广告的话,那么对于A厂商来说,其最优选择是不做广告,因为不做广告所获得的利润30大于不做广告获得的利润25,所以在30下面划一横线。这样支付矩阵就变为:显然最终的纯战略纳什均衡就是A、B两厂商都做广告。当然本题也可能这样分析,因为不管A是否做广告,B厂商是肯定做广告的,因为8大于2,12大于6。由于B一定选择做广告,那么A也就必然选择做广告,因为20大于10。这样也能得出两厂商都做广告是最终的纳什均衡解。但是第一种方法具有一般性意义,因为假如一博弈没有纯战略纳什均衡解时,第二种方法就不能应用,因为对于参与人来说没有占优战略。当然在没有占优战略的情况下第一种分析方法也会出现有两组同时是纳什均衡,但不是纯战略纳什均衡解。这时就要考虑混合纳什均衡解。对于本题已经有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同时在博弈论中有一个奇数定理,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限博弈来说,它有有限奇数个纳什均衡解。所以在本题中不存在混合纳什均衡解,因为如果存在混合纳什均衡解的话,本题的纳什均衡解就有两个,不符合奇数定理。2.举出一个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囚犯两难困境的例子。(北大1999研) 答:在校园的人行道交叉路口,无需红绿灯现在二人分别骑车从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要通过路口,若同时往前冲,必定相撞,各自支付为-2,-2。同时停下,都不能按时前进,支付为0,0。一人前进一人停下,支付为(2,0)或(0,2)。 1.家用电气市场上有两个厂商,各自都可以选择生产空调和彩电,彼此的利润如下列收益矩阵所示:(1)有无纳什均衡?如有,哪些是?(2)如果各企业的经营者都是保守的,并都采用极大化极小策略,均衡结果是什么?(3)彼此合作的结果是什么?(4)哪个厂商从合作中得到的好处多?得到好处多的厂商如果说服另一个厂商进行合作,需支付给另一个厂商多少好处?(北大1997研)家用电气市场上有两个厂商,各自都可以选择生产空调和彩电,彼此的利润如下列收益矩阵所示:(1)有纳什均衡,它们是(空调、彩电)、(彩电、空调)及一个混合纳什均衡。(2)厂商1选择彩电的最小利润为-20,选择空调的最小利润为50,所以厂商1的最大化极小策略是选择空调;同理厂商2的最大化最小策略为选择空调,故结果均为(空调、空调)(3)彼此合作的结果是(彩电、空调),因为二者利润之和最大。(4)厂商1从合作中得到好最多,厂商1只要给予厂商2多于200的好处,即可达到合作。2.给定两家制酒企业A、B的收益矩阵如下:每组数字中前面一个表示B企业的收益,后一个数字表示A企业的收益。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出该博弈问题的均衡解,是占优均衡还是纳什均衡?(2)存在帕累托改善吗?如果存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福利增量是多少?(3)如何改变上述A、B企业的收益才能使均衡成为纳什均衡或占优均衡?如何改变上述A、B企业的收益才能使该博弈不存在均衡?(4)写出纳什均衡的数学定义,并精练地说明其经济学意义。(北大2002研) 3.博弈的报酬矩阵如下: 要求:(1)如果(上,左)是占优策略的均衡,那么a、b、c、d、e、f、g、h之间必然满足哪些关系?(尽量把所有必要的关系式都写出来)(2)如果(上,左)是纳什均衡,(1)中的关系式哪些必须满足?(3)如果(上,左)是占优策略均衡,那么它是否必定是纳什均衡?为什么?(4)什么情况下,纯战略纳什均衡不存在?(北大2000研) (答案)解:(1)可能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对甲占优均衡:a>e,c>g,b>d;第二,对乙占优均衡:b>d,f>h,a>e;第三,对甲乙都占优均衡:a>e,c>g,b>d,f>h。(2)纳什均衡只需要满足:甲选取上的策略时,b>d,同时乙选取左的策略时,a>e。即本题中纳什均衡的条件为b>d,a>e。(3)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因为占优均衡的条件包含了纳什均衡的条件。(4)当对任何一方一种策略组合都不满足纳什均衡时,纯战略纳什均衡就不存在。第八章要素需求1、引致需求(deriveddemand):又称“派生需求”。指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种需求来自厂商。2、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在其他要素使用数量不变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从物质角度看称为边际产量,从价值角度看,称为边际收益产量,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则称为边际产品价值。3、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收益产品是从价值形态上说的边际生产力,它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厂商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也称边际收益产量。(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它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和要素的边际产品MP的乘积。)4、边际产品价值(VMP):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它等于要素边际产品MP与既定产品P的乘积。5、卖方寡头(oligopoly):垄断的一种,又称寡头、寡头垄断或寡占,它是指在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供给该行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这几家厂商的产量占有了该行业总产量的较大份额。因此,在市场上每个大厂商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寡头厂商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密切,每个厂商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其他寡头厂商的反应,每家厂商首先要推测竞争对手的产量,然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规模。寡头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型市场。就这点来说,它与垄断竞争市场相似,但寡头市场侧重于垄断,而垄断竞争市场则侧重于竞争。6、买方寡头(oligopsony) :也称为买方寡头垄断,对于一种商品(或劳务)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买者的市场结构。在这种类型的市场上,任何一个买主的购买活动都会对其他买主或市场价格发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商品买主高度集中,从而容易形成各买主之间的相互依赖。在买方寡头垄断市场上,买主之间如果达成默契或勾结,可能迫使卖方降低价格从而蒙受损失。在买主数目很少甚至只有一个的时候,不需要串通或勾结就具有相当大的讨价还价力量;他能够利用这种垄断力量来压低价格。一般来说,买主寡头数目越少,他们之间就越容易串通和勾结。此外,影响串通或勾结活动的重要因素还有:串通或勾结活动所需要的费用、买主利益的一致性以及供货和需求条件的稳定性等等。买方寡头垄断市场上可能存在无数的小型卖方厂商。这是典型的买方寡头市场;也可能存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卖主,这咱情况也称为双边垄断市场,这种情况一般主要出现于某些制造业产品市场,如钢板、铁轨和原铜市场。市场中拥有少数买方寡头厂商进行集中收购,而无数小卖主进行产品出售的情况,可能出现于一些农产品和矿产品如烟叶、牛奶和原油等市场内。1、边际要素成本:在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要增加的成本要素供给2、要素供给的效用劳动的供给曲线(laborsupplycurve):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劳动供给曲线。3、租金:供给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租金水平取决于需求,供应量与租金水平无关。4、地租: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5、准租金(quasi-rent):又称为准地租,指有些生产要素的租金,在一定条件下只取决于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而与其供给无关。例如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一般来说,准地租是某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6、经济租:其要素收入数量的减少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就叫做经济租。经济地租(economicrent):准地租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准地租指边际生产力较高、素质较好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由需求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超额收入。相反,经济地租则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由需求方面决定的,而与供给无关。7、寻租8、创租9、稀缺性成本10、资本: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的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11、贴现率:假设银行利率r不变,采取复利计算,那么,存入银行Y0元,n年后本利和为Yn=Y0(1+r)n;因此n年后的Yn值只相当于现在的Y0值;这时r称为贴现率。12、净现值:假定取资本的借贷利率r(例如银行的贷款利率),作为投资预期收益Yi的贴现率,那么一项投资的净现值为:13、NPV=PDVPS-I=-I14、投资回报率15、资本边际效率16、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累计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所得到的一条曲线。17、基尼系数:用于反映一国收入差距的系数,由洛伦茨曲线换算而来,等于洛伦茨曲线和对角线包围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比值(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一般在0和1之间。18、恩格尔系数:是由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1857年阐明的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19、恩格尔法则(Engellaw):恩格尔提出的关于收入与食品消费量之间关系的法则,即当收入增加时,食品消费的比重下降。20、欧拉定理:又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假设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生产函数为Q=Q(L,K ),若生产规模不变,则有:Q=L·+K·,这就是欧拉定理,它表明在所给条件下,全部产品Q恰好足够分配给劳动要素人和资本要素K。其中为资本的边际产品即MPK,为劳动的边际产品即MPL,因而欧拉定理也可以表示为:Q=K·MPK+L·MPL。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均衡分析: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均衡状态,即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2.局部均衡——指在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的考察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要素市场的均衡。3.一般均衡——指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所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达到均衡的状态。局部均衡(partialequilirium)与一般均衡(generalequilibrium):(1)局部均衡是指不考虑所分析的商品市场或经济体系内某一局部以外因素的影响时,这一局部所达到的均衡状态。是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家厂商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即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如何达到均衡状态。如在研究某商品市场的均衡时,就可假设其他各商品的供给、需求及价格不变,而只考虑该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如何由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以达到均衡。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它对很多问题研究的有效性。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下,不但可以达到说明问题的目的,而且可使问题简单化、明了化。特别是当把所研究的变量限于两个经济因素时,可以借助数、表、图进行综合分析,收到较好的效果。马歇尔的价格论和分配论就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的。但在研究一些综合性问题时,局部均衡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2)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当买卖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时,经济中出现一组价格(包括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能使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接受。这种状况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完全竞争的市场;②资源具有稀缺性;③每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达到效用最大化;④每个厂家在其生产函数决定的投入—产出组合下达到利润最大化;⑤所有市场出清,即各自供求相等;⑥每个厂家的经济利润为零。4.瓦尔拉斯均衡(Walrasianequilibrium):也称为竞争性均衡或瓦尔拉斯配置,即在每个消费者或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无法单独对市场价格施加影响的情况下所达到的市场均衡。假设市场中存在一组非负的商品价格,则每个企业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自主决定自己的产量组合,每个消费者会根据效用最大化自主决定的自己消费数量组合,这些产量集合与消费集合构成了一个瓦尔拉斯均衡。5.拍卖者假设(auctioneerhypothesis):瓦尔拉斯为说明每个市场价格是怎样逐渐地调整到使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能够相等,从而实现一般均衡,提出了一个所谓的“拍卖者假设”。这个虚构的拍卖人,有时被称为“瓦尔拉斯式的拍卖人”,这是达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摸索过程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在市场上高声喊出某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不同价格,然后进行交易,不断调整修正,一直达到供给和需求相等的均衡为止。瓦尔拉斯的“拍卖者假设”要有四个基本假设前提条件:①经济系统中有一个作为信息中心和价格制定者的拍卖者,根据市场供求变化逐步调整价格体系,直到各市场供求都达到均衡。② 价格变化只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存在其他任何限制价格变动的非经济因素。③市场上所有的需求者和供给者间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不知道其他信息,只是单纯地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供给量和需求量。④市场上所有的交换行为都要等到“拍卖者”制订的价格体系调整到均衡价格以后才进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些假设前提条件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拍卖者假设”只是一种违反现实的假设,没有实际意义,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只是一种理论的抽象。1.非均衡(disequilibrium):即非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状态。均衡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均衡,狭义的均衡一般是指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即各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状态。非均衡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不相等,也就是说在市场不出清的经济状况下,也存在着广义的均衡状态,也就是非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状态。非均衡经济理论主要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阿罗、帕廷金、巴罗、克洛沃、贝纳西、格罗斯曼等等。他们的理论观点主要有:①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包括经济主体能够掌握充分的关于市场状况的信息,但现实中,获得信息需要花费成本,获得充分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完全竞争的情况普遍存在,如垄断竞争等,应该重点研究这类竞争。②非均衡理论区分了计划数量和实现数量,该理论认为,市场出清的状态仅仅表示市场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相等,而有效数量和计划数量不一定相等。③均衡论认为价格是市场的惟一调节工具,在均衡达到之前,市场中没有交易。而非均衡理论则认为,未达到均衡之前也有非均衡交易的发生。价格和数量信号都可以调节市场,并且在短期内数量要快于价格的调整。④存量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数量调整信号。⑤提出经济运行的时滞结构,认为时滞的存在加剧了非均衡状态。⑥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⑦解释经济周期、自愿失业、资源闲置等现象。2.资源配置(allocationofresources):社会上的生产资源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的分配。西方经济学家进行经济研究的根本目的被认为是为了探讨资源最优配置的可能性及指导意见,他们认为,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分为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两种。在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的制度下,只要市场达到完全竞争,价格及供求机制的运行就会自发的使资源从获利较少的用途转向获利较多的用途,从不太重要的用途转向比较重要的用途,从低效率的部门或企业转向高效率的部门或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当各种资源在投入任意一种用途时所得到的边际产品都相等时,被认为达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的制度下,政府或计划部门是体制的核心,时刻根据社会需要以及资源的状况,通过强制或指令性计划来决定经济资源向各个行业、部门、企业流动。3.经济福利(economicwelfare):和社会福利相对应的概念,也称为“狭义的福利”。能够涉及到财物的生产、分配等内容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庇古认为,经济福利意味着国民收入的增大、均等和安定等含义。它具有三个基本前提:①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往往是不一致的,人们获得满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济上贫困并不意味着不能从经济之外的方面获得福利,而且经济福利对社会福利有决定性的影响;②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的关系并不一定一致,福利应该能比较其大小以观察社会福利;③国民收人作为经济福利的内容。庇古还提出了增加福利的三个基本命题:①非强制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国民收入的平均量,若不损害他人的分配,也不加大一国消费所得的变动,就是增加了经济福利。②增加穷人收入份额而不导致分配额的缩小,而且不导致不利的变动,也是经济福利的增加。③国民收入的变动减少而国民收入的量不变,且不损害国民收入的分配,也可增加经济福利。经济福利对于整个社会福利有决定性的影响,能够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也能够影响总的福利。4.新福利经济学(newwelfareeconomics) :是在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新福利经济学是在序数效用论的基础上,以效率作为福利分析的惟一目标,并提出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判断社会福利是否最大的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中,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有生产和分配的重新组合来使一个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的状态。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任何社会调整,只要至少能使一个人得益,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坏,或者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福利的增量补偿福利的损失并且有余,那么,这个调整就是可取的,因为它增进了社会福利。新旧福利经济学主要区别是:旧福利经济学以马歇尔的基数效用论和局部均衡论为根据,用国民收入总量和收入分配均等分析社会经济福利;而新福利经济学用序数效用论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为根据,从生产和交换两个方面说明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的条件,同时还提出了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论、次优理论、外部经济理论、相对福利理论、公平和效率交替理论、宏观福利理论等。1.福利经济学——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2.实证经济学(positiveeconomics)与规范经济学(normativeeconomics):(1)实证经济学是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实证经济学排除了价值判断的理论经济学。只研究现实经济体系的运行,揭示现实经济实物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描述有关变量之间的稳定的函数关系或因果关系,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不涉及事物的好与坏,也不提出如何改变现状的建议。简而言之,实证经济学的目的旨在了解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以及为何这样运行,回答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涉及应该怎样的问题。例如,分析经济运行可从下面三方而着手:①现状怎样。如失业率有多高。②为解决现实问题有几种方案。只是提供几种方案,不作具体建议。如为解决失业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③选择某种方案的后果。如指出某种降低失业率的方案可能带来的后果,但对这种后果不做任何评论。实证命题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检验的标准是客观事实。不同派别的经济学家对实证问题的看法一般都不同。(2)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规范经济学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基础之上的理论经济学,它研究经济事物应该如何运行,而不考虑经济事物的实际运行状况,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为个人或政府实现某种日标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动方针和政策处方。简而言之,规范经济学的目的是对经济体系的运行做出价值判断,回答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并提出“应该怎样”的问题。凡陈述应该怎样的命题,成为规范命题,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征收累进所得税,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这会使收入分配趋向平均化,属于实证命题;政府是否应当征收累进所得税则属于规范命题。又如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现状和原因的描述属于实证经济学;而规范经济学要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哪一个更坏,应该把消除失业和防止通货膨胀哪个摆在优先地位,等等,规范性命题是否正确合理,无法单纯通过事实来检验。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者是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相对应的两种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是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设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它要说明的基本问题是“是什么”。它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西方经济学中主要采用这种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探讨符合这种标准的理论和政策,它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应该是什么”。规范分析的内容一般被认为是无法用事实来验证的,所以西方经济学中使用该方法不多。二者是有一定联系的。因为任一经济学家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总难免隐含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人们在进行规范分析时,为了使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也常常使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normativeanalysis):指西方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价值判断对规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甲引起丙,乙引起丁。丙与丁相比,丙是“好的”,丁是“不好的”,所以甲与乙相比,甲是“好的”,乙是“不好的”。换言之,规范分析涉及甲、乙、丙、丁的是非善恶。不同于实证分析的是,规范分析是伦理的判断,它并不是先去检验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先去检验假设本身,并通过对假设的检验,再对经济运行过程做出判断。例如,假设以百分之五的年增长率作为目标,规范分析就要讨论这一假设本身是否正确,百分之五的年增长率能否成为目标等等。它认为只有从伦理的角度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才能对经济运行过程做出判断。西方制度经济学中的分析,基本上属于规范分析。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中所进行的分析,基本上属于实证分析,但这些实证分析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规范前提之上的。如果事先不搞清这些规范前提,甚至接受那些被实证分析的严密性所掩盖着的错误规范,那么,不论在实证分析上如何煞费苦心,都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经济效率特指资源的配置效率,即每一种资源都有效地配置于最合适的使用方面和方向上。2.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即帕累托标准):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定义的一个社会评价标准:当社会中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这个社会就处在一种理想状态中。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其有两层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微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运用效率。它是指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区域或一个部门如何组织并运用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出最大作用,从而避免浪费现象。即用一定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最大价值的产品。第二个层次是宏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效率,它是指如何在不同生产单位、不同区域与不同行业之间分配有限的经济资源。如果一个经济体系能够做到有效地分配资源和运用资源,就可以认为这个经济体系是高效率的,也可以说,这种效率就是帕累托效率。3.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称为帕累托书刊。4.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和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①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的比率;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③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5.受限制的帕累托最优(constrainedParetooptimum):信息不对称常常导致市场均衡偏离帕累托最优。由于中央权威机构不能观察当事人的个人信息而导致不能进行帕累托改进的配置状态,被称为受限制的帕累托最优。受限制的帕累托最优不一定是完全的帕累托最优,但完全的帕累托最优一定是受限制的帕累托最优。6.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与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1)帕累托最优的定义参见概念题第6题。(2)纳什均衡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它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7.帕累托最优条件——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包括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RSAxy=MRSBxy,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RTScck=MRTSDck,和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RSxy=MRTxy.8.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9.福利经济学第二定律10.契约曲线(contractcurve):又称效率线。契约曲线可分为消费者的契约曲线和生产者的契约曲线。消费者契约曲线指的是,在埃奇沃斯盒形图中,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在此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两个消费者按此交换都在既定初始条件下获得最大满足。相应的,契约曲线的轨迹是帕累托最优轨迹。生产者契约曲线,是指在埃奇沃斯盒形图中,不同生产者的等产量线切点的轨迹。在此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按此点生产都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相应的,契约曲线上的轨迹是帕累托最优轨迹。 1.交换的一般均衡:在两人消费两种数量既定的商品的埃其渥斯盒状图模型中,两个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一条曲线,在这条线上每一点,交换双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即每一点都是交换的均衡点。2.效用可能性曲线——代表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说明了当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给定之后,另一个消费者所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交换的契约曲线:是描述交换双方进行交换时最有效率点的轨迹的曲线,该曲线上每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也称为合同曲线。可以用埃奇沃斯盒状图来说明契约曲线的形成。3.生产的一般均衡: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iesfrontier):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10—3表示。图10—3?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如C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曲线左边的点(如D点)可以成立,但没有利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如E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组合。这条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利用时,要获得更多一些的一种产品,就必须以牺牲其他的产品为代价。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有限性;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边界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本。5.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6.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要素K,L一定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组合,X,Y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该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反,它向右下方倾斜切凹向原点。7.边际转换率: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充分利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两种商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生产而不得不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数量。8.社会福利函数——指反映社会上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W=W(VA,VB,VC,······,VN)9.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对效用在人们之间的分配感到无差异的效用组合点的轨迹,可以根据福利函数作出,参见图10—4。                                     图10—4?社会无差异曲线 图中,W1代表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曲线上每一点代表一种不同的效用分配情况如点M和点N。点M和点N虽然表示A,B的效用分配情况不同,但社会总的效用水平是一致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个人无差异曲线一样,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同时,离原点越远,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大。任何两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1.效用可能性边界(utilitymaximization):也可以称之为效用可能性曲线(utility-possibilitvcurve),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将其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因为,该曲线之外的点都是消费者不能达到的效用组合点,在该曲线之内的点都是消费者在既定约束下效用没有达到最大化的点,在曲线上的点则是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实现交换的一般均衡的点。将产品空间的消费契约曲线转换到效用空间便得到相应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图10—6表示的是简单的两人经济中A、B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图10—6?效用可能性边界横坐标为A的效用UA,纵坐标为B的效用UB。效用可能性曲线表明,要提高A的效用只能以降低B的效用为代价。在消费契约线上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的点是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生产与消费的帕累托最优点。在生产可能曲线上选择任一点都会得到一条新的消费契约曲线,进而得到一条新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在每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上都存在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的点即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生产与消费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点,连接所有这些帕累托最优点可以得一条总效用可能性曲线,这条总效用可能性曲线概括了社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费与生产的最优点。2.限定条件的福利最大化3.阿罗的社会福利函数(Arrow’sssocialwelfarefunction):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的社会福利函数。阿罗认为,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具有人们可以普遍接受的性质,而这样的福利函数在逻辑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他指出,一个能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具备如下性质:①与个人的偏好一样,社会的偏好必须能够用无差异曲线或直接用偏好来排定其顺序,而且排列的原则是始终一致的。②如果情况A是社会偏好的,而B不是,或者说社会把对A的偏好排在B之上,当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将其个人对B的偏好排在比A更高的位置时,社会必须仍保持对A的偏好胜于B的判断。③假设某一个人对A的偏好胜于B,对B的偏好胜于C,而且A又是社会的最大偏好。如果这个人改变了其偏好排列,认为A胜于C,C胜于B,那么,不管社会对C和B的偏好是否变化,A仍旧是社会的最大偏好。④对任意两种情况A和B,如果所有个人对A的偏好都胜于B,那么,社会对B的偏好就不可能胜于A。⑤社会对A的偏好胜于B,不能只是因为有一个人对A的偏好胜于B。但阿罗又认为,不可能有任何一个社会在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性质的情况下排出各种情况的顺序。即这样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存在的。4.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不可能性定理: 阿罗分析市场一般均衡时得出的一个定理。其结论为: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以从一定的社会状况下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种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包含两项重要假设:每个人的偏好是可以排列的;每个人的偏好次序是可以过渡的。根据这两项假设,阿罗指出,要建立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必定要违反他规定的下列五项条件的一项或若干项,否则社会福利函数就无法建立。其五项规定或条件为:①自由三元组条件:在所有选择方案中,至少有三个方案,对之允许有任何逻辑上可能的个人选择顺序。②社会选择正相关于个人价值条件:如果某一选择方案在所有人的选择顺序中地位上升或保持不变,且没有其他变化发生,则在社会选择顺序中,这一方案的地位上升,或至少不下降。③不相关的选择方案具有独立性条件:第一,任何两个选择方案的社会选择顺序仅仅依赖个人对它俩的选择顺序,与个人在其他不相关的备选对象上的选择顺序无关;第二,任何两个选择对象之间的社会偏好顺序仅仅依赖于个人相应的选择顺序,而与偏好强度等因素无关。④公民主权条件:社会选择顺序毕竟不是强迫的。⑤非独裁条件:选择规则不能是独裁的,即不存在这种情况:一个人的选择顺序就是社会的选择顺序,所有其他人的选择是无足轻重的。阿罗证明了不存在一个选择规则或选择程序能够同时满足上面两个假设和五个条件,这表明由个人选择合乎逻辑地转化为社会选择的过程包含巨大的困难。1.市场社会主义:以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为基础的关于在社会主义资源配置的经济学。2.无嫉妒分配第九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1.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情况即为“市场失灵”。(当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不相等时,对整个社会而言,资源的配置就没有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市场失灵:指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1)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或成本的变化,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补偿或支付的情况;(2)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空间研究、气象预报等;(3)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4)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5)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6)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等等。一般均衡理论中所谓“竞争的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在假定市场上不存在上述导致市场失灵的任一因素的情况下发生的。因为只要其中一种因素存在,就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使经济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20世纪初起,这些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认识到市场失灵的存在,就可以更加自觉的利用计划、法律或其他非经济手段和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而不是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这样,社会资源配置会更加有效率,社会经济运行更加协调。市场协调失灵论(marketcoordinationfailurestheory):新凯恩斯主义用于解释市场非出清状态的原因的一种新理论。市场协调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不能协调众多经济人行为。市场协调失灵论认为,在一个由许多经济人构成的经济中,经济人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尽管经济人是理性人,然而每个理性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单个经济人无力协调整体经济行为,市场因此而失灵。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弥补或消除市场失灵。市场协调失灵论有三个代表性理论:不完全信息和协调失灵论、交易搜索和协调失灵论、市场对策和协调失灵论。2.政府失灵——指政府作为市场的外部力量,在调控国民经济时,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得政府的调控作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3.公共管制——指政府对垄断的干预,即政府采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来限制垄断的行为。垄断4.反托拉斯法——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其中包括谢尔曼法、克莱顿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罗宾逊-帕特曼法、惠特-李法和塞勒-凯弗维尔法。5.寻租——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地位的活动。寻租(rentseeking): 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当政治分配介入市场,为市场运行创造出各种人为壁垒,从而人为地创造出各种垄断特权时,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绕着垄断权力展开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这一概念由戈登、图洛克于1967年最早阐述,并由克鲁格于1974年正式引入经济学。传统理论认为垄断的形成本身没有成本,而寻租理论则认为形成垄断是由于利用了一部分的实际资源。有关寻租的大部分讨论一般集中在由政府培养或保护的垄断上,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强有力的垄断形式。寻租理论说明:存在一个确定的个人寻租而引起的净社会损失领域。图洛克和克鲁格认为,寻求利润的厂商会努力运用各种资源而达到垄断,其间完全由个人进行或由政府资助,这样投资的结果一美元正好与获得垄断而增加的盈利相等。于是代表垄断高价造成的超额利润的部分资源就被耗费掉了,而不是由消费者向垄断者转移。这种资源的耗费是用于取得垄断这种非生产性的活动。形成垄断的活动也是一种竞争性产业,因此从社会角度来看,投入寻租活动的所有资源等于所有的垄断利润。由于垄断会产生类似租金的垄断利润,追求利润的动机总会使一些人进行争取垄断地位的活动,这样形成垄断的活动就吸引了许多资源投入,结果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巨大的资源浪费。实际上,对市场过程的许多干预也会产生寻租问题。简单的最大化或最小化价格就有非常明显的再分配效应,而且受益者为了获得这种益处而可能投入大量的资源。寻租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简单的直接转让,对A征税是为了支付给B,这就会导致游说活动:对B方征税而不是对A方征税或阻止这种转化的形成。这种游说活动的耗费会正好等于转移的数量或阻止的被转移的数量,尽管一个或其他的游说者会因其游说活动取得成功而获益。如果存在许多这样的利益,且对政府花费时间的人能很快实现利益,那么社会就有一个从事寻租活动的产业。寻租活动和政治腐败有类似之处。寻租理论要求人们进行经验研究和对适合于寻租的生产函数进行测度,从而解决寻租问题;因为,寻租活动的社会成本十分高昂,政府干预形成某种垄断并带来租金,就会导致寻租现象。信息不对称1.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指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对有关经济情况的信息的获得是不完全的。2.信息不完全假定——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民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的配置它们3.不对称信息——可看作是不完全信息中的一种特例,即在市场经济中的当事人所了解的有关经济信息是不对称的,一些当事人比另一些人具有更多的有关经济信息。信息不对称不仅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不完善信息与不对称信息:(1)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模型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信息是完全的: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的经济特征及各种有关生产的清楚信息。显然,这个假定不符合现实。现实生活中的市场都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不具有充分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并不完全清楚要购买的商品的质量,生产者也并不完全清楚市场上究竟需要多少本企业产品,也不完全知道可供给的数量,做出最有利选择的所有生产技术和所能使用的最合算的全部生产要素。这里的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的配置它们。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信息的交换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赖,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而买者则答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之后即购买它。这样,市场的作用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信息不完全带来了许多问题,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解决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是不能够有效的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2)不对称信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可看作是信息不完全中的一种情况,即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具有更多的有关经济信息。例如,工人比雇主更清楚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厂商比消费者更了解自己产品的质量。需要说明的是,信息不对称不仅是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例如,保险公司就难于充分了解参加保险的自行车主是否会谨慎小心地保管自己的车子,除非公司要派专人天天跟在每辆投保的自行车后面监视。如果真这样做,代价实在太大了。这样,自行车主的行为对保险公司来说就必然是一种不完全的或者说不对称的信息。(3)在不对称信息的概念及其理论提出以前,经济学家们还不能很好地分析在这种情况下的经济问题。因为不对称信息不满足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市场主体如果不知道其竞争者的情况,任何竞争规则都无法发挥作用。1967年,海萨尼首先详细阐述了不对称信息问题,在他的理论中把“自然”当作一个虚拟的市场参与者,自然首先行动决定特征,其他市场参与者知道自己的特征,而对手不知道,这样不完全信息问题就可以转换成完全但不完善的信息的情况来加以解决。这些论述被称为“海萨尼转换”,通过这种转换,可以找到不对称信息存在情况下的市场均衡点,即贝叶斯均衡。目前,西方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几乎都进行了不对称信息问题的研究,如企业理论、市场失灵等领域内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应用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信息的不对称性: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有些市场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买方,例如,某些商品与生产要素市场上,卖者掌握的信息多于买者。照相机的卖者一般比买者更了解照相机的性能;药品的卖者比买者更了解药品的功效;劳动力的卖者一般比买者更了解劳动的生产力等。在另一些市场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买方,保险与信用市场往往就是这种情况。医疗保险的购买者显然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人们常常用委托人—代理人理论来讨论信息非对称问题。所谓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是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的交易。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则称为“委托人”。简单的讲,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非对称信息下的经济理论分析都可概括成“委托—代理理论”模型。4.逆向选择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 :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对逆向选择问题的研究,始于美国经济学家乔治·艾克洛夫的论文《柠檬(次货)市场》,他考察了一个次品充斥的旧车市场。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易做成,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的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差车中任意挑选。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低的价格。接着这将可能导致另一回合的出价和杀价:卖主再从中抽走一些较好的车,买主则再次降低意愿价格。最终的均衡可能使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显然,这是无效率的,因为最终成交量低于供求双方理想的成交量。??1980年,威尔逊在《逆向选择的市场均衡性质》一文中认为,由于逆向选择,市场力不可能引向单一价格。这个观点被斯蒂格利茨和韦斯用来解释信贷配给,证明对于一个健全的信贷市场来说,均衡意味着对贷款的超额需求。逆向选择问题在其他一些市场还存在,如保险业。逆向选择来自保险公司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程度,从而保险水平不能达到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水平(即高风险的消费者把低风险的消费者赶出保险市场)。1.市场信号显示:是指市场上卖方向买方发出信号,以令人信赖的方式显示产品或交易对象的质量,从而减少或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2.市场信号甄别3.委托-代理问题4.委托人(principal):和代理人相对应的概念。若一个人(甲)雇佣或者托付另一个人(乙),让乙代表甲的行动,则甲为委托人,乙为代理人。雇主与雇员、债权人和债务人、股东与经理等之间的关系都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代理人在代表其委托人的行动时,由于他不是当事委托人本人,因此代理人的行为方式可能与委托人所设想的行动方式或目标不一致。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在代理人的行动不可观察时,委托人就不能根据代理人的行动来对代理人进行补偿;有时委托人即使能观察到代理人的行动,但也可能不知道代理人的行动是否恰当,因为委托者本人从来未从事过这样的行动。委托—代理问题是经济中动力或积极性的中心问题,只要一个人的行为会对其他人的行为发生影响,只要经济活动的参加者信息是不完全的或者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研究委托—代理问题的目的就是探讨如何设立一种补偿制度,使得代理人能够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动,达到委托人的期望目标。一系列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要点就是,寻求一种能使委托人的期望效用达到最大化的契约。给定的条件是,在适当的补偿方案下,代理人将愿意接受这一契约并采取能使本身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动。另外,契约的定立与实施问题也在委托—代理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5.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alhazard ):指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1963年,阿罗发表的《不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福利经济学》以及此后的演讲,阐述了这一问题。1968年,马克·保利的《道德风险经济学》一文指出: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全面保险的最优性便不再有效了。道德风险其实也是一种“理性的经济行为”。尽管如此,如果个人能够不受任何限制而按自己的意愿花费保险公司的补偿额,那么,从社会角度来看,这样得到的资源分配必定不是最优的。阿罗进一步指出,一个成功的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信赖关系足以强烈到这样的地步,以至于即使进行欺骗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代理人也不会施行欺诈。保利论文的意义在于:价格制度在一定范围上内在地受到了这样的限制,即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们不能确定最优定价所需要的真实差别。最后他做出推论:“非市场控制,不论是内在地作为道德原则,还是外在地强制施行,在某种程度上,它对效率来讲都是必需的。”道德风险不仅会导致保险公司遭受损失,而且也妨碍市场的有效配置。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通过某些制度设计使投保人自己约束自己的行动。1.代理成本:指制订、管理和实施契约的全部费用,包括所有承接契约的费用,如交易费、辛苦费和信息费等。詹森和麦克林将代理成本视为委托人的监视费、代理人的担保费和剩余损失三部分。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源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这一事实。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一方面经营者工作尽力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一小部分利润;另一方面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却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因此,经营者往往工作积极性不高,而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于是,企业的价值也就小于他是企业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代理成本,它是在外部所有者理性预期之内必须由经营者自己承担的成本。让经营者成为完全的剩余权益拥有者,可减少代理成本。不过,经营者成为完全剩余权益拥有者的能力又受到他自身财富的限制。代理成本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委托人对随机的产出没有直接的贡献;第二,委托人不容易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在这些假定的前提下,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在任何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代理人都必须承担风险;第二,如果代理人是风险中性者,就可以通过使代理人承受完全风险的办法来达到最优结果。2.激励的相容约束3.激励的参与约束4.效率工资外部性5.外部性(externality):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的办法:(1)使用税收和津贴;(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3)规定财产权。6.私人成本——私人成本指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所支付的成本,公包括耗费经济资源的直接成本。7.社会成本——指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所支付的直接成本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利益损失.私人成本(Private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Cost) :(1)私人成本也称为私人费用。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私人成本是从厂商私人角度来看的成本,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价格均应计人私人成本。西方经济学中讨论的成本概念与一般企业会计人员所指的成本相比有着不同的含义。私人成本包括以下内容: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的货币价格;由于行业之间竞争所决定的资本家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报酬;行业之间的竞争所决定的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资本的正常报酬,如厂商自己拥有的资本和土地应得到的利息和租金;企业家承担某些不确定性风险而应得到的风险贴水。除了要素价格的其他内容可以称之为厂商的正常利润,而一般会计人员所说的成本则不包括这一部分。厂商的私人成本仅仅按照生产要素价格和正常利润来进行计算,因此,在外部经济下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别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都没有计人私人成本,从而使得私人成本会低于社会成本;同时在外部经济下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这都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经济学家主张用津贴、公共管理或税收、法律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2)社会成本是与私人成本相对的概念,等于私人成本加上对别人没有补偿的损失,是一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的机会成本。社会成本考察的是当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投入改为该产品之外的其他最优用途时的收益以及因此而给别人带来的损失。例如,某企业生产食品,在未给别人带来损失的情况下一年内可获利10万元;若该企业以同样数量的投入经营化工产品,可获利12万元。但向空气和水中排放的有毒物质使得附近的农作物因环境污染而产量下降,从而减少收入3万元,厂商不会把这3万元计入自己的成本。而社会成本则必须考虑这3万元的损失。社会成本与资源的稀缺性密不可分,因为资源从整个社会来看是极其有限的,考虑社会成本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个例子属于外部经济问题,厂商没有补偿农作物欠收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其所进行的成本核算也只是计算自己所付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所以这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那么同理,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成本则大于社会成本。外部性一般会使私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这时要么受损失的一方得不到补偿,要么产品的生产不能达到最优产量,从而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西方经济学家主张用津贴或公共管理的办法来鼓励产生外部经济的厂商扩大生产,同时用税收或制定法律的办法来解决外部经济问题,从而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1.私人收益——私人收益指单个经济活动主体从某一经济行为所获得的收益,仅包括直接收益2.社会收益——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3.外部不经济——指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末给他人以补偿的现象。可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的消费的外部不经济。4.外部经济——指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对他人产生有利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这种现象称为外部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5.外部效应(影响):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产生的影响。(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带来好处或带来坏处,但是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或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6.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无论最初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Coasetheorem):一种产权理论。科斯本人并未将科斯定理写成文字,科斯定理的提出是由其好友斯蒂格勒首先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出来的。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0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公共品7.公共物品——指整个社会共同享有的物品,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特点,非排他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或者说,任何人不能阻止他人享用这种物品。非竞争性是指当使用这种物品的消费者人数增加时,不会影响原来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即新增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公共物品(publicgoods):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私人物品是供个人单独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例子有:道路、路灯、环境污染、噪音等。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给公共物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品,它们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这种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公共物品既可以提供正的外部效应,如路灯可以使许多夜行人受益;也可以提供负的外部效应,由工业生产排污造成的温室效应将影响地球上每一个人。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四个特性:①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②强制性。公共物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③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④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严格具有上述四个特征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物品。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全具备上述特征的产品,被称为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由国家制造并由国家提供,但又不完全属于公共产品,因为在使用和消费这类物品时,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或付出代价。从这一点看,它又与私人产品有相同之处。例如,城市公园就是由国家建造并提供的,但顾客去公园游览时须先买门票方可人内,即在消费时付出了代价。总之,准公共物品同时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点。8.私人物品—— 指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它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排他性指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才能使用,或者说,没有付费即不能使用,竞争性指如果某人已消费或使用这种物品,则其他人就不能使用了。1.搭便车现象——指消费者在消费公共物品时总想少支付价格或不支付价格的现象,换句话说是不支付或少支付成本就想得到利益的现象。2.准公共产品:是指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但具有消费的可排他性的产品,如有线电视,不拥挤的高速公路。公共资源:是指不具有消费的可排他性但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产品,如小区内的楼道,草场、海洋河流等。3.公共产品论(theoryofpublicgoods):现代财政学的理论核心。系统的公共产品论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奥意财政学者潘塔莱奥尼、马佐拉、马尔科等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公共产品论。该理论认为,政府之所以要有支出,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政府课税则是为公共产品的供应筹集经费,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西方财政学界对公共产品论的研究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对效率问题的分析,另一条是对政治程序问题的探讨。萨缪尔森、马斯格雷夫等人提出了著名的公共产品供应模型,对公共产品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