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67007
大小:28.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22
《xx国土局全国土地日宣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国人生存主要涉及内容是什么? 1、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涉及粮食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从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要求出发,必须确立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不能把米袋子放在人家国土上,要做到这一点,18亿亩是不能少的。据有关权威部门介绍,18亿亩这个数字是经过有关部门科学测算过的。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有可能达到16亿,考虑到我国人均消耗的粮食量,耕地质量以及平均亩产等要素,要保障粮食安全,18亿亩是一个底线,绝不能突破。 2、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涉及经济安全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各行各业都在大发展,甚至是跨越式发展,建设摊子越销越大,
2、工业用地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膨胀,土地既是一切经济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也是生产单位获得信贷的筹码,在当前各地发展热情高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屡屡降不下来的情况下,要保持健康平衡运行的经济发展大局,必须从根本上管住土地。 3、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涉及政治安全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口还是农民,对几亿农民来说,耕地就是他们的保险。现阶段他进不了城市也没法提供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只能从事农业,只能以种地为生,不难想象,一旦土地没有了,上亿农民变成“三无”人员,将会造成怎样的社会问题。 二、保护耕地的重点是什么?保护耕地重点是保护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大多是高产优质耕地,被老百姓称为“吃饭田”、“
3、保命田”。所以,保护耕地重点是保护基本农田。必须做到:一是总量不能减少;二是用途不能改变;三是质量不能下降。 三、基本农田“五不准”是什么? 基本农田实行“五不准” 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 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面积 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 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饲养,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 如何办理农村村民住宅用地? (一)办理程序 1、户主提出用地申请,到当地国土资源管理所申领并填写《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申请审批
4、表》。 2、经村(组)集体及村(居)民委员会同意,并在《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申请审批表》相应栏中签署意见。 3、经当地国土资源管理所审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后逐级报批。 ①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由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连同申请表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②不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由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文上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4、经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给《建设用地批准书》。 5、住宅建成后,由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建设用地进行验收,并办理土地登记,核发《集
5、体土地使用证》。 (二)所需材料 1、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申请审批表; 2、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如属分户,需分户前和分户后的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 3、原办有土地使用证书并且改变土地使用面积的,需提交原有土地使用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三)申请条件农村村民申请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建设住宅,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①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②户口不在本村本组的 ③宅基地面积超过规定面积的。{耕地不超过130平方,林地空地不超过180平方,荒山、宅基地不超过210平方} ④出租、出卖原住房的; ⑤年龄未满18周岁的人
6、要求另立门户的;⑥原有宅基地能够解决子女另立门户需要的。 如何办理土地使用权初始、变更、遗失登记? (一)范围: 1、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包括: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但没办理设定登记,包括农村个人使用宅基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国有企事业单位建设用地没设定登记的。 2、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包括: ①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包括转让、赠与、交换、继承、错漏、更名等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②以有偿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包括转让、更名、分割。改变用途、调整用地位置等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③土地使用证遗失补发登记。 (二
7、)登记发证应提交的资料: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应提交的资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权利人身份证明.单位用地包括:单位法人证明、土地登记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和法人代表身份证、营业执照。个人用地包括:户口簿或户主的身份证;如需委托的还包括:委托人身份证明、《土地登记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 3、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①用地批准文件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准建证。因买卖、交换、赠与、继承等形式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