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争何时了

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争何时了

ID:13469570

大小:4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2

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争何时了_第1页
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争何时了_第2页
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争何时了_第3页
资源描述:

《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争何时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课程作业学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系:法律系专业:法律硕士(非法学)课程名:民法学学号:20110023155姓名:解猛猛指导老师:刘晓春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争何时了————读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的所想意思表示,我们可以理解为表意人和受领人再把进行的某一民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它可被视为法律行为的核心。在民法理论发展的历史上,意思表示曾一度被一些学者视为法律行为的同义词,史尚宽先生曾说:“法律行为之内容,已、依构成法律行为之意思表示内容而定。明确法律行为之意义,结局为明确所构

2、成法律行为之意思表示之意义,故法律行为之解释,不妨谓为意思表示之解释。”所以民法对于抽象概括的法律行为,欲使其具有实际意义,则必须对意思表示进行解释,当然在意思表示行为完全符合法律对其构成要素的要求时,不需要有意思表示之解释,但是现实却是意思表示行为总是有不完全符合法律的要求的时候,尤其是行为人表示与意思不一致时,意思表示的解释的必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简单地说,意思表示解释就是对表意人所作意思的理解。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当意思与解释不完全一致时,我们是注重探求真意而不拘泥于词语呢,还是应为外部的表示为准呢?由此而产生了意思主

3、义与表示主义之间的争执。意思主义认为,法律行为(意思表示)应以对行为人真意的解释而成立,而不应该以其表示内容的字面含义而成立。表示主义则认为,表意人内心的效果意思虽然是意思表示的起源,但当事人表现于客观效果的意思却是意思表示的核心或者根本,因此,当表示与意思不一致时应以外部的表示为准。现代表示主义中还有一种理论被称为“绝对客观地表示主义”,其主要观点是:对意思表示的解释必须以某种“标准意思”或“客观意思”为一般准则,法律的作用首先在于发现此种“标准意思”,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需从外表事实行为推断其结果即可”。应当说,民法理

4、论中的意思主义,表示主义,甚至绝对客观的表示主义的主张中均含有合理性因素。其实,民法的本位是确认和保护民事权利,以权利为本位是发挥民法功能之本。意思表示解释如果过多的出于保护交易的安全,那么对于保护表意人的利益显然是不利的,这种忽视表意人意志的做法,从长远看是不利于形成健康有序的社会生活秩序的。行为,是主观心理见之于外部客观世界的东西,本身不过是是实行行为人意思自治的手段,意志才是行为的起源、核心。如果意思表示行为本身就缺乏相应的意志,那么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本事就不具有合理的存在性。民法是私法,司法的最大理念就是意思自治,

5、个人取得权利,负担义务,应纯由当事人个人意思决定,这符合民法的本位。在民事实践中,具体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所无法完全概括的个性化特点,而依法律的观点,某些具体的意思表示难免具有内容不明确、不完整以及不统一的缺陷。所以无论是意思主义还是表示主义,都不应当否认意思表示解释在于使某些内容暧昧不明确的意思表示内容得到合理的确定,使之明确化、准确化,以符合民法对意思表示内容的典型要求,此外要使内容不完整的具体表意行为内容得到补足以及使内容不统一或有矛盾的表意行为内容得到统一。这不仅体现了意思表示解释的共性要求,也体现了意思表示解释的个

6、性化要求,显然,对于意思表示解释的个性化要求更能体现意思表示解释的价值,当意思表示完全符合法律的规定时,意思表示的解释本身就没有意义。拉伦兹称,探求真意原则体现了意思表示解释的个性化要求。因此,我们在回归民法本位以及注重意思表示解释价值的基础上,应更倾向于意思主义的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