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三方考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三方考

ID:1348140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三方考_第1页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三方考_第2页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三方考_第3页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三方考_第4页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三方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三方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三方考<篇名>外科十三方考书名:外科十三方考作者:朝代:年份:<目录><篇名>嘱言属性:夫人之一身,血脉贯通,似河海周流而无丝毫阻滞,设一旦有邪毒窜入五脏、六腑,或风湿中入皮肤肌腠之间,便血脉不行,而患斯作矣。但毒之所发,变应万千,有中于脏者,有中于腑者,有中于阳分、阴分、气分、血分者,种种原因,不一而足。发于阳者,则红肿高硕而痛甚,发于阴者,则低塌平伏以灰白,或则日轻夜重,或则昼重夜轻,其呈象颇不一致。症之初起,以草药愈者有之,而久治不效者亦有之,迁延日久,遂有成茧及不收口之诸般坏象矣。

2、吾门在此万般困难、诸医束手时,而有四味异药、十三奇方以济之,此种困难遂迎刃而解,医尽世间奇症,从未轻授外人,得之者可坐获浓利,救济群生,此中至药,虽南面王不易也,吾子孙当世代遵守,是所至嘱!又据黄承昊折肱漫录第七卷,肿毒条有云∶“凡患毒者,多服十三方及仙方活命饮以败毒,但老弱之人不能堪此,故薛立斋以托里败毒散易之。”又医药编有云∶“一人患疟,久不愈,以金蚣丸投之,疟止”云云。黄氏为明季万历丙辰进士,折肱漫录成于崇祯乙亥,是外科十三方之来,当不始自清代矣。<目录>上编<篇名>总论歌属性:侬等着论总提纲,阴阳内外

3、悉分张,痈疽发处分赤白,疮疖起时别暗光,满腹仁恩留赤子,一腔慈爱着青囊,百骸中毒分表里,三关直透识阴阳,回生妙术传釜水,救死奇方着蜀疆,且看杏林多秀色,须知橘井有泉香,愚民莫负侬医惠,转盼乾坤乐更长。<目录>上编<篇名>痈疽总论属性:夫痈疽之症,本由心经而发,何以发自心经,因实火动而成痈疽,虽有各症,亦当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者,乃心、肝、脾、肺、肾及心包络等处,或因寒热而血凝气滞,或膏粱浓味而遗诸毒;外因者,乃肩挑背负,劳苦奔趋,而迎暑湿风邪,扰动气血不和,此外因也;不内外因者,乃五脏受伤而邪毒透入也

4、。痈疽之发,分筋、骨、韧、皮、肤五类。痈发于血脉之间,属阳,为顺症;疽发于筋骨之内,属阴,为逆症。发于皮内者为疡,发于肤上者为疖。凡症宜视阴阳,详察善恶,若见三善,纵然沉重,亦无大害;如见四恶,虽然微小,亦必丧亡。凡业医者,不可徒从表里、寒热而辨阴阳,以贻害于人也。<目录>上编<篇名>痈疽总论歌属性: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并七情,饮食起居多失慎,肩挑背负损其身,膏粱之变营卫过,藜藿之躯气血贫,疽由筋骨阴分发,痈从阳分肉脉生,疡起皮里肉之外,疮发皮肤为失荣,阳盛肿赤痛易,阴盛色

5、暗陷不疼,半阴半阳不高肿,微痛微热红亦轻,五善为顺七恶逆,见三见四可分明,临症色脉须详察,温凉补汗攻应分,善治伤寒杂症易,能察痈疽肿毒精。<目录>上编<篇名>痈疽总论歌解属性: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也。痈疽皆因营卫不和,气血凝结,经络阻隔而生,故曰经络阻隔气血凝也。其因有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是也。外因者,由于春之风,夏之暑湿,秋之燥,冬之寒也,当其时而至,则为正气,非其时而至,或过盛,则为淫邪。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外因。亦有因八风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刚风,春分日正东婴儿风,秋分日正西

6、罡风,立夏日东南弱风,立冬日西北折风,应时而至,则生养万物,不应时而至,则杀害生灵万物,若人感受,则内生重病,外发痈疽。凡此八风为病,皆属于外,故亦曰外因六淫、八风感也。内因者,耳听淫声,目视邪色,鼻闻过臭,舌食滋味,心思过度,意念妄生,皆损人神,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内因,故曰内因六欲并七情也。不内外因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烁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过食五辛则损气血,过饥过饱则伤脾胃,凡此种种,皆饮食之致病;昼夜过劳,担轻负重,跌扑损坠等类,损其身形,夜不静息,强力入房,劳伤精气,此起居之病也

7、。其起于膏粱浓味者,多令人营卫不和,火毒内结,起于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气不充,气血亏少,凡此种种,皆不内外因也。人之身体,计有五层,皮、脉、肉、筋、骨也。发于筋骨间者曰疽,属阴;发于血脉间者曰痈,属阳;发于皮里肉外者曰疡毒,只发于皮肤上者名曰疮疖。凡痈疽阳盛者,初起肿,色赤,疼痛,则易溃易敛,顺而易治,以其为阳症也。阴盛者,初起色黯,不红,塌陷,不肿,木硬不疼,则难溃难敛,逆而难治,以其为阴症也。半阴半阳者,漫肿不高,微痛不甚,色不甚红,此症属险,若能随症施治,不失其时,则亦可转险为顺,否则逆矣。五善者,五善

8、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顺,则易治;七恶者,七恶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逆,则难治。凡患痈疽者,五善为顺,七恶为逆,如见三善者必生,见四恶者必死矣。尔后学业医者,当于临症之际详察其色,宜温者则温之,宜凉者则凉之,宜补则补,宜汗则汗,宜攻则攻,果能如是,庶有济而不误也。然而外症痈疽,犹如内症伤寒,能善治伤寒者,则杂症无不易治,能善疗痈疽者,则诸疮无不精妙,盖以其能辨表里、阴阳、虚实、寒热也。<目录>上编<篇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