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69310
大小:508.0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8-07-22
《xx县燃气规划设计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依据和原则第一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们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们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消防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建设部146号令3、《山东省燃气管理条列》(2003年9月26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9号4、《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4月1日)国家发改委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号)6、《山东省城市燃气规划编制及审批办法》7、《山东省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规定》8、《市政公用设备抗灾设防管理规定》9、《高唐县城市总体
2、规划》10、《高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11、《高唐县空间发展战略规划》12、《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13、《城战燃气设计规范》GB50494—200914、《城镇燃气技术规范》15、《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7、《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 18、《室外给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9、《城镇燃气埋地钢制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
3、GJJ95—2003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2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22、现场调研资料二、规划原则1、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燃气发展政策,以高唐县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结合高唐县本地能源特点,因地制宜。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余地。2、与高唐县的发展相适应,全面规划,分期建设,充分考虑民用、商业工业及其他用户的需求及燃气企业的滚动发展和正常化的商业运行。3、贯彻节能的方针,从本地具体条件出发选择合理的工艺路线、管道直径
4、、壁厚,力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4、规划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5、燃气输配系统的规划建设尽量做到与城市道路规划和其他地下管线规划相协调,避免近期内重复开挖路面。6、供气方式以天然气为主,瓶装液化气及压缩天然气为辅,力争多气源,多渠道供气。第二节规划任务规划年限和指标一、规划任务1、确定高唐县城区内燃气气源2、确定供气范围、供气规模、供气人口数、居民气化率。3、确定近期、远期和远景规划中各类用户的用气量和供气量的平衡。1、确定燃气气源的位置
5、,并确定门站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2、确定输配系统方案,管网的布置走向及管径3、确定该工程的投资匡算4、确定燃气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规划年限和指标近期:2010年至2015年,高唐县区域人口18万人,气化人口13.5万人(约4.2万户),天然气管道气化率为75%。远期:2016年至2026年,,高唐县区域人口远景:2017以后二、规划范围根据高唐县城市特点和发展条件,本次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为:《高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12月版本)中界定的高唐县县城区域,即东至东外环;西至西外二环路及聊阳路;北至北外二环
6、及凤祥路;南至南外环路及齐南路。第三节高唐县区域概况1历史沿革高唐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即为高唐邑,西汉初置县,元代设州,至民国初年撤州复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高唐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址。战国时期齐盼子墓、三国时期华歆墓、东魏时期房公墓、宋代兴国寺塔、清初文昌宫大成殿等保护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的文化和考古、旅游价值。按《水浒》传说复建的柴府花园、三眼井、李逵井再现了宋代古建筑群的风采。新开馆的孙大石美术馆藏画丰富,文物荟萃,精品纷呈,为县城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英杰奇才。
7、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华歆、历史学家华峤、唐代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吕才,金朝左丞相王懋德等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各有建树,领一代风骚。2地理位置高唐县历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史料记载,历史上高唐就“居中原衡衢”,有官马大道“南通吴会,北拱神州”。现在高唐县的区位优势更加优越,位居济南、德州、聊城三大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东距济南国际机场70公里,距京九铁路聊城站、临清站均50多公里,距津浦铁路德州站各60公里,有“二十分钟上火车、一个小时登飞机、四个小时进京城到港口”的便捷,随着在我县交叉穿过的青银高速、山东西外环高速的建成通
8、车,高唐将会成为鲁西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和区位优势更加明显。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地貌地质:高唐县的地貌是微波起伏、类型不同的黄泛冲积平原。总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降为1/7000-1/9000。平均海拔27米,最高点在清平镇张庄西、海拔32.1米;最低点在涸河镇三甲王村西北,海拔22.6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